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日本那些讓人佩服到不行的地震避難措施,ps:這份地震自救指南你一定要收好

日本那些讓人佩服到不行的地震避難措施,ps:這份地震自救指南你一定要收好

最近,地震這個話題又逐漸進入了人們的視野中。

這次中國地震,讓許多日本人吃驚的,還有「地震預警倒計時」。面對中國的這一地震預警系統,即使是作為全球在地震應對方面十分先進的日本,也有不少人感到驚訝,讚不絕口:「地震預報能提前1分鐘就報出來,實在是很厲害的技術啊。」

17日22時55分,四川宜賓市長寧縣發生6.0級地震,而成都市高新區地震預警系統在地震波開始抵達搖晃前61秒發出了地震警報,成都多個小區和學校響起「地震預警」報警聲,告知居民地震波即將到達,為避險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預警警報聲,你聽得懂嗎?

倒計時中插入兩聲「滴滴」:說明這是具有破壞性的地震,需趕緊逃跑或尋找狹小空間躲避。

只插入一聲「滴」:說明這是有震感而無破壞性的地震,不要驚慌,避免摔倒。

倒計時之間無其他聲音:說明這是幾乎無震感的地震。

突發的自然災害我們無法逃避,只依賴預警也是遠遠不夠的,這個時候如何自救就顯得尤為關鍵了。

下面這份《地震自救指南》,請你一定要收好。

1、地震發生時,首先要保持冷靜,不要慌亂,快速判斷自己的所處位置和振動狀況。國內外專家普遍認為,地震時就地避險,震後迅速撤離,是應急避震的基本準則。

2、地震發生時,如果你所處的是平房或者樓層一層,且室外比較開闊,可以力爭迅速跑出室外避震。

如果是樓房二層或以上,且室內避震條件和建築質量較好,那麼首先要選擇室內避震,因為地震時震動時間短,強度大,人往往無法自主站立,很難迅速從樓內跑到室外,應該優先選擇立即躲避在室內的衛生間、儲藏室、浴室等開間小、有承重牆或者支撐物的地方,或者是堅固的桌子、床、茶几、沙發等傢具旁,這些地方在房屋垮塌時容易形成三角空間。

屋內最不利避震的場所是:沒有支撐物的床上;吊頂、吊燈下;周圍無支撐的地板上;玻璃(包括鏡子)和大窗戶旁。另外,如果地震在夜間發生,逃生人群80%以上是赤腳,想像一下滿地的瓦礫和碎玻璃,抗震包里是不是應該多一雙鞋。

3、找到相對安全的位置時,這時你要迅速伏地趴下,盡量蜷曲身體,降低身體重心,低頭,並用衣服、枕頭等護住頭頸,但是不要壓住口鼻,或抓住身邊牢固的物體,防止摔倒或者身體移位。

4、特別要牢記絕不要在慌亂中選擇跑向陽台,翻窗或跳樓,這一點極為重要,這不是在逃生,而是讓自己更危險,因為地震襲來時,門窗會迅速扭曲變形,這些地方都是地震時最先可能坍塌的地方。

5、中高層樓的居民千萬不要選擇搭乘電梯逃生,如果地震時你身處戶外,則應迅速避開樓房(特別是有玻璃幕牆的樓房)、立交橋、過街天橋和廣告牌等這些高大建築物,遠離水壩、陡坡山崖、狹窄街道和危舊房屋,特別要注意避開變壓器、高壓線、電線杆,以防觸電,更不要在易燃易爆危險品倉庫旁邊停留。

提到地震,日本可謂是抗震減災界的扛把子和模範,以日本為例,看看我們可以從中學到什麼避震小知識。

日本讓人心服口服的防震措施

日本有完善的地震預警系統,這很有必要,不過,只依賴預警系統是沒用的,因為它僅僅傳遞信息,而獲得信息之前的準備、獲得信息之後的處理,才是你是否能求生的關鍵。

在這方面,日本的抗震減災工作真是讓人大寫的服氣,日本應急體系和公民意識體現在了很多防災減災救災細節當中。

舉個例子

如果發生地震,日本的電車座位是能拆下來的,給乘客當避難的斜梯,並且在日本有很多電車地鐵的座椅都是這麼設計的。

一遇到災害,日本會向全社會開放抗災免費WiFi——「00000JAPAN」,如果暫時沒有網路,可以通過這個向家人報平安,告知位置,也可以獲得相關的災情信息,更好地保護自己。

這個措施可以說是非常人性化了,地震發生時,很多焦慮和不明確的狀況都來自於通訊障礙,如果通訊沒有問題,能極大安撫民眾情緒。

日本人的自救

日本人的自救意識真是從娃娃抓起,從幼兒園起,就有每個月的防震訓練,孩子走路還搖晃就學會用防震巾包頭後,手牽手依次走向幼兒園操場了。

急救包

日本政府鼓勵每家每戶人手一個救生包,裡面有飲水壺、創可貼、繃帶、體溫計、簡易血壓計、止痛藥、手電筒、衛生紙、火柴、口哨、手套、雨衣、熒光棒甚至摺疊鏟等等應急的物品。裡面的物品都很基礎,但是非常實用,可以滿足人們在地震時自救的基本需求。

傢具

為了防止地震時倒下來的傢具傷人,日本有各種各樣固定傢具的器具,同時對於傢具的擺放也有一定的方式,這些細節看似微不足道,但其實卻能發揮非常大的作用。

防災手冊

在東京,政府曾免費向各家庭發放《東京防災》手冊,同時還有標記了所住地區附近醫院、避難點、給水點、緊急通路的防災地圖。這本書上記載了幾乎所有災害發生後突發情況的應對方法,並且以漫畫和文字的形式表述,通俗易懂,裡面有各個場景的震後自救措施,將實用性發揮到了極致。

避難所

在日本人看來"其他房子可以倒,但學校不可以倒",因此校舍的建造標準就更為嚴格。在這種情況下,一旦出現自然災害,市民首先會去學校避難。除此之外,日本「避難場所」的指示牌很常見,往往都是一些學校、體育館、廣場、公園等開闊地。

相關人員會第一時間趕到這些避難所布置場地,統計避難人數和發放物資。而且日本各地都會建立救災物資儲備中心,儲備帳篷、被褥、發電機及燃料、手電筒和食品等應急物資,這一套專業的救災物資儲備和運輸體系能夠確保災民在災後能及時獲取必要的救急物資。

建築

日本建築物有專門的防震設計和防震標準,如果是新建的樓也就算了,不可思議的是,連日本的百年老屋都有防震設計,真是讓人佩服。

日本有名的百年老宅通常被稱為町屋,有濃濃的日式建築風格,是當時的日本商人和手藝人工作和居住的傳統連體式建築。

京町屋大多面向街道,建築的形態能夠同時滿足店鋪的開設以及一家人的居住空間。京町屋的特徵是門面入口較窄,而進門之後有狹長的通道,中間還有一個小庭院,在這裡發獃做夢,度過一個慢悠悠的日式下午都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

由於町屋都是木質結構,若遇地震,獨特的木造軸組在房屋搖動時能分散力量,從而避免了地震時房屋的毀壞,十分巧妙,在保證了歷史年代感和現代居住實用性的前提下,還能將防震減災的安全性考慮在內,各種精妙的設計和細緻的心思,的確值得參考借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六感別墅度假 的精彩文章:

蘇梅普吉和巴厘,哪個最值得去,選擇恐懼看這篇就知道了
養蚯蚓、點蠟燭,泳池裡種菜、攢浴巾換植樹……你不知道這些酒店為環保事業操了多少心

TAG:第六感別墅度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