封堵打壓阻滯不了中國科技創新的步伐
近日,諾貝爾獎得主、中國藥學家屠呦呦及其團隊公布最新研究成果,針對「青蒿素抗藥性」難題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治療方案。這是中國科學家為解決人類醫學難題、改善全球衛生治理做出的又一最新貢獻。以屠呦呦為代表的中國千千萬萬科技工作者潛心鑽研、勇攀高峰的精神,正是中國科技發展進步的秘決所在。
但是,面對中國的科技創新,美國總有一些人如坐針氈。他們不是去思考如何提升本國的科技競爭實力、讓本國和世界共享科技成果,而是偏執於製造並散播謠言,往中國身上潑髒水。今年4月底,美國聯邦調查局局長克里斯托弗·雷在紐約的一次演講中,再次污衊中國「動員全社會偷竊知識產權,通過各種各樣的公司、大學和機構」。近一個時期以來,美國以莫須有的「國家安全」原因,阻撓中國學生赴美留學,限制中國企業進入美國市場,濫用國家力量封堵華為等中國企業,操控多家美國企業對中國企業「斷供」,甚至有些人叫囂要與中國「科技脫鉤」,以確保美國能夠永久地佔據技術高地和產業鏈頂端。
彭博商業周刊6月13日在封面報道中指出,美國近年來因恐懼中國「竊取」其知識產權和尖端技術,動用政府力量有針對性地打擊華人科學家,即便在需要通力合作的癌症研究領域,即便並沒有證據表明這些華人科學家「通敵」。這篇報道所描述的美國這種心態與作法表明:在科技神壇上待了太久的美國,已經不能夠適應開放包容的競爭。特別是在一些技術被他國趕超的領域,美國備感焦慮、害怕和不自信,只能祭出損人不利己的科技霸權手段來壓制對手。在「美國優先」的零和博弈思維下,什麼道義原則、國際法則,統統只能靠邊站,「只許自己發展、不許他人進步」、「我不行,也不讓你行」才是他們真正的底牌。
然而,中國科技創新的步伐,是任何封堵打壓都阻滯不了的。在新中國歷史上,即便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國家經濟困難、面對西方壟斷封鎖時期,中國依然造出了「兩彈一星」。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千千萬萬科技工作者依靠自力更生、艱苦奮鬥,通過以互利共贏為基礎的國際技術合作,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自主創新之路,為解決人類共同面對的難題做出了傑出貢獻。
比如,中國對青蒿素的發現提取,救助了非洲數百萬瘧疾患者;雜交水稻的問世解決了世界億萬人口的吃飯問題;「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發射,為構建全球安全通信網路邁出第一步;「嫦娥四號」實現人類首次登陸月背,有助人類更深入地了解月球;在最近舉行的聖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上,中國最高領導人表示,中方願同各國分享包括5G技術在內的最新科研成果,這將有助於全球共同培育新的核心競爭力,轉變經濟增長模式。
目前,中國擁有超過1.7億受過高等教育和擁有技能的人才資源,研發投入位居全球第二,發明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均居世界之首。中國對全球科技合作始終持有開放包容的心態,這豈是美國科技霸權主義所能遏制的?!對此,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最近就公開規勸,美國不應期望其科技水平永遠世界第一,應該接受中國科技進步現實。
牛頓曾說:「如果說我看得比別人更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科技是人類文明的結晶,開放包容是科技進步的硬核。美國今天的科技成就,就是建立在前人不斷創新的基礎上的,尤其在二戰期間和之後的幾十年,大量頂尖科學家湧入一度倡導「科學無國界」的美國,它才有機會迅速成長為全球科學創新的中心。
然而,今天美國有些人早已忘記了自己緣何強大,轉而用圍追堵截方式壓制他國科技進步。這種「抽梯子」的逆流做法,只會更加堅定包括中國在內的各國科技界勇於創新的決心,只會聚集成推動科技進步的更大動力。而一意孤行的美國,終將會被人類開放合作的科技發展潮流所拋棄。(國際銳評評論員)
TAG:國際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