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曾軼可挾影響力維的是「私權」還是「特權」

曾軼可挾影響力維的是「私權」還是「特權」

6月17日,曾以一首《獅子座》成名的歌手曾軼可,在首都機場過自動查驗通道時,與執法警察發生糾紛。曾軼可將此事發布在個人社交媒體上,並用九宮格圖片曝光執法警察證件信息,引發公眾廣泛關注。

此事的關鍵細節還不夠清楚。曾軼可方面稱,自己本來已經通過了自動查驗,卻被工作人員叫回來脫下帽子再查。

而北京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官方微博發布通報稱,曾軼可在進入自助查驗通道後,民警提示其脫帽進行面相比對,曾軼可不配合。根據邊檢官方微博的通報,她「對民警爆粗口,兩次近距離對民警拍照,干擾執法」。

綜合相關信息,基本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在處理事件的過程中,第一個民警的態度至少有點不禮貌或者生硬,曾軼可的態度有些地方值得詬病。

利用影響力維權是曾軼可的權利

目前,曾軼可已經刪除了「指控」邊檢的微博,並新發一條微博表示道歉。

曾軼可發「曝光微博」的初衷,其實是想依靠自己的公共影響力進行維權。儘管後來趕來的「領導」讓曾軼可離開了,但曾軼可依然能夠感覺到,在邊檢面前自己是弱者。

她也知道網路輿論的力量,想藉助這種力量實現自己的訴求,或者只是簡單發泄一下。

這種認識,某種意義上是值得肯定的。過去十多年,得益於互聯網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輿論的力量,在網上維權,這種權利意識的覺醒,是推動中國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

但和過往那些維權微博不同,曾軼可的維權,並沒有帶來一邊倒的對邊檢的指責。相反,有相當多的網友都對曾軼可提出了質疑。人們指責她「掛素人」——利用自己的網路影響力攻擊普通人。

首先應該明確的是,根據相關法律,曾軼可有對執法過程進行拍照的權利,她在微博上控訴此事,並上傳執法警察的證件,也是她享有的自由,並有一定的監督意味。

但部分網友並沒有輕易站在她這邊,也耐人尋味。

這類反轉也表明,有些風向在變化——人們對公眾人物包括明星的表達,有了更多超脫於「粉」或「無感」的判斷。

明星因為擁有數量巨大的粉絲,擁有自己的微博和公共發聲平台,已經成為影響巨大的「個人媒體」。對這種「個人媒體」的影響力,人們心懷警惕,不再簡單相信發言者的一面之詞。

邊檢執法者姓「公」,需要監督;作為明星的曾軼可有公共影響力,也需要監督。本質上,對他們該有一體通用的監督尺度,這也需要公眾對各方表達的傳播聲量,有更清晰的認知。

利用影響力維權是雙刃劍

利用影響力維權是曾軼可的權利,但能否正確行使權利,也會有輿論評判和基於事實判斷的法律道德評析。

在此事中,輿論已內置了很多情緒,但至關重要的事情仍然是,具體衝突細節到底是怎樣的。是工作人員態度「冷漠」故意「刁難」,還是曾軼可確實邊檢不能過關?

將這些細節公開,曾軼可的微博曝光如果是故意歪曲事實,那其實相當於有意刊發不實消息,她難免要承受相應的代價。

「真相」的另一面則是:在過邊檢通道的時候,曾軼可是把自己當成一個普通的公民,還是一個必須受到優待的「明星」?

把自己的「遭遇」發到網上,這沒什麼錯,利用自己的影響力進行維權,也可以理解。只不過,越是有影響力的人物,越應該對自己的影響力報以警惕和自省之心。

要知道,利用影響力維權也是雙刃劍,在擴大所謂「維權」音量的同時,也會將可能存在的不實情況帶到公眾視線下,接受嚴苛打量。若有故意歪曲或者隨意利用網民情緒之舉,在邁出這一步之時,代價可能就已被標註。

如果將此事比作一堂「課」,那其最大的主題就是維權的邊界。但判斷維權是否逾矩的關鍵依據還是事實,這點也有待更充分的細節還原去釐清。

事實上,曾軼可目前遭遇的輿論圍困,也是源於許多官方說法下的「事實」。將這些事實捋得更清楚,人們對過度維權的弊害會更有明晰的理解,對公眾人物利用影響力維權能將「節奏」帶向何處,也會有更深的體認。

新京報 張豐(專欄作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科學 的精彩文章:

「形式主義加班」是假積極、偽奮鬥
中國科大仿北極熊毛髮成功研製一種保溫材料

TAG:今日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