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藝 > 夜合一株,紅絲滿樹

夜合一株,紅絲滿樹

從朋友圈裡得知合歡的花訊,是時候寫下記憶里的合歡樹。我很小的時候就見過合歡,就在外婆家的老房子門前,那時它已長得高大粗壯,媽媽說,那是她爺爺——我太家公種下的。當時三舅還沒結婚,我同他睡在一處,早晨在清脆的鳥叫聲中醒來,睜開眼就看到窗外的合歡花,跟別的花很是不同,粉紅色的絨線團生在綠葉間,像是落了一層煙霞,仔細看,又像西遊記里仙女們用的扇子,印象很深。

那時我還不知道它的名字,等到我上小學想起來問的時候,它已變成三舅婚房裡的一批傢具[1],整棵樹只剩下一個圓形的樹樁,可以清晰地看到年輪。自那以後,很少再見到合歡。

一株老合歡

1合歡與含羞草

合歡(Albizia julibrissinDurazz.)是豆科合歡屬落葉喬木,如果你見過它的樹葉,或許會覺得似曾相識。沒錯,合歡葉與含羞草很像,都是二回羽狀複葉,葉片小且排列得密集又整齊。事實上,合歡就是含羞草亞科。

二回羽狀複葉,五月花發,紅白色,上有絲茸

關於合歡的外形特徵,古人已經描述得詳盡且詩意,唐蘇恭《新修本草》:「此樹葉似皂莢及槐,極細。五月花發,紅白色,上有絲茸。秋實作莢,子極薄細。」宋蘇頌《本草圖經》:「木似梧桐,枝甚柔弱。葉似皂角,極細而繁密,互相交結。每一風來,輒自相解了,不相牽綴。」

至於它的花,連宋代醫家寇宗奭都說它特別:「上半白,下半肉紅,散垂如絲,為花之異。」[2]其特別之處就在於那些那細長的絲茸,那不是花瓣,而是花絲,是雄蕊的組成部分,上面托舉著花藥,長成這樣也是為了便於傳粉。合歡是以又名絨花樹。

合歡花

合歡的花也與含羞草相似。如果只是看花,很難相信合歡和含羞草屬於豆科,畢竟,蝶形花冠才是豆科植物的招牌,不過它們的果實都是豆科標誌性的莢果。此外,大家都知道,含羞草的小枝和葉輕輕觸碰後會閉合然後下垂,合歡的小葉也有類似的特點,只不過是在晚上閉合,白天再展開,所以合歡又名夜合、合昏[3]。

二回羽狀複葉,晚上還會收攏

2合歡的文化內涵

「合歡」一名始見於《神農本草經》,位列中品,書中載其藥效:「味甘平,生川穀。安五臟,和心志,令人歡樂無憂。久服輕身明目,得所欲。」[4]可見合歡一名與其療效也有關係,其花與樹皮皆可入葯,皆可安神解郁。

古人對此深信不疑,如崔豹《古今注》雲∶「欲蠲[juān,清除]人之忿,則贈以青裳。青裳,合歡也。植之庭除,使人不忿。」到了清代,文人李漁對合歡更是推崇備至:

萱草解憂,合歡蠲忿,皆益人情性之物,無地不宜種之。……凡見此花者,無不解慍成歡,破涕為笑,是萱草可以不樹,而合歡則不可不栽。[5]

此外,合歡名曰「夜合」,又有「洞房花燭夜」這層意思。「合歡被」是新娘出嫁時的嫁妝,「合歡酒」是新人用「合歡杯」所飲的交杯酒,因此合歡是夫妻感情交好的象徵。杜甫《佳人》:「合昏尚知時,鴛鴦不獨宿。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即取此意。李漁《閑情偶寄》寫合歡的栽植之法時說,合歡宜種在「深閨曲房」,「人開而樹亦開,樹合而人亦合。」連澆水都有講究:「灌勿太肥,常以男女同浴之水,隔一宿而澆其根,則花之芳妍,較常加倍。」[6]在李漁這裡,以合歡喻夫妻之意已十分明顯。

因此,合歡自古喜為人們種植。唐蘇恭曰∶「所在山谷有之,今東西京第宅山池間亦有種者。」宋蘇頌∶「今汴洛間皆有之,人家多植於庭除間。」[7]去年中秋去山西,在晉中王家大院就見到幾株,亭亭如蓋。

所以,太家公當年種合歡,應該不是留給兒孫結婚時打傢具用的。聽母親說他是個秀才,既然是秀才,一定知道「合歡蠲忿,萱草忘憂」,他在門前種合歡,用意恐怕是希望夫妻情篤、家庭和睦。幸運的是,太家公這個願望在後人那裡實現了。

3《聊齋》里的合歡與愛情

說到合歡,不得不提蒲松齡《聊齋志異》中的名篇《王桂庵》,這是一個情節曲折、引人入勝的愛情故事,合歡在其中有著重要的象徵意義,容我慢慢道來。

話說世家子弟王桂庵,南遊時在江上邂逅風姿韶絕的船家女孟芸娘,一見傾心。先是吟詩以引其注意,又投之以金錠、金釧。芸娘均不為所動,解纜徑去。王桂庵望著遠去的帆影,「心情喪惘,痴坐凝思」,返舟急追,已不知所蹤,後「又沿江細訪,並無音耗。抵家,寢食皆縈念之。」第二年,他又來到南方尋找芸娘,特地買了一艘船住在江邊,「日日細數行舟,往來者帆楫皆熟」,只是不見芸娘,半年之後,資罄而歸,此後「行思坐想,不能少置」。自此,痴情種的形象躍然紙上。

