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上海國際電影節:為亞洲電影「保駕護航」

上海國際電影節:為亞洲電影「保駕護航」

5月,首部在中國內地上映的黎巴嫩電影《何以為家》成為「黑馬」,收穫超過3.5億元的票房,也讓中國觀眾的視線聚焦在了相對陌生的黎巴嫩電影上。

這部影片的成功,得益於上海國際電影節的「溢出效應」。就在去年上海國際電影節期間,《何以為家》在「一帶一路」電影周進行了戛納電影節後的首次放映,影片導演娜丁·拉巴基和小演員贊恩·阿爾·拉菲亞也來到上海和影迷交流。今年4月,影片在中國上映前夕,上海國際電影節「電影學堂」再次邀請娜丁·拉巴基作客上海,為影片映前預熱造勢。

包括《何以為家》在內,越來越多的亞洲電影通過上海國際電影節的平台,逐漸獲得在本國市場之外的成功。就在本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上,一批亞洲電影也陸續亮相。它們,可能就是下一部《何以為家》。

幫助亞洲電影「開疆闢土」

幾年前,上海國際電影節確定了「立足亞洲、關注華語、扶持新人」的定位。立足亞洲,意味著上海國際電影節要站在亞洲源遠流長、底蘊深厚又豐富多彩的文化大地上,增強文明自信,堅持開展與亞洲各國之間電影文化的交流互鑒,促進共同發展。

無論是選片、展映還是合作、交流,上海國際電影節歷來十分關注亞洲影片的推薦介紹。去年戛納電影節上,兩部亞洲電影獲獎:一部是日本的《小偷家族》,一部就是黎巴嫩的《何以為家》。幾乎是「無縫」銜接,上海國際電影節第一時間把這兩部電影和劇組請到上海,參與去年上海國際電影節的展映。兩部電影的劇組主創與中國影迷的現場互動非常熱烈,尤其是《小偷家族》,成為上一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的最熱門展映影片,一票難求。

這兩部電影在上海國際電影節產生的良好口碑和市場反響,也讓國內的電影發行商看到了機會。在中國引進公映後,《小偷家族》票房近億元,上影節幫助引進的《何以為家》逾3.5億元。作為低成本拍攝製作的文藝片,取得這樣的成績,也足見上海國際電影節的影響力。

在業內人士看來,《何以為家》《小偷家族》等在中國市場的成功,走出了一條電影合作引進的新路子:通過上海國際電影節的展映,針對藝術電影核心人群亮相和造勢,並形成口碑的初期發酵;國內發行商通過短視頻、口碑點映等一系列線上線下推廣營銷,推動影片更大範圍的用戶觸達,帶動口碑進一步發酵,並最終推動影片排片率的上升。而這兩部影片的成功,也讓上海電影節的「溢出效應」產生更良性的示範效應。

一方面,上海國際電影節幫助優秀的亞洲電影在中國市場「開疆闢土」;另一方面,在上海國際電影節上獲得國際評委和觀眾認可的亞洲電影,也在所在國引起較大反響,推動當地電影的進一步發展。以近兩年為例,前年,獲金爵最佳影片的是菲律賓電影《三輪浮生》,獲評委會大獎的是伊朗電影《籌款風波》,去年獲金爵最佳影片的是蒙古電影《再別天堂》。這些影片在上影節獲獎後,不僅在影片所屬國引起更大關注,也吸引了更多的亞洲電影人參與上影節,報名越來越踴躍,形成良性循環。今年,上海國際電影節征片報名數為112個國家和地區共3964部,其中,亞洲有36個國家,報名影片達1772部。

促使亞洲觀眾增進了解、互通民心

上海國際電影節從2015年開啟的「國際直通車」項目,把「立足亞洲」的交流互鑒從節內延伸到節外,如今已與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印尼日惹亞洲電影節、澳門國際影展、印度孟買電影節等建立了合作機制。從前年起,上影節又與東京國際電影節開始聯合舉辦一年一度的「中日新片展」,相互以最新上映的電影在彼此城市對等互映,不但為中國電影「走出去」開闢了一條新通道,更促使亞洲不同國家的觀眾在電影的交流互鑒中增進了解、互通民心。

