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的統治和大金國的建立

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的統治和大金國的建立

劍橋中國遼西夏金元史 阿骨打的統治和金朝的建立

在阿骨打之前,當他的長兄烏雅束(1103—1113年在位)統治時期,女真人已經具備了充分的實力,足以使他們與高麗的邊境得到鞏固,與此同時還爭取到了越來越多的氏族與部落歸附於完顏部。完顏部的故鄉位於按出虎水河畔(今阿拉楚喀河,位於哈爾濱以東,系松花江南部支流之一)。此地多年來一直是女真的政治中心,後來又成為他們的國都(即上京,坐落於今哈爾濱東南的阿城附近)所在地。烏雅束死後,1113年,阿骨打被部落長老們推舉為女真的聯盟長,並沿襲舊例被遼封為節度使。由部落推選首領的作法在女真人之中沿襲已久,雖然有關首領繼承的問題並沒有嚴格的規則存在,但選擇只能限於完顏部之內。

不久之後,阿骨打的軍隊與遼朝之間就爆發了一場全面戰爭。開始時,阿骨打手下受過訓練的士卒不超過幾千名,但隨著他屢次獲勝,越來越多的首領帶著自己的隊伍投奔到完顏部的軍中。這場戰爭的起因——雖然這至多不過是女真一方找的借口——阿骨打向遼索要阿疎,阿疎是女真的一名部長,多年以前投奔於遼。遼國拒絕交出阿疎,並且對此後女真一方提出的要求一概置之不理。阿骨打在極短的時間內就打退了派來進攻他的遼軍,使自己成為東北地區無可爭議的最高首領。

1115年春天,阿骨打正式稱帝,建國號為金。「金」得名於按出虎水,在女真語中,「按出虎」的語義即為「金」。[1] 以一條河流的名字為一個朝代命名的做法源於遼朝,「遼」即因位於東北南部的遼河而得名。與此同時,一個漢族式的年號也產生了,這就是「收國」。在原有的姓名之外,阿骨打又為自己取了個漢名,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他的漢名叫做「旻」。

至此,一個漢族皇帝建元稱帝時所要做的一切,都已經阿骨打而完成。而我們從現存的史料中得知,在這些決策背後,還有個運籌帷幄之人,他就是渤海國出身、年輕時曾考取遼朝進士的楊朴。楊朴曾在一篇上疏中指出,阿骨打不能僅僅滿足於帶領女真人獲得事實上的獨立,還應該立大志,得到皇帝的尊位。在另一篇上疏中,他表示希望阿骨打的皇位能夠得到合法的承認,還略述了達到這一目標所必需的步驟。這具有不可忽略的意義,因為它所列舉的那些特有的做法,是想成為一個合法君王所不可或缺的。

楊朴借用了漢族傳統上開基建國的做法,如他所說,就是自古英雄開國,或受禪,或求大國冊封。因此他起草了一份向遼朝請求封冊的文書,提出了十項要求,其中包括,首先,為阿骨打乞徽號為「大聖大明皇帝」,國號大金。其次,允許他乘用玉輅、服袞冕,玉刻「御前之寶」。遼與金之間以兄弟通問,這種將國家關係轉化親戚關係的模式,自11世紀以來,就在東亞大陸的多元並立的國家間逐漸流行。還有,在生辰、正旦日互相遣使。1004年宋遼締結和議之後,這一做法便也成為外交慣例。所有這些要求,如果被遼認可的話,倒也會使遼金之間形成一種雖不容易但尚能共存的關係,也不至威脅到契丹國家的繼續生存。但是另外一些由楊朴向阿骨打所建議的要求,使遼幾乎無法容忍,因為這影響到了遼的根基:這些要求包括將遼東和春州兩路無條件地割讓給金,付給金朝的歲幣共計銀25萬兩和絹25萬匹,這些貢物實際上正是宋付給遼的歲貢之數。看來,阿骨打和他的顧問們早就有了滅遼的念頭。[2]

金朝對遼擺出的威脅姿態很快就被遼所意識到,此後幾年,面對金朝的迅速崛起直至與自己分庭抗禮,遼的態度是既無意於與他們議和,對女真的軍事征討又頻遭敗績。但儘管兩國間戰爭頻仍,外交往來卻未完全中斷。不過,隨著女真人在軍事上取得越來越多的勝利,他們的要求也在不斷增加。

