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抗戰老照片:戰時的陪都,民眾的生活百態

抗戰老照片:戰時的陪都,民眾的生活百態

從1937年11月至1945年5月重慶作為戰時陪都,成為了當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同時也是抗戰爆發後被日軍摧毀最嚴重的城市。因在石牌遭遇中國軍隊的頑強抵抗,日軍也感到進攻重慶逼降國民政府難度太大,所以他們利用飛機對重慶進行大轟炸,以摧毀重慶軍民的抵抗意志。從38年初到44年末,日軍對這個城市進行不間斷轟炸,日軍飛機的目標不單軍事設施,對居民區、商業中心、學校、醫院、外國使領館等地方進行更大力度的無差別轟炸。在這場歷時7年的大轟炸中重慶軍民傷亡3.5萬,造成的經濟損失接近100億法幣損失。當時重慶主要商業區都被摧毀殆盡,民生多艱,民眾生活狀況如何呢?一組老照片回憶陪都軍民的艱苦歲月。

即使遭受日軍大轟炸,但國民政府抵抗到底的決心絲毫不減,在8年抗戰中重慶為前線輸送了近95萬戰士。我們都知道抗戰時期出兵最多的省份是四川,接近300萬子弟奔赴戰場,而就有三分之一是重慶藉官兵,很多士兵犧牲了都未留下名字,有真實姓名的僅千餘人,其餘的都長眠於各地抗日戰場,川軍亦是如此。

作為抗戰大後方的政治中心,不少盟軍顧問來到重慶,相對於道路險阻和瘋狂的日軍戰機,騾馬似乎比汽車更管用。在華東、華中地區陷落後,大量難民湧入西南地區,而他們入川的方式更多的只能依靠步行。

如今高樓林立、繁榮無比的朝天門,在幾十年也是一派熙熙攘攘的景象,為生計奔忙的工人和來往的客商都要經朝天門碼頭來往兩岸,此時的他們似乎忘記頭頂上盤旋的日本飛機,因為生活還是要繼續。

面對鏡頭的陪都人民,臉上的笑容也是出於對相機的好奇。

在江邊盥洗衣物的婦女,面對突如其來的鏡頭也是充滿驚詫。

出門都要乘轎的婦人,這種不是有錢人就是有權人,她的氣質與其他百姓形成鮮明對比,不過這種人在重慶還是很少的。

或許不該稱為男孩,戰時前線打仗,後方物資吃緊,國民溫飽得不到解決,身體發育嚴重不良,很多民眾身體瘦弱矮小,看上去是個孩童實則為成人。

國內戰亂頻繁,國民教育更是談不上,結果就是百分之90的國民都處於文盲狀態,所以與親人間的來往書信還是要到街上找先生代寫。

江邊的漁民以船為家,為謀生計運輸貨物更是常態,在那個年代有一艘漁船好比鐵飯碗,不至於餓死。

受地形限制,建築只能安置在崎嶇地形,山城山城,依山而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史 的精彩文章:

接到命令堅守14天,這支國軍抵抗日軍47天,攻城的日軍都怕了
宋朝滅亡的另一面:吸取李唐的前車之鑒還不夠『深刻

TAG:解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