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的丁克,一生無子,只因不想多一個奴隸
提起清朝末年的中國,每個人都不免得充滿了心痛和憤怒。那個時候我們國家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清政府的封建統治已經十分腐朽。西方列強侵略中國,中國的領土一點點的變成他們的殖民地。
在那個混亂的時代,官員大多為了明哲保身。他們不願意為了百姓,放棄榮華富貴的生活。他們不問老百姓的疾苦,貪圖享樂,導致國家社會動亂,人心不齊。以至於國家內憂外患了,他們都還沉迷於燈紅酒綠之中。
然而,朝廷中也有一部分清廉的官員。無奈他們的力量卻遠遠不夠。當時有一大批青年,想要依靠自己的努力,振興中華。也正是他們的努力,讓當時破敗的國家,看到了一絲絲希望。其中有一個不得不提的人,就是譚嗣同。
一、早年生活
譚嗣同出生於北京。他的家庭條件非常好,爸爸在朝廷擔任不小的的官位。出生在這樣的家庭,譚嗣同無疑是十分幸運的。但是他五歲時,卻患上了不治之症。還因此而昏睡了三天。在全家人都放棄希望的時候,譚嗣同奇蹟般的醒來了。長輩們高興極了,全都叫他「復生」。
家庭條件優越的譚嗣同,自然從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自小學習中國傳統知識,十歲那年,因為受到老師的影響,對王夫之思想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也正是因此,小時候譚嗣同的心中,就產生了強烈的愛國思想。
譚嗣同學習非常刻苦努力,喜歡探討管理國家、救濟百姓的學問,文章也寫的特別好。他特別厭惡當時的時文八股。覺得這種學習方法十分死板,抑制了人的靈性。也正是如此,譚嗣同沒有變成封建取士的犧牲品。
因為譚嗣同心裡想的是國家存亡,所以他和當時傳統的士人階層不同。可能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在他得知變法運動沒有成功時,譚嗣同選擇了死亡。因為他明白,清政府的官僚們和他所走的路不同。
如果譚嗣同想他父親一樣,進官場的話,他或許可以安穩富貴的過完一生。但是,他走的卻是一條布滿機關的、危險重重的道路。當需要讓他用死亡來換取中國黑暗社會的一點光亮時,他毫不猶豫的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二、維新之始
隨著外國列強的殖民擴張,中國與日本簽訂了恥辱的《馬關條約》。譚嗣同得知這個消息之後,心中悲憤不已。拼了命的宣傳反對舊學的觀念,並且強烈要求變法。他看著日益危亡的國家和民族,胸中充滿了憤怒。
國家的深重苦難,讓譚嗣同坐立難安。看著統治階級一再退讓,簽訂恥辱的和約。他明白不能依靠統治階級。在外來先進思潮的影響下,譚嗣同開始研究中國幾千年的發展進程,希望可以在歷史發展的進程里,找到國家落後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
後面譚嗣同明白了,中國落後的根本,是早已不適合時代發展的封建制度。只有實行變革,才能救國家於危亡之中。所以譚嗣同到達北京,結交了許多與他擁有共同理想的知己。他們共同奮鬥,醞釀著變法。
三、英勇就義
經過譚嗣同他們的的積極宣傳,並給朝廷上書,強烈要求變革。統治階級採納了他們的意見,決定變法。突然的喜訊使得他們放鬆了警惕。經過推舉,譚嗣同決定進京受命。當時他激動不已,覺得中國復興的希望已經在眼前。
然而譚嗣同卻忽略了,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統治,有著深重的根基。變法談何容易。他們的計劃被慈禧太后發現,光緒帝是他們唯一的希望,無奈也被抓了。準備許久的鬢髮的變法,就這樣宣告了失敗。
變法失敗後,譚嗣同的偉大理想也隨之破滅。緊接著,統治階級發起了政變,維新運動的參與者是他們首先抓捕的人。譚嗣同知道運動失敗後,沒有表現出多麼驚訝。
譚嗣同認為光緒帝是為了變法,才被抓,所以他便想辦法去救光緒帝。但是無奈沒有充分準備,計劃都失敗了。在這種情況下,譚嗣同決定用自己的生命,來殉自己為之奮鬥的事業,表示自己為國而死的決心。譚嗣同沒有逃跑,而是靜靜等待自己註定的命運。後來,譚嗣同被抓捕入獄。
對於當時的人們來說,沒有後代就是不孝。到了年老時,也沒有人可以贍養他們,為他們的老年生活提供保障。譚嗣同和妻子沒有一兒半女,這讓他太太十分愧疚。他的妻子探望時,太太很傷心的說了這件事。
而譚嗣同卻認為,在當時的中國,還不如不要孩子。他覺得生了孩子,也不免是讓他處於苦難之中,是多了一個奴隸。後來,他英勇就義,一生沒有孩子。
※傅雷教育兒子:做人第一,其次才是藝術
※胡蘭成處處留情,卻對一女子極好,死後該女子為他養大孩子
TAG:貨二喵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