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淺談五苓散臨床應用心得

淺談五苓散臨床應用心得

淺談五苓散臨床應用心得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講者簡介

徐曉峰 , 中國著名經方實戰派臨床專家,深圳鳳陽門診所創辦人;明朝皇家醫學流派(鳳陽門)傳承人;中醫世家,祖上 「正和堂」八世以鳳陽門外科(癰疽瘤癧),名滿潮汕。外祖父為潮汕著名傳統文化學者,尤善「瘡瘍外科」。

師承國際著名經方學家馮世綸教授等諸多傷寒名家,傳承胡希恕經方法脈,為素有「經方黃埔」的復興中醫網馮世綸經方師承班主要負責人之一。

廣東省中醫藥學會經方臨床研究委員會常務委員,北京華夏中醫發展基金會《傷寒雜病論》學術研究委員會常務委員,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青年中醫培養工作委員會理事,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古代經典名方臨床研究委員會理事。

中醫家推薦

五苓散是《傷寒論》名方,徐曉峰老師對於該方的運用獨有心得,將其病機概括為「表不解,里有停飲,飲郁發熱」,對其舌脈象特徵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在文中更分享了五苓散治療的三個醫案,謹守仲景法度,加減不超過2味,取得了令人讚歎的療效。

■ 溫馨提示:本文約8547字,閱讀大概需25分鐘。宜泡一壺清茶,慢品。

▽ 傳講拾錄 ▽

各位老師晚上好, 受中醫家邀請,今晚給大家彙報一下學習經方的一點小心得。 我這個課件,去年應古真堂邀請,在山東首次就五苓散臨床應用,做一個專題演講,用時是三個多小時。 在吉林省中醫院院慶60周年系列學術活動,骨於醫師第二期培訓班暨第六批全國師承項目繼承人中醫經典理論系列講座也做過專題演講,用時五個多小時,本次分享,因受時間的限制,就簡單彙報一下個人應用五苓散治療雜病的幾個醫案及其臨床治療經驗,一個是支氣管哮喘案,一個是甲亢案,還有一個是晚期胃癌案,然後簡單扼要地講一下五苓散的應用、辨證要點和鑒別診斷,以及將五苓散類方做個簡單的介紹。

關於經方几個問題的探討

在此之前,我們談幾個問題。經方是一個長久不衰的話題,從醫聖張仲景傳下《傷寒雜病論》,至今1700多年將近1800年,歷代以來解傷寒的各家很多,大家都各有所得、各有特色。關於經方能不能治萬病?有些人說不能,我是一個個體醫生,門診的病人比較複雜,啥病都有,從外感到瘡瘍到腫瘤,我都是用經方治療,療效還是相當滿意的,所以個人覺得經方是可以做到的治療臨床各科疾病的,「經方鈐百病」不是傳說。

經方要不要加減?能不能加減?這個問題也是所有醫家都有在爭論或者在探討的一個話題,在我個人臨床當中,,百分百用經方,崇尚用原方,一般不合方,偶爾加減,但是最多不超過兩味,一般就一味,起到的臨床療效還是比較滿意的。個人認為經方是可以加減的,不是不能加減,但是加減一定要符合仲景法度,不是按照後世時方的那種思想。經方是一種獨立的思想,跟後世時方的思想完全是截然不同的,加減一定要按照張仲景的法度。

