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名句:文者以明道
文者以明道
始吾幼且少,為文章,以辭為工。及長,乃知文者以明道,是固不苟為炳炳烺烺,務釆色,誇聲音而以為能也。
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題目是從唐代散文家柳宗元的原話中提取出來的。他說:「年輕時我以為文章看起來詞語華麗,讀起來聲音悅耳,就能顯示出自己的才能;年長以後,我才明白文章是用來表述思想、傳遞感情的,就不再追求文章表面的花里胡哨了。」
歷史上有個叫李廷彥的人,為了湊夠一首百韻詩,編了「舍弟江南歿(死去),家兄塞北亡」兩句。上司見他家接連遇到不幸,很同情他。他卻說:「沒有的事,不過是圖個對偶親切,只好讓我健在的哥哥暫時死在塞北。」像這樣胡編亂造,拿哥哥的生命來開玩笑,語言再華麗,感情很虛假,怎麼能看作好詩文呢?
《水滸》中,當押解林沖的董超、薛霸舉起棍子正要打下時,被禪杖一隔,跳出一個胖大和尚來,這就是魯智深。他扯出戒刀,把索子都割斷了,便扶起林沖叫:「兄弟,俺自從和你買那相別之後,酒家憂得你苦。」這一句心裡話讓讀者深深感動,勝過了光鮮的千言萬語。這就是「文者以明道」,要表達真摯的感情。
開始學習寫作的時候,追求語言的華美,也不是好大的缺點,甚至還是一個正常而必要的過程,但是我們不能止步於此。蘇東坡告訴他的侄兒說:「凡文字,少時須令氣象崢嶸,彩色絢爛,漸老漸熟,乃造(到)平淡。其實不是平淡,絢爛之極也。汝只見爺伯而今平淡,一向只學此樣,何不取應舉時文字看,如龍蛇捉不住。當且學此。」《侯鯖錄卷八引》)魯迅十九歲時就把這個過程概括為「掃除膩粉呈風骨,褪卻紅衣學淡裝」(《蓮蓬人》)。就是說,我們要學習柳宗元的是,從「以辭為工」漸漸進步到「文者以明道」,走上寫作的正路。(賞析王亦川)
微信號搜索:中華詩文學習,或shiwen_xuexi
歡迎讀者朋友以個人名義分享,未經授權,禁止轉載用於商業目的。
※瑪麗蓮·夢露,長得好多讀書
※李清照人氣最高的十首詞,哪首最入你心?
TAG:中華詩文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