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大典,登上北京天安門城樓的究竟有多少人?
開國大典當天,究竟有哪些人登上了天安門城樓見證了這個歷史時刻,至今仍沒有一個精確的數字。很多文章和回憶錄裡面或者沒有記載,或者記載不確切,有600餘人、1000餘人之說。那麼,開國大典當天,到底有多少人登上了天安門城樓呢?
根據相關檔案記載和回憶文章,開國大典當天,登上天安門城樓的人員有如下兩類人員:
第一類:新中國領導人、政協代表、候補代表及特邀代表人員。
第二類:領導人的警衛和服務人員、新聞工作人員以及負責安全的警衛、公安等安保人員。
先說第一類人員。原來擬定參加全國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的662位代表參加開國大典,但是,在662名代表中有部分代表因為種種原因,未能登上天安門城樓參加開國大典。
在未能出席開國大典的人員中,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委員有12人。根據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選出來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委員共有56人,而《人民日報》10月2日報導出席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成立會議的委員只有44人,依次為陳毅、賀龍、李立三、林伯渠、何香凝、劉伯承、吳玉章、彭真、薄一波、周恩來、董必武、高福昇、陳嘉庚、羅榮桓、烏蘭夫、徐特立、蔡暢、劉格平、馬寅初、陳雲、馬敘倫、郭沫若、張雲逸、鄧小平、高崇民、沈鈞儒、沈雁冰、陳敘通、司徒美堂、李錫九、黃炎培、蔡廷鍇、彭澤民、張治中、傅作義、李燭塵、章伯鈞、程潛、張奚若、陳銘樞、譚平山、張難先、柳亞子、張東蓀。其餘,還有12人則缺席這一重大歷史性盛典。
細心的人發現,在缺席的12人中,有後來被授予元帥的5位將領。即彭德懷、林彪、葉劍英、聶榮臻和徐向前。他們為什麼未能登上天安門城樓參加開國大典呢?
他們為了新中國浴血奮戰了幾十年,多麼期待新中國成立的這個時刻,登上天安門城樓來見證這一盛典,同人民一道分享這一幸福。然而,此時此刻他們卻不能實現這一夙願。當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莊嚴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時,他們有的仍在前線浴血奮戰,有的則為了新中國的誕生,長期出生忘死,嘔心瀝血,積勞成疾,倒在了病床上。
軍隊中職務僅次於朱老總的彭德懷,開國大典前作為第一野戰軍的司令員兼政委在收復延安後,又接替身患重病的徐向前,指揮太原戰役,接著又揮師西北,解放西安、拿下蘭州。當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莊嚴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時,他是在西北戰場前線的司令部臨時設立在蘭州「三愛堂」大院里,從收音機里分享了這一喜悅。
戰功赫赫的林彪,在開國大典時只有42歲,他當時正忙於部署衡陽、寶慶戰役,當朱老總在開國大典上宣布人民解放軍向全國進軍的命令時,他正率領英雄的人民解放軍在隆隆的炮聲中摧枯拉朽般前進著。
葉劍英元帥是解放後第一任北京市市長,但是在開國大典前的一個月,被任命為中共中央華南分局第一書記和廣東軍區司令兼政委,在贛州也是通過廣播收聽了開國大典的轉播,他的眼睛兩個多小時始終捨不得離開收音機。
徐向前是最無奈的一個,長期的戰爭生活和解放戰爭的極度緊張與辛勞讓這位體弱多病的指揮官病倒了,他不得不到青島治療,在青島他用一個老式收音機分享了這一激動人心的幸福。
聶榮臻元帥當時是北京市市長,他是開國大典的閱兵總指揮,在現場指揮閱兵。開國大典的好多事宜都是他安排的,他曾多次登上天安門城樓布置檢查工作。他是參加了開國大典的,但沒有在大典時刻登上天安門城樓。當毛澤東主席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時,他正站在金水橋畔迎候朱總司令檢閱。
這些開國元勛們儘管因為各種原因沒能站在天安門城樓上見證這一莊嚴神聖的時刻,但是他們的心始終與天安門同在,他們比一般人更能深刻體會到這一幸福的深刻意義。
在缺席的12人中,還有西北局第三書記、西北軍區政委習仲勛在西安,華東局書記、華東軍區政委饒漱石在上海,山東分局書記康生在濟南,中南局第三書記、華中軍區第二政委鄧子恢在武漢,東北局常委、東北人民政府副主席林楓在瀋陽,他們因主持各地區工作,不能與會。國民黨起義將領龍雲已從昆明到了香港,救國會代表李章達還滯留在待解放的四川,也未能與會。
此外,值得提出的是前述五大書記之一任弼時,因病未出席開國大典。他在玉泉山療養所從收音機里收聽了實況廣播。
還有一位政協代表本來是有幸參加新中國成立盛典的,但不幸慘遭國民黨毒手,未能如願。 他就是楊傑。楊傑早年加入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參加過北伐,1938年出任駐蘇聯大使,解放戰爭時期積极參加愛國活動。他早已被國民黨反動當局列入黑名單。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開幕前,蔣介石密令國民黨特務將他殺害於香港。 因此,翻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印製的精美紀念冊,就能看到一封畫著黑框的唁電。所有第一屆政協代表中,楊傑是唯一加黑框的代表,也是因遭國民黨謀殺而未能登上天安門城樓的唯一代表。
再來看第二類人員,其中又包括三種人員。第一種是領導人的警衛和服務人員,比如毛澤東主席的警衛員賀清華、趙鶴桐和朱德總司令的警衛員管開智等。他們肩負著保衛領導安全的特殊任務,也跟隨領導登上了天安門。第二種是新聞工作人員,比如獲准登上天安門城樓的三位攝影師:楊振亞(華北軍區政治部畫報社記者)、陳正青(東北畫報社記者)、侯波(中南海攝影科科長),還有北京新華廣播電台播音員丁一嵐、齊越,李普(新華社記者)等。特別一提的是還有不遠萬里從蘇聯趕來支援的蘇聯攝製師。他們肩負著記錄歷史重大時刻並將之傳播到海內外的歷史任務,因而獲准登上天安門城樓。第三種是負責城樓警衛的警衛部隊以及公安等安保人員,具體名單不詳,但是人數應該不少。
因此,綜合第一類人員和第二類人員,可以大致估算出開國大典當天,登上天安門城樓的人員總數至少有800人之多,甚至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