像今天晚上準備跟大家分享的五苓散,岳美中先生在文獻中介紹,中國中醫研究院原來做過一個課題,他們根據臨床去做實驗,發現五苓散中豬苓、澤瀉、白朮、茯苓、桂枝,按照五三三三二這個比例,療效是最好的,所以他們也不提倡去加減。而我自己這些年來在臨床上運用五苓散治療各科疾病是有加減的,根據病人不同的癥狀,還有病機,有輕重地來調整方葯中的比例,感覺療效只有增加不會減少,所以個人認為五苓散的比例是可以增減的,不是一定非要原方比例,五三三三二。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我們臨床用經方,能不能把它說清楚、講明白?很多醫家是靠經驗用,能不能在臨床的每個環節都把它說清楚?很多人說經方是沒辦法解釋清楚的。例如,有很多前輩就說,臨床上有時候碰到一個疾病,治療好多次,老是沒有療效,偶然有一次眼前一亮,想起《傷寒雜病論》裡面某個條文是怎麼說的,然後就臨床去應用,果然生效,所以他們就說「仲師誠不欺我,真神效也!」,所以都是根據條文來套,問他理論支點在哪裡?就說「醫聖張仲景他就這麼說的,所以我們不必要去懷疑,直接去應用就可以了,你看我用了療效這麼好」,他們也說不出道道來。原來我的師兄陳建國老師就說過,「難道你看病都是憑靈感啊,如果有一天沒有靈感,那你就沒法看病了,是不是?」

我個人這些年來在研讀《傷寒雜病論》,認為《傷寒雜病論》是可以說清楚道明白的,它存在一定的思想規律,所以也常常跟學生說到仲景思想。我受邀到台灣去講學,還有在深圳辦學習班,學生根據我講的仲景思想,學習了之後回去應用,回饋給我的信息說,真真正正地了解到《傷寒雜病論》是完完全全可以說清楚道明白的,甚至每個方開出去,心中都有一桿稱,能達到什麼療效,甚至都可以預測到,而以前在學習的時候,因為每個方大概就那樣,反正大家都這麼用,好與不好也不知道,所以就比較迷茫。那關於《傷寒雜病論》其實我自己就是總結了張仲景一定的思想規律和用藥準則,遵從張仲景的診斷思想和運用規律來開處方,治療臨床各種疾病,同時也科學靈活加減,只要在遵從這種法度之下,療效一般都是比較滿意的。

五苓散醫案分享

下面我就跟各位老師分享五苓散醫案。我講課中所講到醫案,要滿足幾個條件:必須要有病人的回饋文字信息,要有確切的療效的證據,才能拿出來講課。

淺談五苓散臨床應用心得

淺談五苓散臨床應用心得

淺談五苓散臨床應用心得

淺談五苓散臨床應用心得

第一個,支氣管哮喘案,這個有一定代表性。2017年有一個朋友,他是中醫博士後,來拜訪我,他太太支氣管哮喘,上醫院搞了中藥、西藥,甚至激素用上了,老是無法控制,問有我有沒有什麼好的方法來。他自己提到了什麼黑錫丹、定喘湯,問能不能用。我說中醫要辨證,特別是經方,叫你太太打個電話給我,我來了解一下情況之後再來討論。

大家看,某女,她自己本身就是中醫婦科博士,35歲,2017年10月16號出診,她說反覆咳喘三個多月,三個多月前沒有明顯的誘因出現咳嗽、喘促,後來加重就到她們大學的附屬醫院去就診。門診醫生給她聽了整個雙肺,布滿哮鳴音,真的特別典型,所以也就不需要給她做支氣管激發或者舒張試驗,臨床直接診斷為支氣管哮喘,就先後給她吸入、口服及靜脈使用激素、茶鹼等擴張氣管、緩解痙攣、抗炎的藥物,都沒有明顯療效。開始就是先霧化,沒效果,再口服,又沒效,直接靜脈點滴了,沒效果,沒辦法,在家中醫藥治療,她本身就是中醫博士,還有同事也給她用中藥治療,但是療效甚微。剛剛好她先生來拜訪我,聊到這個事情,所以叫她打電話過來,了解情況。

了解到的情況是,晚上比較厲害,常常徹夜難免,痰多清稀,鼻涕多,如水一樣,呼吸不暢,長期怕冷,神疲乏力,動則喘促,頭暈乏力。面部三角區紅疹,這是她拍舌頭照片給我看的時候發現的,無瘙癢。晨起麻木兩年多,她稍微胖一些,所以以為是自己稍微有點胖,可是睡眠姿勢不好引起的,也沒怎麼去處理。口渴欲飲,飲不解渴,整天水喝不停,老是口很乾,吃飯可以,小便就特別多,大便沒有異常,舌頭是胖大苔薄白,脈沉數。

