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的色彩之美
唐代詩人極重色彩之渲染,藉以承載噴發的情思和心聲。杜甫詩云:「綠垂風折柳,紅綻雨肥美。」又云:「紅入桃花嫩,春歸柳葉新。」色彩起興,動態承和,如畫之潑墨與留白,植綠點紅之耕耘,陡起引人眼亮神悅之境。
唐代詩人對色彩運用達於出神入化,緣於人文之開放。唐朝是一個開放的社會,中外文化的融合已成空前,詩人多有七彩紛呈之情懷放眼世界之物量。而這個時期,山水詩的創作日益壯麗,既有讚頌山河的高歌傳唱,又有悠遊林泉的短嘯低吟。山川河流風光之彩自然就空靈入詩,逼近自然又粹取自然,故多成詩以畫境的精妙之作,而唱之如歌,藏之如畫。
杜甫著色高古:「碧知湖外草,紅見海東雲」,「兩個黃麗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李白用色浪漫:「野竹分清靄,飛泉掛碧峰」,「萬里浮雲卷碧山,青天中道流孤月」;李賀濃墨凝重:「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李商隱飛彩溫婉:「花須柳眼各無賴,紫蝶黃蜂俱有情。」……詩中運色著彩的提純煉意之精確與生動,令章首俊逸,詩色妙曼,蓬勃著意象情思之美,心神飛揚之美。
品唐詩色彩之美,充盈詩畫之精髓,天工精緻之驪韻。詩人講究筆墨技法,更追求超曠靈秀、境畫同出的藝術取向。杜審言詩云:「雲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氣催黃鳥,曙光轉綠草。」賀知章詩云:「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清新連綿,意象蜂擁,空靈晶瑩,大可成幅,而哲思畢現。其功於色彩層疊,力在色彩升華,遂出動感起伏之意蘊,連綿不絕之韻律。
觀唐代詩人胸臆,多有萬紫千紅之氣象,而盡現情思與心緒,亦托出志向與渴望。王昌齡詩云:「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誓不還。」詩中色彩,只以「暗雪山」和「穿金甲」隱示,既有白雪之暗,也有金甲在身,用以壯抒誓破樓蘭之雄心。此番彩繪,決非尋常意義的赤橙紅綠,意在壯志飛騰,大氣蛟龍,報國之氣如飛天長虹。也有纏綿悱惻的溫婉之息,王維詩云:「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勸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詩中之彩,皆在想像羽翼的飛翔之中,那紅豆之灼艷奪目,那發幾枝的晶瑩碧綠,那相思的輾轉反側,盡在綿綿的神思意念之中,比之直陳紅綠藍紫更具美感,而多了曲折含蓄耐人尋味,亦給人想像的空間,更讓人聆聽那弦外之音的美妙與悠長……
唐詩的色彩之美,緣於詩人的繽紛之心和詩情詩趣,也緣於詩人的人格精神和藝術追求。在他們筆下,或空谷幽蘭,曠野足音;或深澗幽潭,秋水長天;或峰迴路轉,跌宕峰巒……無不袒露斑斕之彩,迷人之色,思想之蘊,固能寄興遇逸,涉筆成趣,閃現文采之光華,亦流淌著溯古追今的情懷和發現的血脈,那當是「江上數青峰」的美感啊。
在今日燈紅酒綠之中,於唐詩的繽紛之美中尋一方靈魂的小憩之地,自然是一種美麗人生的選擇;自然是夏日的蒲扇之風徐徐搖來,充滿自然之情愛;自然是冬日紅泥火爐邊煮茶讀書那享受人生的愜意。醉於其中,瑣事里也可釀出趣味,痛苦中也可品到甘甜,那心中就自然是「春來江水綠如藍」的浪漫,或又是「千里鶯啼綠映紅」的溫潤了。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復【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歡迎加入善本古籍學習交流圈
TAG:善本古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