世家子弟王桂庵,南遊時在江上邂逅風姿韶絕的船家女孟芸娘,一見傾心

2003年特種郵票《中國古典文學名著—聊齋志異(第三組)》

設計:陳全勝 印製廠:北京郵票廠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終於,王桂庵在夢裡見到芸娘,夢境一開始,是對芸娘住處的環境描寫,十分的優美,合歡在這裡首次出現:

一夜,夢至江村,過數門,見一家柴扉南向,門內疏竹為籬,意是亭園,徑入。有夜合一株,紅絲滿樹。隱念:詩中「門前一樹馬纓花」,此其是矣。過數武,葦笆光潔。又入之,見北舍三楹,雙扉闔焉。南有小舍,紅蕉蔽窗。……有奔出瞰客者,粉黛微呈,則舟中人也。喜出望外,曰:「亦有相逢之期乎!」

詩中的「馬纓花」就是合歡,以其花散垂如絲,恰似馬頭上的紅纓而得名。很快,芸娘的父親回來,王桂庵驚醒。但這個夢是那樣的真實,「景物歷歷,如在目前」,王桂庵也很珍惜這次夢中的相逢,「恐與人言,破此佳夢。」誰知最後竟變成現實,於是,合歡再一次出現:

又年余,再適鎮江。郡南有徐太僕,與有世誼,招飲。信馬而去,誤入小村,道途景象,彷彿平生所歷。一門內,馬纓一樹,夢境宛然。駭極,投鞭而入。種種物色,與夢無別。再入,則房舍一如其數。夢既驗,不復疑慮,直趨南舍,舟中人果在其中。

上面這兩段引文都很精彩。在《聊齋》眾多的愛情故事中,《王桂庵》別具一格,沒有狐鬼花妖,都是普通的凡人,但夢境與現實的完全重疊,也頗為傳奇,也許就像湯顯祖的《牡丹亭》里說的,「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究其緣故,其實都在於一往而情深

有夜合一株,紅絲滿樹。隱念:詩中「門前一樹馬纓花」,此其是矣。

《連環畫·聊齋故事》江蘇美術出版社

細讀文本,雖然「種種物色,與夢無別」,但蒲松齡只寫了「馬纓一樹」,其他夢中之景略而不提。春暮夏初那一樹盛開的合歡,不僅是故事裡美妙的風景,也成為夢境與現實的連接,在這裡當然也有著重要的隱喻。多年後的重逢,男方備述相思之苦,女方也表明心跡,原來彼此都有意,她還留著那支金釧,為了等待他的出現,推掉了多門親事。終於等到了,自然結為夫妻。

合歡——圖自《本草圖譜》岩崎灌園著

但這個故事還沒講完。此外,王桂庵在夢中默念的那句「門前一樹馬纓花」其實也大有用意,它原來的版本不是「馬纓花」,而是「紫荊花」,為什麼會從紫荊變成合歡呢?這些,都留到下次再說吧。

後記

正如本文開頭所講《聊齋志異》中的故事,王桂庵隱念所謂詩中「門前一樹馬纓花」,便是出自《元詩選癸集》中的《水仙祠詩》,詩前長長一段小序講述了一個人神之戀的故事,詩云:「盤塘江上是奴家,郎若閑時來吃茶。黃土築牆茅蓋屋,庭前一樹紫荊花。」蒲松齡把「紫荊」換成了「馬纓」,馬纓花即合歡,又名夜昏,其葉羽狀,朝開暮合,也是意在物中了。

筆者正是從這篇書評得知《聊齋》里的合歡,於是找來《聊齋》細讀,發現《王桂庵》這篇寫得真是好!那時就決定要寫一篇合歡與大家分享。只等合歡花開,方覺時機已到,可以動筆。「古典植物園」中的許多文章,就是因這樣的契機寫成的。

書評結尾說,蒲松齡將紫荊換成了合歡,何以「意在物中」?本文及下一篇文章,就是要回答這個問題。

[2]以上諸家本草均轉引自《本草綱目》,見(明)李時珍著,錢超塵等校《本草綱目》,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年,第1275頁。

[3](唐)陳藏器:「其葉至暮即合,故云合昏。」夏緯瑛《植物名釋札記》,農業出版社,1990年,第38頁:「合歡一名可能由『合昏』轉化而成。」

[4](日)森立之輯:《神農本草經》,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年,第48頁。

[5](清)李漁:《閑情偶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303-304頁。

[6]《閑情偶寄》,第304頁。

[7]《本草綱目》,第1275頁。

作者簡介:江漢湯湯,企業職員 / 中國美術館志願者講解員 / 自由撰稿人,個人公眾號「古典植物園」,現居北京。

圖文編輯:蔣某人

本作品採用 (CC BY-NC-ND 4.0) 許可協議進行許可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nd/4.0/deed.zh

轉載請務必保留以上聲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植物圖鑑 的精彩文章:

漫步和順古鎮

TAG:植物圖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