這個患者我當時就給她診斷為太陽陽明太陰合病,用五苓散方證,所以我直接在電話跟她說用五苓散。她問我需不需要加減,怎麼加減?我說不需要,她說那用量呢?我說原方比例就可以了。所以就按傳統的原方比例,也是我剛才所說的五三三三二這個比例,澤瀉15克,豬苓、茯苓、白朮各10克,桂枝6克,水煎服。

這個患者喝了兩劑之後,咳喘基本就緩解了,能夠平躺,本來晚上是沒法平躺的,只能斜靠著睡,現在能平坦了。如果受冷空氣刺激,還有一點輕微的咳喘癥狀。七劑喝完之後,基本就全部消除。她說,徐老師,我的哮喘很麻煩,中藥西藥什麼都沒有療效,你這個五苓散,「真真正正是我的救命稻草」。我回復她說,沒那麼厲害吧。她說真的很神,給我說她第一次喝這個葯,便上床去休息一下,她媽媽就在旁邊看著她,她原來老是晚上睡不著,白天比較疲勞,這次喝葯下去之後,很快就睡著了。她媽媽後來給她說,我是想看看你,怎麼那麼快就睡著了?她媽媽去看她的時候,坐在旁邊觀察她,很明顯看到喘促在緩解,那種氣急喘的聲音還不到半個鐘慢慢地幾乎看不到了。所以她說療效太快了,說它是救命稻草完全不為過。

這個患者是中醫藥大學的教授,所以她在講課的時候,也經常用這個醫案來跟學生講課,她說不是中醫不能治病,而是我們沒用對方,沒選對了葯。她說你們看我霧化、靜脈點滴激素、茶鹼等等,什麼都用了,就是無法緩解,徐老師就給我用五苓散,就五味葯,不到半個鐘,就緩解下來了,多麼神效!所以她老是鼓勵學生,要相信中醫,好好學習中醫,中醫的療效確實比較神奇的,也是真實有效的。

淺談五苓散臨床應用心得

淺談五苓散臨床應用心得

淺談五苓散臨床應用心得

淺談五苓散臨床應用心得

淺談五苓散臨床應用心得

淺談五苓散臨床應用心得

淺談五苓散臨床應用心得

第二個病例,甲亢案。某女36歲,2018年2月出診,你們有沒有看到?還是36歲。我跟你們說,這個患者就是前面那個患者,中醫婦科博士,就她本人。那年她先生出差在外面工作,春節回去之後,有一次和她一起走樓梯,發現她腳在抖,抖得很厲害。他先生問,你在怕什麼?她說我沒怕什麼,就是最近不知道怎麼回事,抖得很厲害。所以他先生就打電話給我。我說去查一下甲亢, T3、T4,基礎代謝,後面查了一下,T3、T4都比較高,促甲狀腺素抗體也明顯降低。

後面就又打電話給我,我問了一下情況之後,大概是這樣:最近一個多月來四肢震顫,尤其是在飲食的時候,手拿勺子的時候更為明顯,抖得很厲害,雙下肢乏力,下樓梯時明顯抖得很厲害。在當地醫院檢查,基礎代謝率明顯增高,彩超甲狀腺肥大,腋下淋巴結腫大,促甲狀腺激素明顯降低,T3、T4、抗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明顯增高,當時接診的醫生甚至在懷疑有沒有可能是甲狀腺癌,所以讓她先吃藥觀察一下,因為確實實驗室各項數值都很高,也不排除甲狀腺癌。

當時在電話上了解的四診資料是,四肢震顫,飲食時及持勺時明顯,全雙下肢乏力,一下樓梯時明顯雙肢震顫,單肢站立時顫抖,氣短,怕冷,納可,小便頻,易腹瀉,舌紅胖大,苔薄白,脈沉細數。根據患者的癥狀,我笑著跟他說,還是那個方。她說哪個方?五苓散啊?我說對。她說我這是甲亢。我說對,還是這個方。我當時給他診斷,應該是太陽太陰陽明合病,告訴她用五苓散原方。

