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唐詩閑讀:「日暮東風怨啼鳥,落花猶似墮樓人」

唐詩閑讀:「日暮東風怨啼鳥,落花猶似墮樓人」

今天接著讀杜牧的詩。

不管是因為杜牧的性格偏軟,還是他在政治上的敏感,總之,杜牧趕在「甘露之變」之前稱病把自己安置在了東都洛陽:監察御史,分司東都,這是他自己請求的,我們之前介紹的白居易也有這樣的操作,但原因略略不同,白居易是對時代失望,杜牧則差不多完全是為了避禍,他對時代還有期望,他也確實躲過去了殺身之禍,「甘露之變」時的長安,滿滿都是「腥風血雨」,粗線條記載就是:十一人被族誅,上千人被屠。

唐詩閑讀:「日暮東風怨啼鳥,落花猶似墮樓人」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杜牧像)

甘露之變

其實,甘露之變的起因應該遠溯到「安史之亂」,因為「安史之亂」的緣故,皇帝越來越不信任外臣,到唐德宗時,乾脆任宦官掌管禁軍並且由此成為定製,宦官軍權在手,勢力變得不可抑制。

公元835年(唐太和九年),這一年杜牧三十三歲,當朝的皇帝是二十七歲的唐文宗,文宗實在不甘心為宦官控制,於是聯絡李訓、鄭注兩人策劃誅殺宦官,目的很簡單:奪回皇帝喪失的權力。

唐詩閑讀:「日暮東風怨啼鳥,落花猶似墮樓人」

(愛玩的唐文宗)

11月21日這天,唐文宗安排韓約奏稱金吾衛大廳後面的石榴樹夜降甘露,然後以觀露為名,令宦官頭目仇士良、魚弘志前去查驗,二人到達後,給他們帶路的韓約神情慌張,甚至額頭冒汗,仇士良因此警覺,恰巧又有風吹起帷幕,露出埋伏人的身影,仇、魚二人反應過來,轉身就跑,因為跑得太快,伏兵失去效果,成了追殺,二人得以跑回含元殿,進而要挾持唐文宗進入內宮。

文宗身邊李訓當然不願,於是抓住乘輿不放,並且從靴子里摸出事先準備好的匕首,試圖近身刺殺仇士良,但他畢竟書生力弱,堅持到宣政門,經過一番激烈戰鬥,宦官勢力佔了上風(要知道李訓他們就只有一把匕首,這大概是歷史上最荒唐的最後保險了吧)。

宦官們把唐文宗挾持進東上閣之後,緊閉閣門,派出禁軍大開殺戒,血洗長安。結果李訓、王涯、賈餗、舒元輿、王璠、郭行余、羅立言、李孝本、韓約等朝廷重要官員被宦官殺死,其中十一人被族誅。由於事起倉促,不可能一一甄別,在這次事變中受株連被殺的人達到的一千多人,其中許多人完全就是無端牽連,朝班幾乎為之一空,長安城內流氓地痞更是趁火打劫,京師震動,史稱「甘露之變」。

唐詩閑讀:「日暮東風怨啼鳥,落花猶似墮樓人」

(甘露之變)

可悲的是,經過這次事變,宦官們因此更膽大妄為。自此直至唐亡,大權一直掌握在宦官手裡,後來的皇帝全從宦官心意而立,李氏大唐帝國,自此名存實亡。仁人志士報國無門是晚唐的正常社會狀態,杜牧如此,李商隱也是如此。

洛陽城裡的風流御史

洛陽,最早建於西周初年,目的當然是為了向東方發展,控制殷商的殘餘勢力。到隋煬帝時,他大力興建東都,洛陽城市規模擴大,武則天時期,女皇帝特別喜愛這個城市,一度命名洛陽為神都,洛陽的發展,主要得益於它交通比長安更便利,物資轉運更方便。洛陽城北部的邙山,更是東漢、魏、晉的王侯公卿選擇的死後葬地,後來人們就以「生在蘇杭,葬在北邙」作為成功人士的標誌。

唐詩閑讀:「日暮東風怨啼鳥,落花猶似墮樓人」

(北邙無數荒丘)

洛陽有山有水,風景秀麗,對於杜牧來說,洛陽是他的福地,他就是在這裡進士及第的。但是,當聽到「甘露之變」的消息從長安傳來,杜牧再也無法安靜下來,他逃過了生死之劫,但他的一腔的報國熱血在寒冷的北風中變冷了,他鑽研《孫子兵法》,精通用兵之道,他寫過《阿房宮賦》,他熟知治國之道,他當然胸懷大志,但此刻的他卻只能在寒冷中蝸居洛陽,被擱置在朝局之外,孤館寒燈,他有的,只是煎熬、焦慮……在此時,這樣的國度,他能做什麼呢?只能無力感滿溢。

