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之間,除了「黃河絕戀」,是不是應該還有「滇緬戰歌」?
聽說央視電影頻道昨天晚上重播了反映中美聯合抗日的電影《黃河絕戀》(1999年),寧靜主演的電影我看過很多,比如《大辮子的誘惑》《陽光燦爛的日子》。說起中美聯合抗日,除了「黃河絕戀」,其實應該還有「滇緬戰歌」。抗戰後期,美國裝備、訓練中國駐印軍、中國遠征軍,相繼發動了緬北、滇西反攻,那也是一段可歌可泣的反法西斯英勇史詩。今天就來重溫美國裝備國民政府「Y」軍(中國遠征軍)的具體情況。
電影《黃河絕戀》海報
史迪威堅持掌握美械調配權
1941年3月,美國參眾兩院分別通過《租借法》,授權總統對他「認為其防務對美國國防至關重要的國家出售、轉讓、交換、租借或以其他方式處理……任何國防物資」。美國總統羅斯福隨後發表講話:「千千萬萬的普通中國人民,在抗拒中國被敵人宰割中顯示出同樣偉大的堅強的意志。中國通過蔣介石委員長要求我們提供幫助,美國已經答覆,中國毫無疑問地將得到我們的幫助。」
《租借法》通過不久,重慶國民政府向華盛頓提出援助清單:提供訓練與技術援助,為中國建立一支由1000架飛機組成的現代空軍;訓練並裝備中國陸軍30個師;幫助中國建立有效的國際交通線。對於這樣的清單,美國一時無法滿足,以「不夠詳實」為由婉言相拒。
抗戰後期的國民政府軍隊
1942年5月,盟軍保衛緬甸之戰,以失敗告終。史迪威一心要收復緬甸,在制定反攻作戰計劃的同時,還提出了一個「改造中國軍隊」計劃,倡導在印度訓練10萬中國軍隊和在雲南裝備訓練30個中國師。要求反攻緬甸時雲南境內國軍出動20個師,由滇西出擊臘戍,與由印度入緬的中美英聯軍在曼德勒會師,一舉南下擊潰緬甸日軍主力。
重慶給出三點結論:反攻緬甸從政略與戰略上來說,對盟國都屬有利;國軍只能擔任助攻,主力須動員美、英陸海空軍;國軍可以準備10至15個師,主力出滇西,一部出滇南攻擊日軍。蔣介石對史迪威強調,反攻緬甸的中心問題在於英國能否出動足夠海空軍,「此次不反攻則已,一旦反攻,非勝不可,絕不能再受第二次挫敗」。
不久,軍令部擬訂《收復緬甸作戰計劃》,方針是:「國軍以聯合英、美反攻緬甸、恢復中印交通之目的,應於英、美由印發動攻勢同時,先行攻略騰衝、龍陵,整備態勢,爾後向密支那、八莫、景東之線出擊,保持主力於滇緬公路方面,與印度盟軍協力殲滅緬北之敵,會師曼德勒。」
印緬戰區形勢圖
1943年1月,美國陸軍參謀長馬歇爾正式批准史迪威訓練和裝備30個中國師的計劃。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部在這一背景下迅速成立。軍政部很快核定滇西11個師、滇南6個師、昆明3個師、拱衛倍都3個師、第6戰區4個師為換裝對象。為使將來獲得美械的部隊能夠正確運用相關武器,兩個美械裝備訓練基地也相繼建立。其中之一便是已經啟動的印度藍姆伽訓練處,該處主要負責訓練中國駐印軍和國內美械部隊的團以上幹部,史迪威稱之為「X部隊」。是年3月,「軍委會駐滇幹部訓練團」在昆明建立,專門負責調訓準備換裝美械的30個師的團以下軍官和部分士官,稱為「Y部隊」。
「駐滇干訓團」團長由蔣介石兼任,副團長由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陳誠兼任,教育長由雲南境內的集團軍正副總司令輪流兼任。另外,遠征軍司令長官部還成立了怒江渡河工程處,專門負責製造渡河器材。1944年春,為了接收使用美國渡河器材橡皮舟,又成立工兵集訓處,在大理洱海進行渡河訓練。總之,重慶對史迪威的反攻緬甸計劃,儘管是有條件的贊成,但態度是積極的,準備也是不遺餘力的。
抗戰後期的蔣介石(美術作品)
由於受到「先歐後亞」政策束縛,加上「駝峰航線」空運有限,1943年和1944年兩年,援華租借物資只佔美國同期援助盟國總物資的0.4﹪,駐印軍以外的國軍換裝美械速度十分緩慢,遠征軍以外的中國軍隊更是難上加難。1943年5月鄂西江防吃緊,經美方同意,陳誠準備用平射炮6門、反坦克槍144枝裝備第六戰區一個反坦克炮兵團,到了提交武器時,史迪威以鄂西危機已過,表示要重新請示華盛頓再說。
蔣介石對此相當不滿,特別要外交部長宋子文轉告美國軍方,美方械彈交由軍政部接收,由軍政部再照所定裝備計劃分配各部隊,不宜仿效駐印軍,由美方直接補給。美國的反應使蔣介石感到失望,仍是強調史迪威具有監督與控制租借法案下一切援華物資的權力。
顯然,華盛頓從根本上不信任軍政部處理物資的效率。史迪威堅定認為美械主要是為了裝備遠征軍反攻緬甸之用,應從速發給滇西邊境的軍隊,以便早日訓練和早日應用。為加強對「Y部隊」的訓練和控制,美軍還向遠征軍長官部、第11、第20集團軍總司令部以及所屬各軍、師分別派遣了人數不等的聯絡組,主管並協助進行訓練、作戰、聯絡、補給和運輸等任務。
1943年12月,蔣介石、宋美齡視察中國駐印軍
「Y部隊」裝備美械不盡相同
截止到1944年9月底,通過印度空運入華的軍械計有75毫米山炮398門、60毫米迫擊炮314門、37毫米戰防炮98門、20毫米戰防槍1269挺、火箭筒1030具、輕機槍1041挺、衝鋒槍4430挺等。這其中的大部分都撥交給雲南境內的戰鬥部隊,只有小部分撥交給東戰場各戰區國軍。
那麼「Y部隊」換裝美械的情況到底怎麼樣呢?