用了五苓散之後,患者的癥狀改善特別快。大家可以看看檢查單,看一下指標數據的曲線圖,恢復是比較好的。患者恢復時間比較長,開始就喝湯藥,後面是打粉,間斷的鞏固。經過複查,各個方面恢復的比較好,腋下淋巴結也都消失了,所以就不考慮甲狀腺癌了,療效還是比較理想的。

淺談五苓散臨床應用心得

淺談五苓散臨床應用心得

淺談五苓散臨床應用心得

淺談五苓散臨床應用心得

淺談五苓散臨床應用心得

淺談五苓散臨床應用心得

淺談五苓散臨床應用心得

淺談五苓散臨床應用心得

淺談五苓散臨床應用心得

最後一個是胃癌並梗阻性黃疸案。王先生,54歲,2018年7月13號初診,這個患者當時是我一個比較好的醫友介紹找我去看的,主訴是胃癌術後1年,黃疸腹痛兩個月。一年前胃癌,先後在中山一院、佛山市中醫住院治療,先行空迴腸吻合術、化療、靶向治療,三個月前突然消化道出血,入住佛山市高明區人民醫院ICU,之後血止住了,檢查發現全身多器官轉移,並繼發性梗阻性黃疸,大量的腹水,所以給用了膽囊造痿術。術後第三天,引流管不知怎麼回事就自動地脫出,引起突發腹痛,所以予腹部造痿引流,引流出大量的青綠色液體,腹痛劇烈,黃疸迅速加重。病情進一步加重,經中西保守治療沒有療效。因腹痛劇烈,肌注嗎啡稍微緩解一下,但是病人還是很難受,數下病危通知。前面醫生開過茵陳五苓散治療沒效果,介紹來診。

這個患者的刻診是:卧位,全身重度黃疸,痛苦面容,面部暗黑,被動體位,雙下肢凹陷水腫,右側第三肋間放置導管,蛙形腹,有下腹放置引流管,引流出青綠色的液體,量多。腹痛不止,怕熱多汗,惡風,口乾不欲飲,納少,腹痛拒按,壓痛強陽性,小便疼痛,量少,顏色比較深黃,大便一周沒有,舌頭苔黃而燥,脈沉細。當時就這些現象。

我問請我去治療的那個醫友,你給他用什麼方?因為我估計他應該能看出來。他就給我說,我是用茵陳五苓散。我說你用對了。但是他說用過一周沒有療效。我說你可能還有些細節沒關注到,我診斷還是太陽陽明太陰合病,還是用茵陳五苓散,然後再給加6克大黃就行。

這個患者當時腹痛,醫院也沒辦法,數下病危通知了,因為病情很麻煩,還有一個膽汁性腹膜炎,就是那引流管脫出,膽汁直接流到腹部,引起膽汁性腹膜炎,這個很難治療,是很危險的。所以那時候我也跟病人家屬說這個病很難、很危重,先看看服藥後什麼情況。

後面患者家屬給我反饋,14號沒有流出液體,疼痛好轉,口乾,小便疼痛不明顯,用開塞露後解黑色的大便。到16號也沒有引流出液體,疼痛已經明顯好轉了。到18號,拔出引流管,說是腹痛。我問了一下怎麼腹痛?說是拔出引流管傷口痛,是正常的。到21號,情況就好轉,患者可以下床活動,從病房走到電梯口,大概是一百多米,汗比較多。23號總膽紅素比16日有所下降,29號黃疸已經不明顯,說雙下肢凹性水腫,右腳比較明顯,腹脹,大便有潛血。

這個患者當時在醫院天天打點營養葯,都疼的受不了,打了嗎啡稍微好一點,第一劑葯喝下去後黃疸明顯減輕,就停掉嗎啡,第二天疼痛就不明顯了,好轉很快。他說天天在醫院住院打點營養葯也沒用,體質太差,也不敢化療,所以就出院了。這個患者就介紹到這裡。