1117年年初,在遼軍的一次敗仗或者說是被迫大規模撤退以後,阿骨打又向衰頹的遼強行提出新的要求。在1118年所提的和約條件中,阿骨打要求遼朝向他稱兄,這意味著兩國的地位比照1115年發生了顛倒。金還要遼割讓出東北更大的三路地區,並且將一名皇子、一名公主和一名皇室女婿送到金廷來作人質。最重要的,還有要在涉及遼與宋、與西夏、與高麗關係的外交文書上都寫明對金朝的服從,要遼同意將此前宋付給遼的歲幣合法地轉由金來接受,並認可金的霸主地位,而讓高麗和西夏作為它的東西兩翼。[3]

遼朝天祚帝的拖延態度頗令阿骨打與他的朝廷不滿,阿骨打一再表示拒絕接受遼的外交文書,因為他們不肯充分考慮他關於皇帝地位的新要求。但他是有能力達到目的的,就在此際,他已征服了東北南部富饒肥沃的谷地,其中包括遼的「東京」遼陽,那裡曾是渤海文明的中心。遼軍將領紛紛投奔於金,他們中不僅有許多契丹人,還有其他部落的諸如奚人(源於一個講突厥語的部落,居於遼朝西南山地),都率領所屬軍隊一起歸附於金軍。這些叛降者往往也被證明是不可靠的,有的也曾起來反抗過新主子,但阿骨打總能將其迅速地鎮壓下去。

我們應該記得,從一開始,女真軍隊中就包括了許多非女真的成分,主要來自早期歸附他們的部落和民族中的人。阿骨打在指揮一個由多種民族成分組成的軍隊的問題上顯得很有才能,而遼的末代統治者卻連本民族內由各種勢力混合編成的軍隊也掌握不了。在遼朝一方,所有的和解企圖最終都遭到失敗。當遼朝同意授予阿骨打「東海國王」的稱號時(譯者註:應為「東懷國皇帝」),遭到阿骨打的憤怒拒絕,他在好幾年前就已自稱大金皇帝了,而「王」則顯然要低一等。這場毫無結果的談判拖延的時間越長,阿骨打的地位就變得越強大,和解似乎已經不再是必要的了。如果說在阿骨打崛起的早期階段,徹底推翻遼朝可能還不是他最主要的政治目的的話,那麼現在,確切地說是在1119年以後,這已經是伸手可及的了。

阿骨打取得的這些成功,無論給人以多麼深刻的印象,人們還不過是把他看成為一個善作決策的能幹的軍事領袖,並未覺得這需要多麼出色的外交技巧,他的突出之處,至多是善於掌握部眾而已。但實事上遠不止此,阿骨打是一名特別無情的、才能出眾的將領,他善於抓住對手因指揮失策、御眾過苛、組織渙散等因素而虛弱的機會來取勝。1117年以後,他又以一個才智出眾的外交家和戰略家的面目出現,那正是金遼的雙邊關係為包括宋在內的三國關係所取代之時。

被金考慮在內的第四個強大的政權,是党項人所建的西夏,西夏此刻尚未直接捲入中原的紛爭。1124年以前,党項人多少可以算是遼的支持者,但就是在金與西夏在這年開始接觸以後,金取代西夏的直接鄰國宋,宣布了對西夏的宗主權。夏金聯盟正式建成,是由阿骨打的後繼者吳乞買實現的,這使金朝的地位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4] 正如我們見到的那樣,早在北宋建國初期,女真人就與宋廷建立了和平的往來,他們逐漸成為北方霸主的過程,一直被開封密切地注視著。

讓我們再回頭看,遼宋關係自1005年起一直是建立在一份和議之上的,和議約定宋朝每年要向遼交納歲幣,並正式承認遼對中國北部燕雲十六州(包括北京)的統治,以此來換得北部邊境的和平。當遼朝已經明顯呈衰勢時,宋開始尋找潛在的同盟者來幫助他們收復這塊從未被忘記的、在10世紀上半葉的政治分裂時期丟給了契丹人的中原領土。現在,在宋朝的政治家眼中,對遼懷著刻骨怨恨的金,恰成為共同抗遼的天然盟友,依靠金朝支持來收復失地的希望在宋朝的國都燃起一片興奮情緒。1117年,宋朝派遣了一名使者到金,名義上是去商談買馬事宜,而真實目的,卻是就宋金聯合抗遼一事進行談判。

