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鄭和七下西洋的真實目的:並非地理大發現,也不只是尋找建文帝

鄭和七下西洋的真實目的:並非地理大發現,也不只是尋找建文帝

鄭和七下西洋,是中國古代史上的一個重大事件,很多人將其與世界近代史上的麥哲倫環球航行和哥倫布的地理大發現相提並論,後兩者對世界歷史產生的影響十分深遠,這一點是鄭和下西洋所不能比擬的。雖然後兩者的背後也都有西方國家對外擴張的政治需求,但是鄭和下西洋背後的政治因素也不容小覷,只不過鄭和以及支持他下西洋的明成祖朱棣所追求的並不是對外擴張,而是另有所圖。

那鄭和下西洋的真實意圖是什麼呢?我們看《明史·鄭和傳》是如何描述這個重大歷史事件的:「鄭和,雲南人,世所謂三保太監者也。初事燕王於藩邸,從起兵有功。累擢太監。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蹤跡之,且欲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這段文字簡單地介紹了鄭和的背景,他是燕王朱棣在藩邸時的舊人,因為跟隨朱棣起兵有功,而升任太監(宦官的一種高級職位),並且揭示了鄭和下西洋的兩個政治目的:一、尋找惠帝(建文帝朱允炆)的蹤跡;二、對外展示明朝的富強。

蹤跡建文

建文元年,燕王朱棣在北京起兵,以「清君側」為名發動靖難之役,經過四年的戰爭,建文四年六月燕軍攻入南京,之後朱棣終於得到了他所想要的——皇位,唯一讓他覺得有缺憾的是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進入南京之後,朱棣曾特意命人尋找建文帝的下落,但是很遺憾,在南京城沒有找到。關於建文帝的下落,有兩種說法,《明史》記載:「惠帝之崩於火,或言遁去」,一種說法認為建文帝死於宮殿大火之中,很有可能是因失敗而自殺,另一種說法則富有傳奇性,建文帝在城破之前通過密道、化妝成和尚逃出了南京城。

總之,不管哪種說法,朱棣都沒有找到建文帝的屍首,建文帝生死不明,而對外宣稱建文帝死於宮殿大火之中只是一種政治宣傳的需要,因為只有建文帝自殺死了,朱棣的繼位才顯得沒那麼大逆不道,也不必背上「弒君」的千古罵名。但是,在朱棣的內心之中,他依然十分關心建文帝究竟去了哪裡,而且「諸舊臣多從(建文帝)者,帝(明成祖朱棣)疑之」,朱棣擔心建文帝不知道會在什麼時候在其他地方突然現身,以皇帝的身份號召全國其他力量反對自己,那麼自己將十分被動。

所以,鄭和下西洋的動機和時間點與尋找建文帝的目的契合。永樂三年鄭和受命第一次下西洋,之後分別在永樂五年、永樂七年、永樂十年、永樂十四年、永樂十九年和宣德五年六下西洋。永樂三年開始第一次下西洋,此時距離建文帝失蹤有三年時間,而組織一支龐大的艦隊出海,必須要經過一段長時間的準備,如果在朱棣登基之後,鄭和便接受了朱棣的之令準備開始出海尋找建文帝,那麼從時間分析上來看是合理的、吻合的。之後,又多次出海,可見鄭和並沒有尋找到建文帝的確切下落。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鄭和前六次下西洋都是在永樂時期,而最後一次、第七次下西洋則是在朱棣的孫子明宣宗宣德年間,第六次和第七次之間也間隔了九年之久,而在此之前,兩次下西洋之間的間隔時間從沒有超過五年,那麼為何最後兩次之間間隔如此之久呢?而這恰恰論證了一點——鄭和下西洋的確有尋找建文帝的因素。

其實,朱棣尋找建文帝的時候並不只是派遣了鄭和一路人馬,還有一人受朱棣密令,專職尋找建文帝的下落,此人便是戶部給事中胡濙。據《明史·胡濙傳》記載:「(永樂)五年遣胡濙頒御制諸書,並訪仙人張邋遢,遍行天下州郡鄉邑,隱察建文帝安在。」之後,胡濙在外尋找十餘年,最後似乎找到了建文帝的下落,「二十一年還朝,馳謁帝於宣府。帝已就寢,聞濙至,急起召入。濙悉以所聞對,漏下四鼓乃出。……至是疑始釋。」

雖然史書中並沒有明確說明胡濙所奏為建文帝下落,也沒有寫建文帝究竟下落何處,但是從朱棣的反應(急起召入和疑始釋)來看,胡濙所奏是其探訪到的建文帝下落,而這一年是永樂二十一年。而此時,鄭和已經完成了六次下西洋,但是從這一年開始,直到朱棣駕崩,鄭和也再也沒有機會下西洋,直到九年之後。

耀兵異域

那麼鄭和之後為何又有第七次下西洋呢?這就與下西洋的另外一個目的有關了——「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其實,在永樂年間的六次下西洋過程中,這個目的也已經顯現。

鄭和下西洋的艦隊龐大,據史書記載,其艦隊規模甚至高達二萬七千八百餘人之眾,人數如此眾多的艦隊在當時絕對是巨無霸一般的存在,而且當時明朝周邊的國家都是小國,根本沒有一支軍事力量能夠與如此之大的艦隊抗衡。如果僅僅是為了搜尋建文帝,恐怕不需要如此龐大的軍隊。

而且在鄭和下西洋的過程中,經常會與東南亞等沿途的小國打交道,而這些國家也都會向明朝和朱棣進獻一些「祥瑞」和貢品,作為回報,鄭和的艦隊裝載了大批的絲綢、瓷器、鐵制工具、茶葉等物品,作為對這些小國的「賞賜」。根據《明實錄》記載,我們可以看到鄭和多次下西洋都帶回來了一些什麼貢品,如永樂十三年麻林國敬獻的「麒麟」(據說就是長頸鹿)、天馬、神鹿等祥瑞,而這一切都是鄭和艦隊「耀兵異域」的「戰利品」。

在鄭和下西洋的過程中,也曾經以宗主國的身份干預過「番邦」之間的紛爭,並且三次動用了武力。

由此可見,鄭和七下西洋,其主要目的絕非要發現新世界,更沒有環球航行這個概念,鄭和下西洋最初的目的是為了尋找建文帝的蹤跡,而在多次尋訪不得的情況下,鄭和的艦隊還擔負著展示明朝國家實力的任務。但是,不管其目的如何,鄭和七下西洋都是一個偉大的功績,尤其在十五世紀,能夠組織如此龐大的艦隊進行如此遠距離的航行,無疑是人類征服海洋的重要一步,值得世人永遠紀念。

參考文獻:《明史》、《明實錄》、《龍床·明六帝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漫談南明 的精彩文章:

被曹操廢除的人才選拔制度,為何被曹丕換個包裝後重新啟用?
明末將軍之女夜襲軍營,只為搶回父親屍體,何來女子不如男之說?

TAG:漫談南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