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普通人在特定領域成為高手的方法

普通人在特定領域成為高手的方法

《如何成為一個高手》讀書筆記

1、知識分為兩類見解,第一類評論性的見解(你都對,我也拿你沒辦法,但是你就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不解決問題),第二類叫工程學的見解,就是(面對一個具體的目標,我們能不能拆解為具體的行為,一張張的圖紙,一顆一顆的釘子,我釘上去,能夠把這個工程建造出來)我覺得這是對我們的身心,立身處世,有用的見解。

2、成為高手的通道——刻意練習。

3、練習的基礎=基本功,基本功的本質=套路。

套路:把前人已經搞明白的東西,抽象為一個非常簡潔的東西,然後,拿來就用,這就叫套路。

4、快速學習成長的兩種套路

1、跟同行高手學習:行業前輩總結出來的最值錢的經驗,跟同行、行業老司機把這些東西學來,這個在書本上找不到。

2、打磨掌握最根本的基本概念,一個人在積累自己的知識的上,一定要學這些概念,把它打磨清楚,這就也是叫學套路。

練習:

A、什麼叫真正的練習,是把大的那個知識體系拆碎成為一個一個小模塊,成為一個一個小的知識罐頭,然後分頭去練,這叫練習。

B、頂級高手的成才之路,就是學別人成型的套路,把整座大廈,拆成一個一個的磚頭去訓練,這樣精度更高。

C、除了套路,還有最關鍵的一條,就是反覆的重複。

D、練習的本質=針對性重複練習!

核心:想學習,沒有舒服的事情!

這個世界上清晰地分成兩種人:

一種人,甭管他擺出的架勢是不是在學習,只要他在舒適區,這就不叫學習,這叫享受生活。

另一種人,如果你覺得自己是在學習,是在進步,那對不起,永遠沒有什麼樂子,你永遠是在進步的路上品嘗那份艱難。

刻意

1、最有效的學習方法其實就是四個字,叫「刻意練習」

2、所謂的刻意,就是持續的做你不會做的事,持續的做你不會做的事,持續的做你不會做的事。

3、心理學中學習的三個區:舒適區、學習區、恐慌區

4、學習的本質:永遠不舒服,你在做你不會做的事情

a、下象棋:圖個舒服與刻意練習

b、打遊戲的三個境界:

第一個境界,圖個爽,遊戲在玩你。

第二個境界,為了贏,這種人永遠成不了專業遊戲高手。

第三個境界,刻意練習,永遠做不會的事情。把地圖裡所有細節扣清楚,挖掘隱藏的數據演算法。寫論文,做大量測試,一定要把演算法拆解出來,看看這個數值是怎麼漲上去的!

C、讀書:讀心靈雞湯(圖個爽)和讀對自有挑戰的書

5、對於一些簡單的技能,經過長久訓練,形成肌肉記憶,將所有動作變成下意識的,這樣也能呈現高手的狀態!(失控)

6、高手的訓練:經常找一些高難度的情形,變著法讓自己挑戰一些高難度,也就是說,任何一個動作,他都不允許它進入舒適區,進入失控的狀態,他都要控制它。(永遠在挑戰各種各樣的意外,永遠不會允許自己失控)

A、賽車手,在比賽的過程當中,每一個動作都是有意識的,絕不會允許它進入下意識的狀態。平時我們開車,就開著開著覺得已經很熟練了嘛,全部是下意識狀態。

B、運動員,普通的運動員,就會拚命練自己已經掌握的動作,舒適區的,而高手就會挑戰那些高難度的動作。

C、游泳運動員,教練就干一件事,就是跟他搗亂,除了指定其他的訓練計劃之外,因為那個教練跟他情同父子,就給他製造各種意外,什麼游泳衣破了呀,水道出現問題呀等等,這就導致菲爾普斯對於所有的意外情況,從來都不慌,而且後來還練出了一個本事,就是一旦遇到意外,反而更加興奮。

D、中國教育:高分低能的原因,在舒適區待久了,對新知就沒有慾望了。

工作能力=學習能力。

扎克伯格,facebook創始人,他的行為方式,就是不斷挑戰非舒適區。

2010年是學中文。

2011年呢,是他只吃自己親手殺死的動物。

2012年呢,是要自己重新學習編程。

014年呢,是每寫一份小便簽,感謝一個人。

2015年呢是每兩周讀一本新書。

2016年,做一個人工智慧來做自己工作和生活的助手,全年要跑365英里。

普通人在特定領域成為高手的法門:

讓自己進入一個好的學習環境,即被動脫離舒適區。

好的學習環境:能夠提供即使反饋的環境。

即時反饋:你每一個微小的進步,都會給你反饋,是對了還是錯了,是已經夠了還是得繼續練。

一個反饋如果變得很稀疏,人馬上就會覺得,嗯,我是對的,你們都錯了,你們給我的反饋,對我的否定,都是對我的迫害。

大學籃球的教練的做法:

就是發不同的指示,他有75%的話,都是在非常具體的給你反饋,這個動作怎麼樣,做,改,下一個動作去做什麼?這個人在訓練場上的話,永遠很短,從來沒有一句話,心理學家在旁邊掐表,沒有一句話超過20秒。這反而是最好的教練。他不是在給你鼓勁打雞血,給你做長遠的安排,而是不斷的對你任何一個細小的動作提供反饋。