五苓散條文

因為時間關係,我們就不再說醫案了,來簡單討論一下《傷寒雜病論》裡面關於五苓散的描述。

《傷寒論》:

第71條: 太陽病,發汗後,大汗出,胃中干,煩躁不得眠,欲得飲水者,少少與飲之,令胃氣和則愈,若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第73條: 傷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湯主之。

第74條: 中風,發熱六七日,不解而煩,有表裡證,渴欲飲水,水入則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第156條: 本以下之,故心下痞,與瀉心湯,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煩,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

第386條: 霍亂,頭痛發熱,身疼痛,熱多欲飲水者,五苓散主之。 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

《金匱要略》:

痰飲咳嗽病脈證並治第十二: 假令瘦人臍下有悸,吐涎沫而癲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

消渴小便 不利淋病脈證並治第十三: 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者,宜利小便發汗,五苓散主之。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脈證並治第十三: 渴欲飲水,水入即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黃疸病脈證並治第十五: 黃疸病,茵陳五苓散主之。

這些條文我們可以概括一下,就是五苓散治療渴,小便不利,臍下悸,癲癇,嘔吐,還有下利,再加茵陳治療黃疸病,這些是張仲景描述的。五苓散這個方是我臨床的常用方,用的比較多,治療的病種幾乎從感冒、皮膚科、消化、呼吸、心血管、神經內科、泌尿科、內分泌科,包括腫瘤,都很常見。因此,有好多醫友給我送了一個雅號,叫我「徐五苓」,就是因為我用五苓散有一點點個人的小心得。

我用這個方一般都是以原方為主,偶爾改變一點裡面每個葯的劑量,有時候把桂枝加重一點,有時候把澤瀉加重一點,有時候把白朮加重一點,或者把茯苓加重一點,都有應用,感覺療效比加減之前還好一些。我曾經做過臨床的對比,同一個病人,用幾劑加減的,用幾劑不加減的,感覺到加減的療效比不加減的療效要好一些,所以是可以加減的。我很少合方,開方一般都是三五七味,超過十位的特別少。就像剛才晚期胃癌的患者,我就用五苓散再加一位大黃。所以我加減一般很少,一般一味,最多不超過兩味,加減也一定要符合仲景的法度。

我曾經治療一個香港的焦慮症患者,這個患者在香港、深圳的幾個醫院喝了兩三年中藥,最後香港的醫生建議他到深圳來找我治療。當時我根據患者的情況,給他開的五苓散原方,不加減。香港的醫生當時介紹患者來找我看的時候,就提出一個要求,他說徐老師給你用什麼葯,你回來告訴我,我目的就是想學習學習徐老師的經驗。患者給我提出來,我說沒事,你可以拍處方照片給他看。

有一次患者回香港之後,跟那個醫生聯繫,他在看胡希恕胡老的書,說胡老提出大黃大劑量走後陰利大便,小劑量走前陰利小便,所以你這個方可能加6克大黃下去,或許療效會更好。患者說,加6克大黃療效更好一些嗎?為什麼徐醫生沒有給我加呢?香港醫生說徐醫生要求用藥精簡,所以可以不加的時候他就不加,但是加的話也許可能療效會更好點。那個醫生就在當時我給患者的葯裡面再加了6克大黃。這個醫生加6克大黃,本來是想增強它的利尿的效果,但是患者喝了一次葯之後,就馬上微信跟我聯繫,他說我這個葯吃下去,完全沒小便了,一天都沒小便是怎麼回事?我說不可能啊,你還有吃其他的藥物嗎?他說沒有。我就追問,最後他給我說,那個醫生給我說加6克大黃。我說你為什麼不告訴我,如果可以再加6克大黃,我為什麼不給你加呢?你把那劑葯扔掉,裡面不要再加了,按我的方給你的五個葯,快點喝下去。這個患者就把我給他的葯拿去煮,煮完以後喝下去,還不到一個鐘頭,小便就恢復正常了。

