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蘋果考慮從中國轉移產能,向多元化生產轉型

蘋果考慮從中國轉移產能,向多元化生產轉型

中美經貿摩擦可能促使蘋果轉向多元化生產。

據日經新聞報道,蘋果公司認為依賴中國的風險太大而且在增加,正考慮從中國轉移15%-30%的生產。

蘋果公司已經要求其主要供應商評估將15%至30%的產能從中國轉移到東南亞的成本影響,並正在為供應鏈的根本性重組做準備。

這一決定無疑與一年多來的中美經貿摩擦相關。一方面,J.P. Morgan曾發布報告稱,如果美國真的對中國產品徵收25%的關稅,蘋果公司需要將iPhone價格提高14%,才能抵消關稅範圍擴大帶來的不利影響。另一方面,如果中國禁止銷售iPhone,根據彭博報道,蘋果2020財年的利潤將下滑26%。

蘋果90%以上的產品都是在中國組裝的。據日經研究的數據顯示,去年中國內地和香港的供應商數量首次超過了美國和日本,在前200家供應商中佔據了41家。

中國一批電子企業的崛起,也得益於抓住了蘋果產業鏈的紅利。如蘋果主要組裝商富士康、零部件供應商歐菲光和歌爾聲學、連接器供應商立訊精密、PCB板供應商鵬鼎科技等等。蘋果公司網站上的一項研究顯示,中國約有500萬個工作崗位依賴於蘋果在華業務。

顯然,蘋果也擔心在一個國家過度集中生產的風險。一位了解情況的高管表示,「不管最後一輪3000億美元的關稅是否實施,蘋果都在追隨生產多元化的大趨勢,這讓蘋果擁有了更大的靈活性。

同時,蘋果認為中國的勞動力成本升高也是不可忽視的不利因素。蘋果供應商緯創自2017年以來在印度組裝了更廉價的iPhone,富士康也從今年開始組裝,但銷量一直不大,且今年也只生產到iPhone7試水,其他高端型號仍未投產。印度等國家雖然擁有人口紅利,但蘋果也不得不面對基礎設施不發達、消費者購買力不足等問題。

這促使蘋果走上多元化生產的轉型之路。然而,蘋果產業鏈在華20年,生產網路的轉移不可能在朝夕完成,其成本也必然不小。

供應商們仍在評估成本,蘋果官方對此也未給出官方回應。多元化生產的路,可能並不好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6氪 的精彩文章:

三節課後顯慧:避開風口的抉擇
瑞幸布局自助咖啡機,不止店面,連店員都可以省了

TAG:36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