在1117到1123年之間,宋朝向金廷遣使共計七次,金朝向開封遣使也達六次,這還沒算上持續不斷的信件往來。所有這些外交接觸和談判都集中於三個要點:宋金聯合對搖搖欲墜的遼朝的進攻;領土(將燕雲十六州退還給宋);從前交納給遼的歲幣。但是就在這一期間,宋在這場交易中的地位急劇地惡化了,因為阿骨打很快就發現,儘管宋朝也多少做了些準備,但金軍並不非得依靠宋軍的援助,僅憑自己就能攻取遼朝的南部,包括它作為中心的燕(北京)。而從宋朝方面來說,卻以為只要加入這個軍事同盟,它為自己所提的那些領土要求就能夠讓金所接受。不久,金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那就是,他們應該取遼而代之,成為宋過去交納給遼的歲幣的合法接受者。

到1123年,當宋金之間終於締結了一份正式和約的時候——這是兩國間最早的一個和約——軍事形勢已經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宋朝收復燕的企圖宣告失敗,而金軍則不僅將遼趕出了西京與中京,而且到1122年底,還攻克了遼的南京:燕京。遼帝國已淪為遙遠西部的一個流亡政權,它的覆亡指日可待。隨著金國佔有燕都,阿骨打的地位變得無懈可擊,宋卻只有招架之功,而無還手之力了。他們不得不接受阿骨打關於將燕地退還給宋的條件,不僅被交還給宋的燕地並非六州的全部,而且金還以退還燕地導致稅收減少為由,在宋過去交納給遼的歲幣上,又額外要宋添加上一筆巨額補償。

也許有人會問,阿骨打的軍事地位既然已如此強固,他又何必還要與宋締結這樣一個正式和約呢?一個可能的回答是:他想使歲幣的交納正式化,這筆總數為銀20萬兩和絹30萬匹的財物,大概還不至使宋朝的國庫枯竭,但對於阿骨打的這個年輕的金朝來說,這項收入就為數頗為可觀了。再有,通過和議這一形式,他的皇帝地位得以被鄭重地承認。和議的條文,就像漢人早期的外交通例,是以一式兩份平等的誓約來表示的,從雙方各執一份的文件行文中絲毫看不出地位的區別。阿骨打被稱為「大金大聖皇帝」,而宋朝的統治者也與之相仿。這意味著金朝現在已經成為一個與宋平等的國家,而此時距金正式建國稱帝僅過去10年。

1123年的三四月間,二國互換了誓約的條文,可是,對於如何將這六州移交給宋的具體做法,在這些條文中卻毫無涉及。其他細節,諸如邊界如何劃定,也被留給此後想當然的推論來規划了。大環境的普遍不穩,加上諸多懸而未決的問題,使中國北方邊境始終呈現出不安定的局面。1123年的這個和約,標誌著一個漫長的戰爭時期——幾乎長達20年——的開始,這場殘酷的、蹂躪性的戰爭所幾度威脅到的,正是宋統治的中國的生存。

阿骨打與宋締結和約的時候,遼朝已遭到毀滅性的失敗。1122年,金兵攻陷遼中京(位於今滿洲熱河省的查干蘇布爾汗。譯者註:原文如此)。遼朝天祚帝向西逃竄。在南京(今北京)另一位契丹皇族成員被擁立為帝,旋即病死。金兵直抵南京。面對突然而至的金兵,儘管當地有人企圖抗擊,但契丹人卻無力組織這些力量。1125年,遼朝的最後一個皇帝天祚帝被俘,降封為王。這標誌著遼朝——這個曾讓宋朝的中國聞風喪膽的對手——統治的正式結束。但是,就在它的滅亡之處,作為宋的北方鄰居,現在又興起一個與它作對的國家,至少與從前的遼一樣危險。阿骨打沒能活著看到遼的滅亡和宋的受辱,他死於1123年和議締結的數月之後。但是,他所開創的事業,為金朝日後的輝煌打下了根基。

[1] 這條河也因此而被重新命名為ancuqu,這個詞在滿語中為ancun,義為「耳環」,有時也引申為「金」,但這個「金」與滿語中的aisin亦即「金」並不相干,後者是滿洲皇室的姓Aisin Gioro(愛新覺羅)的組成部分。

[2] 關於早期遼金關係的細節,見[120]傅海波:《有關女真的漢文史料:〈三朝北盟會編〉中有關女真資料的翻譯》,第151—166頁。

[3] [645]《遼史》,卷28,第336—337頁。

[4] 關於金—西夏關係的按年編寫的記事,參見[646]《金史》,卷61、62;此外有西夏的專傳,見卷134。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富察春兵 的精彩文章:

老北京神奇的北新橋
那些正在消失或已經消失的「老北京小吃」

TAG:富察春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