這個患者都覺得怪,說這五個葯加一個大黃,吃下去就沒尿了,把大黃拿掉之後,喝下去不到一個鍾,小便就恢復正常,中醫多一味葯少一味葯,它的療效竟然相差這麼大!我說每個中醫加一味葯、減一味葯,或者一個葯的量大一點、小一點,能夠起到關鍵的作用,所以不要亂加減。你看我在胃癌伴梗阻性黃疸的醫案里用茵陳五苓散,裡面就有這個大黃,對胃癌的患者起到了還算滿意的療效,而這個焦慮症的患者用五苓散加6克大黃竟然會沒小便,所以我們治病不能用機械化的,西醫的藥理學或者用人經驗來加減,胡老說的加6克大黃是基於實證的,有實證的時候可以用,沒有的時候不要隨便加,不能單純的就是說加6克大黃都要利小便,不是的,要符合病機。所以我剛才也說了,我們經方可以加減,不是不能加減,但是必須遵從仲景的法度。

五苓散方相關問題

五苓散方: 豬苓180株,澤瀉1兩6銖,白朮18株,茯苓18銖,桂枝半兩(去皮)。

上為散,以白飲和服方寸匕,一日三次。多飲暖水,汗出愈,如法將息 。

我們來談劑量,剛才我在課前就說過了,中國中醫科學院,原來叫中國中醫研究院,他們做過動物實驗,就說要五苓散符合原方的比例,利水療效比較好,所以主張用原方比例,不要去改變這個比例。但是從臨床實踐來看,根據病人的病機,還有基於我們對藥物的了解,我們把方里藥物的劑量稍微調整一下,不會說影響療效的,而且是能夠起到更好的療效,所以證明五苓散是可以加減的。但是我剛才強調了,必須符合仲景法度。

關於劑型,有一種說法,說五苓散為散劑,必須用散劑才有療效,湯劑療效不如散劑。在我的門診幾乎都是用湯劑,我曾經用過散劑,因為桂枝不好打粉,我就用肉桂,但是我發現湯劑的療效不差於散劑。所以說,對於五苓散用散劑的療效優於湯劑,這種說法我認為是不可信的,我還是習慣於用湯劑。關於這個白飲,有人說張仲景是南陽人,白飲應該是煮麵的的白麵湯,也有人說應該就是我們煮稀粥的米湯,其實我個人認為就是白開水,沒那麼複雜。

因為時間關係,方里的五個葯沒有時間去展開了,我們下面就再談下後世醫家對五苓散特徵的概括。

淺談五苓散臨床應用心得

淺談五苓散臨床應用心得

關於五苓散證的舌象,很多醫生經常拿一個現象來說,在臨床用五苓散,苔一定是水滑的,特別劉渡舟劉老師,在用苓桂劑的時候談到,用苓桂劑、五苓散這類的方,苔必須是滑的,甚者是水滑,水要滴下來的感覺,所以大部分醫家都認為五苓散證必須苔是滑的。但是呂氏研究分析了164例用五苓散原方治療醫案,其中有古代案例5例、國內現代醫案84例、日本現代的75例醫案,發現患者舌淡白或者淡紅,苔薄白為主。任氏還分析資料庫中1979年—2006年的482篇關於五苓散加減的有效病案、超星數字圖書館51篇相關文獻和中華醫典中的75部古代、近代醫案,發現患者舌象以舌淡、舌淡紅,苔薄白為主,次之為苔白膩,有沒有膩的?有,但是不多。據我個人在臨床上觀察,有苔薄白用五苓散的,還有苔白膩用五苓散的,還有苔乾燥用五苓散的,都療效不錯,所以對於這個舌苔,我認為不是一定要膩,如果這個病人飲郁化熱比較明顯的話,他的苔可能是燥的,如果水飲比較明顯的話,他的苔應該是膩的舌質也一樣,如果熱象不厲害的話,舌可能是淡白的,如果是熱象比較明顯,舌可能是淡紅的。所以我認為所謂的苔膩不足為憑,不能作為本方應用的依據。