值得一提的是,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召開之後舉行的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更加強了「立足亞洲、關注華語、扶持新人」的進一步落實。今年的電影節展映板塊中,前所未有地策划了5個亞洲國別電影系列展,分別是:聚焦印尼、聚焦伊朗、聚焦泰國、印度風情和日本電影周。此外,更多的亞洲電影還可以在「一帶一路」電影周、金爵入圍片、亞洲新人獎提名片和其它展映單元中觀看到。

在上海國際電影節電影市場,今年還專設了與產業對接的「聚焦伊朗」和「聚焦泰國」項目,兩個國家的電影人攜影片進行市場放映,攜項目與中國和更多國家的電影機構洽談合拍合作。6月17日,在「聚焦伊朗」中伊電影人對話論壇上,伊朗曙光旬電影節主席、導演雷扎·米卡里米表示:「中國和伊朗同屬亞洲,都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有著很多共通的文化淵源,這為兩國的電影文化交流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事實上,以《小鞋子》《櫻桃的味道》《一次離別》等為代表的伊朗電影,在中國收穫了不少的影迷擁躉,因為這些影片抓住了中國觀眾的情感脈搏。上海國際電影節上的對話交流,也促進了中伊合拍片的進展。中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總經理苗曉天透露,中國和伊朗的合拍電影協議已進入最後的文本協商階段,預計今年內可以簽署。中國導演江海洋表示現實題材可能是當下最合適的切入口,「伊朗人民的生活對中國老百姓來說既新鮮,又情感相通,這給現實題材的合拍片提供了觀眾基礎」。

扶持挖掘亞洲電影人才

立足亞洲,看上去是一個「方位」概念,但是與關注華語、扶持新人等定位關聯在了一起,就形成了鮮明的標識和方向。早在2004年,上海國際電影節就創設了亞洲新人獎評選,是上海國際電影節除金爵獎以外的第二個競賽單元。2015年,上影節對亞洲新人獎進行升級,將原有的10部入圍影片通過評委評選產生2個獎項,改為設置6個獎項每個獎項獎設5個提名獎,通過評委評選產生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演員、最佳男演員、最佳編劇和最佳攝影六大獎項。亞新獎堅持多年來,已發掘、推出了一大批活躍在亞洲各國和各地區的電影人才。本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亞洲新人獎評委會見面會上,評委會主席寧浩攜評委蘇有朋、譚卓、石井裕也、謝福龍等亮相,評委們一致表示:「希望通過評選,讓更多有才華的亞洲電影新人作品湧現出來。」

就在昨天(19日),本屆電影節舉辦的「亞洲電影沙龍」,也就亞洲電影人才孵化、青年電影創作分享、亞洲電影宣傳發行等話題,邀請亞洲電影業界權威人士及亞洲電影新人展開對話,以增進亞洲電影溝通互動,促成亞洲電影抱團合作。來自緬甸的華裔導演趙德胤坦言,能夠來到上海,正是得益於上海國際電影節對亞洲電影、對華語影片的關注,「也正是因為自己拍攝的是華語影片,才在亞洲有了更大的市場可能性。」

今年,上海國際電影節還策划了「SIFF AISA」這個框架性活動。「SIFF AISA」是在亞洲新人獎的基礎上,特別提煉出來的叫法,囊括了上海國際電影節所有亞洲主題的活動內容,展現了上海國際電影節「立足亞洲」的視野與關注。在這個活動下,設有發掘和鼓勵亞洲青年電影人創作發展的亞洲新人獎、通過影片呈現梳理亞洲電影史的亞洲電影展映、促進亞洲電影產業互動的亞洲創投合拍項目、加強亞洲影人交流互動的亞洲電影沙龍以及亞洲站直通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觀新聞 的精彩文章:

上海移動中午崩了?網友吐槽:移動你把我女友哄回來?
國寶大熊貓在滬隊伍壯大,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上海基地繁育、保護有積極貢獻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