貝爾實驗室的做法:

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就是,在這裡面甭管你多牛,你是教授,你是大師,你是諾貝爾獎獲得者。你有一項義務,就是這個實驗室的所有年輕人問你問題,你不能迴避,你必須給個回答。

導師,這個詞在英文里就叫adviser,另外一個含義是顧問,顧問就是不斷地給我們做的事情提供一些即時的反饋。

真正有效的互聯網課堂不僅有網上的學習資料,關鍵要有線下的反饋。

人類學習總方向:是我們互相之間去切磋學問,你的任何一點增長,任何一點疑問,都能獲得我的即時反饋。

美國學歷史:哥倫布當年發現美洲的那艘船,那船也不大。我們這個學期全班同學,我們就再造一艘這個船。站在我們既時反饋系統的角度,因為造一艘船,這是一個工程學,他有特定的目的。工程倒拆回來到每一個細節,什麼都能給你及時反饋。

因為我們得研究,哥倫布當年那船到底多大呀?

那個時代的造船工藝是什麼樣的呀?

那個木頭,啊,它從採伐下來,他要做什麼樣的處理才能去造船呢?

那個船上的船帆是怎麼升上去的?

繩結有多少種打法呀?

那個船艙的結構式什麼樣的?

得帶多少食物多少水呀?

那個時代,保存食物的技術到了什麼程度?

你一旦回到特別具體的事,造這艘船,無時無刻,在每一個細節上都會給你大量的即時反饋。而應對這種及時反饋的過程其實不就是學歷史的過程嗎?

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學習的有效方法

1、互聯網這個工具:信息結構。

對於學習者和讀者來說,就有很重的決策負擔,要不斷的選擇。

對於谷歌公司,搜索引擎公司來說,就是讓你快進快出,影響你的決策。

商業的角度:互聯網,讓我們的決策變得更快。

2、決策,是前額葉,只負責理性的選擇,不負責學習。

學習,是由記憶 視覺的區域負責的。

3、在選擇的時候,我們沒有學習,真正的學習就是把新知識與就知識做鏈接的過程。

4、所有的高手的特點是什麼?

就是他看到任何新的東西,馬上就和自己腦子當中已經長期存儲的那些記憶,它是一個群,能迅速同時激活。

高手的世界:

圍棋高手。他可以同時和很多業餘棋手下棋,你看他面前可以擺一排,然後他一邊走一邊落子,落得又快,基本上還都能贏,當然他贏了,水平高咱服。

外行記得是一個一個子的位置,他作為專業棋手,他看到的是一片一片的形,而且他腦子知道,每一個形在歷史上有多少種變化,目前這個形他應該怎麼樣去處理有利於他贏。這就是高手的記憶方法。

高手的記憶庫存是長出來的一個弧體結構。

1、漁民看魚:

外行只會吃魚的人,我們眼裡的魚只能分形狀,扁的,圓的。

專業漁民看到每一條魚,他的分類方式是巡遊習慣,在哪出沒和市場價值,因為他要打魚。所以每一個魚的信息,在他腦子裡是活的,且有關聯的,而且和他的實踐操作是有關係的。

2、油漆工,專業的,它能分辨十幾種白色。我們是從顏色上來記憶,可是油漆工他知道每一種不同的白色,他是怎麼實現怎麼調配出來的。

3、科學家,他腦子裡的那個結構,是這個學科各個分支上都有哪些人,這些人各自的江湖地位怎麼樣,參加過哪些學術會議,得過哪些獎,發表過哪篇論文,在他的領域裡面那些人已經推動正研究到了哪一步,所以任何新東西再出現,你讓這個領域的科學家來看,他都會對接到原來的研究成果上,來判斷他靠譜還是不靠譜,是不是需要親手去驗證。

高手的結構,學習的過程,就是把新東西,和自己原來的結構縫在一起。

看書:真正學習的高手,往往家裡沒書,但是有什麼,有筆記。

錢鍾書家裡據說就沒什麼藏書,他一生,大概英文材料的筆記,178本。,筆記本其實是一個人大腦的外掛。

印象筆記網易雲筆記,我一旦看到網上的文章,立即把它存入,我存的文章,哪怕寫一個字,我都得寫一個心得,這個心得不是為了將來出版什麼樣,是為了跟這個知識形成一次互動。

學英語:看美劇學英語,你學不會的,你是在很爽的一個流程當中,你沒有進入非舒適區。第二種人,我就抱個筆記本,看美劇,每看到一個生詞,我就記下來,每看到一個句法,我都記下來,那就叫學英語

關鍵看你的主動方式,知識的學習是你要不斷地跟它互動的。

新工具正在把人類,又分成兩大撥,大部分人躺在那個越來越開闊的舒適區裡面去享受,可是總有一小部分人,帶著滿身的傷痛,齜牙咧嘴,痛苦不堪的向那個非舒適區,也就是學習區進發。

人與人的差別不在於智商,在於認知,認知是學習得來的,你通過不斷地練習,不但獲得正確的反饋,然後,你的認知是不斷躥高,把絕大部分人留在身後,而在認知上,高手和低手的差別那就是判若雲泥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腦魔法師 的精彩文章:

ABC理論-溝通與情緒管理
掌握五步閱讀法,你也可以1年讀100本書

TAG:全腦魔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