淺談五苓散臨床應用心得

淺談五苓散臨床應用心得

關於五苓散證的脈象,任氏認真分析482篇五苓散加減醫案,發現五苓散證的脈以沉、弦與細為主。呂氏也分析了164例五苓散原方醫案,發現原始複合脈以浮數脈為主,若拆開為單一脈象分析,則以浮、數、沉、弦為主。我個人在臨床應用,也在觀察這個脈象,我認為這些脈象都有可能。在我的門診觀察當中,五苓散證的病人,如果表證的明顯的話,他的脈可以出現浮脈,但是如果水飲比較厲害的話,應該是沉脈。我看到很多沉脈的用五苓散,《金匱要略》水飲篇裡面說的很清楚,「脈得諸沉,當責有水」,所以水飲明顯的話,還是以沉為主。那如果熱象比較明顯,是以數脈為主。所以,也不要以脈浮或者脈沉來作為應用五苓散的指征,我認為是沒必要的,要從病機入手。

我對五苓散病機有一個概括,我剛才在醫案里提到了,從六經來認識,患者應該是太陽太陰陽明合病,從病機來考慮,那就是表不解,里有停飲,飲郁發熱,這是我對五苓散病機的概括。水飲病有很多方證,不僅僅是五苓散證,有些醫家一見到水飲病就要利水,就直接用五苓散,我對這個觀點是反對的,水飲病是一個大類,我們還要根據患者不同的病理現象,根據不同的病機,來選擇不同的方葯,所以還要注意一下鑒別診斷。

我大概梳理一下,有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茯苓桂枝大棗甘草湯、茯苓甘草湯、豬苓湯、腎氣丸、真武湯、瓜蔞瞿麥丸等等,這些方證我們都要做一個好好的鑒別,都有跟五苓散證類似的病機或者類似的癥狀。按照我們劉觀濤師兄的觀點,要抽絲撥繭,要認真辨證,不要有先入為主的思想,不要說那水飲病我們就用五苓散,我們還要從很多微小的地方去甄別。

我老是強調,我們中醫治病,特別是經方,一個癥狀有還是沒有,那就是千里之別,甚至是陰陽之別,兩個不同的方向,一個陰證,一個陽證。就像我早上看一個患者,一個同行來看病,全心肥大,二尖瓣三尖瓣重度返流,血壓又很高,我給他看的時候,開始在收集病史的時候,就覺得可能是柴胡劑,也可能是石膏劑,但都不像,最後收集到一個癥狀,我馬上給他用葛根芩連湯。所以我們對經方的辨證是要很入微細緻的,不能有先入為主的思想,一個癥狀的或缺可能就是陰陽之別,方向完全不同

好了,因為時間關係,我大概就簡單介紹到這裡。因為我個人學習《傷寒雜病論》的時間不長,經驗也比較少,沒有很多的心得,難免有講得不好,希望各位老師有好心得的話,多多交流共同學習。今天我就分享到這裡,謝謝各位老師的聆聽。

淺談五苓散臨床應用心得

附:徐曉峰老師將於2019年7月19日——7月21日授課《經方臨床常用方證應用研修班》,30個臨床常用方證精解,帶你感悟每一個仲景單方在內外婦兒各科的應用。感興趣朋友請查看:

第二屆徐曉峰《經方臨床常用方證應用研修班》深圳站報名通知

聲明:

·本 文根據徐曉峰老師2019年6月在中醫家學術交流群的主題講座整理成稿,整理校對/遊藝 陳劍城。 知識產權歸徐曉峰老師個人完全擁有,轉載必須註明版權信息。

·歡迎投稿:bianjibu@zhongyijia.com.cn,或 推薦/自薦中醫家學術群專題講座。『中醫家學術交流』邀請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家 的精彩文章:

血府逐瘀湯臨床活用
中醫學的真旨為合真之道

TAG:中醫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