他滿懷正義,但硬著頭皮去對抗卻不是他的性格,他只會消極面對自己的內心,消磨自己……噢,對了,他還有他自己與眾不同的武器——風流,他用自己的風流不羈作為的消沉的「裝甲」,藉此妝點自己無味的日子,我們有理由相信,這是他表達不滿的方式。

《本事詩》里記載了杜牧在洛陽的一段風流軼事:

大家一定記得課文里的那位雪夜入蔡州的李愬,他是國家的大功臣,他有個侄子叫李聽,此時任職司徒,正在洛陽閑居,唐時名家顯貴大多蓄養歌妓,李聽當然也不例外,府中自是美女無數,杜牧這次調任洛陽,鑒於他的家世與社會知名度,李聽覺得他跟自己很可能不是一路人,於是沒主動邀請杜牧參加私家集會。

唐詩閑讀:「日暮東風怨啼鳥,落花猶似墮樓人」

(雪夜入蔡州的李愬)

但杜牧與眾不同,他主動找人傳口信給李聽,聲稱自己願意過府拜訪,李聽一聽當然高興,馬上送上請柬,杜牧則欣然而往。

集會期間,當然美女如雲,杜牧早就聽說有一位李府中有個歌妓叫紫雲,此時,他就在美女群中四下尋找,不能確認,杜牧就借著酒勁開口詢問,李聽便指給他看,杜牧盯著紫雲看了一會兒,索性開口討要:「名不虛傳,宜以見惠。」真的很美啊,跟傳說的一樣,把她給我吧,結果,紫雲當然歸了杜牧。

這件事《太平廣記》和《唐詩紀事》中都有記載,無法確定真假,但至少這風格,很杜牧!小杜就是這樣的「范兒」。

唐詩閑讀:「日暮東風怨啼鳥,落花猶似墮樓人」

(現在的金谷園)

一首《金谷園》詩

風流不風流我們先不管,杜牧此行在洛陽,也有好詩留下,最著名的,該是下面這首《金谷園》:

繁華事散逐香塵,流水無情草自春。日暮東風怨啼鳥,落花猶似墮樓人。

關於這首詩,有兩個背景要交待:1、金谷園:在洛陽西北,是西晉衛尉石崇的私人別墅,我們知道,石崇是當時有名的大富翁,金谷園是他和王愷爭富的產物。

唐詩閑讀:「日暮東風怨啼鳥,落花猶似墮樓人」

(任伯年的名畫《金谷園》局部)

2、綠珠:永康元年(公元300年),趙王司馬倫發動政變,石崇因是賈謐同黨而被免官,石崇的愛妾綠珠,相貌美艷,善吹笛,遠近聞名,司馬倫的黨羽孫秀派人索要綠珠,石崇當然不肯,大怒說:「綠珠是我的愛妾,你們是得不到的。」使者勸他:「君侯博古通今,明察遠近,希望三思。」石崇說:「不需要三思了。」使者出去後又轉回來勸石崇,但他最終還是沒有答應。孫秀惱怒之下,勸司馬倫殺石崇和歐陽建。

石崇得知後,與黃門侍郎潘岳暗地勸淮南王司馬允、齊王司馬冏謀劃誅殺司馬倫與孫秀。孫秀覺察後,就假稱惠帝詔命逮捕石崇,當時石崇正在樓上宴飲,甲士到了門前,石崇對綠珠說:「今天我為了你而惹禍。」綠珠哭著說:「我應該在你面前死去來報答你。」投身墮樓而死。

唐詩閑讀:「日暮東風怨啼鳥,落花猶似墮樓人」

(京劇《綠珠墜樓》)

杜牧過金谷園,即景生情,寫下了這首詠春弔古之作。

繁華事散逐香塵,流水無情草自春。此時杜牧眼中的金谷園,早已破敗荒蕪,繁華的往事早已隨著香塵散盡,沒留下半點蹤跡,春草年年皆綠,流水無情東逝。日暮東風怨啼鳥,落花猶似墮樓人。黃昏的時候,鳥兒們在東風裡怨啼聲聲,散落的飛花,彷彿就像那個墜樓的人。

這首詩需要解釋的並不多,卻要注意領會詩人的情緒,王國維說「景語即情語」,一般懷古抒情的絕句,都是兩句寫景,兩句抒情。但杜牧的這首詩句句寫景,景中寓情,失意之人,想得多的也是失意悲傷之事,面對春日的落紅,他想的卻是為情而死的綠珠,因為有情,有怨,所以詩人眼中、筆下,所有的風景自然都帶入了詩人的無奈與感傷,這當然是大志難酬的感傷。

(【唐詩閑讀】之197,圖片引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談藝錄 的精彩文章:

《說文解字》第173課:細說「唐」字
《說文解字》第174課:「行邁靡靡,中心如噎」,噎的準確意義

TAG:談藝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