原則上各軍直屬部隊有炮兵團(炮兵營)、輜重團、工兵營、通信營、戰防炮營以及特務營、搜索營等。每師轄3個團及直屬山炮營(75毫米山炮12門)、輜重營、特務連、搜索連、工兵連等。每團轄3個步兵營及直屬特務排、搜索排、迫擊炮連(81毫米迫擊炮6門)、戰防炮連(37毫米戰防炮4門)、通信連、輸送連等。步兵營轄3個步兵連和機槍連,直屬戰防槍排(配備戰防槍3挺、火箭筒3具、火焰噴射器3具)等。步兵連轄3個步兵排及60毫米迫擊炮排,配備有輕機槍9挺、衝鋒槍18挺、卡賓槍5枝、60毫米迫擊炮6門、擲彈筒9具等。
「Y部隊」使用的美式75毫米山炮
但筆者通過史料和各軍(師)親歷者的回憶,發現「Y部隊」獲得美械裝備的時間和數量存在相當差異。
第2軍原有一個軍直炮兵團(裝備蘇制76.2毫米山炮),1943年秋,炮兵團第2、第3營先後脫離序列,第1營換裝美製75毫米山炮12門仍屬軍建制,據時任第3連連長的馮國真回憶,炮兵團在滇西山區作戰,交通不便,運輸供應困難,故將軍屬炮兵由團縮編為營。
第5軍則完全不同,該軍原系國軍機械化部隊,軍直擁有150毫米榴彈炮營和裝甲車連,所屬三個師亦分別裝備有美造山炮營,每團裝備37毫米戰防炮6門、81毫米迫擊炮8門、火箭筒15具、火焰噴射器8具,火力在國軍中堪稱一流。
美軍教授使用火焰噴射器
第8軍換裝時間要晚於第2軍,1944年夏才基本完成美械裝備。據時任榮譽第1師第2團政治指導員的孟祥氛回憶,該軍直屬榴彈炮營,配備美造105毫米榴彈炮12門、汽車80輛;榮譽第1師和第103師各一個山炮營,每營裝備美造75毫米山炮12門、汽車10餘輛、騾馬50餘匹;每個步兵團直轄一個平射炮連,每連裝備37毫米戰防炮4門、戰防槍2挺、火箭筒2具;每個步兵營轄3個步兵連、1個重機槍連和1個迫擊炮排,配備81毫米迫擊炮2門、60毫米迫擊炮18門、重機槍6挺、輕機槍27挺、衝鋒槍60餘支、步槍300餘支。
第18軍換裝時間在1945年春,軍屬榴彈炮營裝備美造105毫米榴彈炮12門,師屬山炮營裝備美造75毫米山炮12門,團有戰防炮4門、火箭筒6具、火焰噴射器4具、82毫米和60毫米迫擊炮62門、輕重機槍100餘挺、衝鋒槍300餘支。
美軍教授使用反坦克槍
第53軍一向有受到歧視的說法,但在當時擔任軍作戰課長的夏時記憶中,該軍軍屬榴彈炮、師屬山炮、團屬平射炮均按遠征軍一般編製配備,營有81毫米迫擊炮2門、火箭筒2具、火焰噴射器3具,火力並不縮水。
第54軍作為最先吹響渡江反攻的部隊,按理裝備應該比較齊全,但在該軍以及第36師、第198師的戰鬥詳報中,直到圍攻騰衝階段才能找到使用火焰噴射器的記錄。軍令部調製的「美國空軍對遠征軍投送糧彈數量統計表」顯示,1944年6月至10月,第20集團軍兩次獲得投送火焰噴射器,其中一次僅為16具。
由此可見,「Y」軍裝備美械的種類、數量不盡相同,但從反攻緬北、滇西戰役的過程、結果來看,這批美械確實起到了重要作用。撫今思古,中美聯合反法西斯的歷史仍然值得後人懷念。
參考文獻:
1、《鷹犬將軍——宋希濂自述》宋希濂 中國文史出版社1986年7月
2、《遠征印緬抗戰》全國政協文史委員 中國文史出版社1990年10月
3、《滇西抗戰》雲南省政協文史委 雲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12月
4、《抗戰中的雲南》雲南省政協文史委 雲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7月
5、《滇緬抗戰親歷記》雲南省政協文史委 雲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7月
6、《保山文史資料滇西抗戰專輯》保山市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 雲南民族出版社 2004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