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的身體 是作人做事的真正本錢
文/陳婧
老輩人的眼中,我們是這樣的:「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時期,好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然而,現實生活中的我們,卻往往是這樣的:亞健康狀態常常不期而遇,有時疲乏得竟如同某個慘淡的黃昏。
前不久,中國青年網對全國643所高校大學生進行了脫髮調查,結果顯示:超5成大學生存在脫髮困擾,而熬夜、精神壓力大和飲食不規律是其中主要誘因。
人年輕的時候,身體機能往往不錯,修復能力強,像熬夜、飲食不規律之類的健康陋習所引發的小毛病基本上不會有太大問題,但隨著年歲漸漸增長,身體機能就會不可避免地開始走下坡路,新陳代謝也隨之減慢,如果這個時候,健康意識再持續淡化,陋習不改,甚至肆意揮霍身體的話,勢必要付出慘痛乃至生命的代價。
奧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曾為法國路易十六的妻子瑪麗皇后,寫了一本傳記叫《斷頭皇后》,其中提到瑪麗早年揮霍無度的生活時,茨威格曾這樣感慨地說道:「她那時候還太年輕,不知道所有命運饋贈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人生最不該揮霍的東西,除了別人給的愛和信任,還有你的健康。沒有誰的身體能夠刀槍不入,發量也是有限的,但凡欠下了健康債,還那是遲早的事,健康意識不能不樹立。
梁實秋就在《時間與生命》中,這樣寄語青年朋友:「千萬要持之以恆的從事運動,這不是嬉戲,不是浪費時間。健康的身體是作人做事的真正的本錢。」我深以為然。
現在,很多人都在推崇曾國藩,但很少有人知道,曾國藩其實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病人」。
根據曾國藩的日記和家書記載,他天生身體素質不好,耳鳴、氣短、腦血管疾病、脾胃疾病、眼疾、失眠、皮膚病等常常困擾著他,他也總是自嘲說自己是「志欲強而氣血不能副」,就是說,自己本是一個勇猛有志向的人,奈何上天卻沒有給他一個匹配他志向慾望的好身體。
但曾國藩之所以能夠成為曾國藩,就像歷史學者張宏傑先生所指出的,曾國藩是用他的一生,詮釋了一個資質平庸的普通人是如何在意志的推動下,通過努力達到那樣一個高度。這裡的意志和努力,不僅包括了智力方面,還包括了身體方面。
曾國藩身體不好,但他從不消極應對,因為他深知,要實現自己人生的鴻鵠之志,勢必要仰仗一個健康的體魄。所以,曾老時常總結自己的身體情況,提出對應的身體保養法,並嚴格地執行到位。
曾老在其日記里說:「養生法,莫大於懲忿、窒慾、少食、多動八字。」通俗點說,也就是盡量少生氣,多節制慾望,吃飯要悠著點,多加強運動。
在曾老所生活的時代里,是不存在什麼健身房的,跑步、游泳什麼的也不流行,曾老的運動方式不過就是飯後散散步。他在寫給家人的書信里說:「飯後三千步,近日試行,自矢永不間斷。」即使公務再繁忙,曾老依然會在飯後抽出時間,走上三千步。
我們的文化講,你不要捨本逐末。對於中國古代封建社會而言,「捨本逐末」指的就是呂不韋《呂氏春秋·上農》中的重農抑商思想,強調要堅持以農業為本。但是,對於一個人而言,我們所說的「本」,就是指的擁有一個好身體,這才是一個人幹事創業的真正本錢。
※全面的教育是孩子幸福一生的基石
※王陽明:你若溫和堅定 餘生皆是歡喜
TAG:騰訊儒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