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詩書禮樂之「禮」

詩書禮樂之「禮」

中華文明最大特徵就是禮樂文化,當年周公制禮作樂,禮儀三百,威儀三千。君子淑女,彬彬有禮,「恭儉莊敬,《禮》教也。」

詩書禮樂之「禮」

禮者,理也,是內心的標準外在的表現:在家就是孝悌,交友就是誠信;對國家是忠誠,對人民是熱愛。

禮以節行,我們修養的提高,就是對內修心、對外修行的過程,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內外兼修、內聖外王。

宏觀上把握,「禮」就是文化,《論語》有言:「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視聽言動都要符合文明: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禮就是讓行為適宜、舉止有度的尺子。

具體而微,禮可以使平常的行為變得莊嚴起來,比如婚禮;甚至神聖起來,比如升國旗儀式。

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

詩書禮樂之「禮」

我們當今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養人格完善的科學人才,它包含兩個不可或缺的部分:一是學生的精神層面,包括人格修養、精神境界、文化自覺、社會責任等等;二是學生的專業技能,是學生改造社會、造福人類的手段。文化素質課雖有完善學生知識結構的任務,但落腳點卻是在提升學生的精神境界上;這是專業課所不能替代,或者說不能完全替代的。

中國的傳統禮學不僅有精深的理論和博大的體系,而且有鮮明的踐履性,即實踐的特點,《呂氏春秋·孝行覽》說:"禮者,履此者也。"在傳統的禮學中,道德、道理不是空洞抽象的,而是隨處可以體現的,而禮正是道德在行為上的體現。學習禮儀規範,長期堅持實踐,身體力行,可以使道德意識內化,反過來促進內心德性的培養。

詩書禮樂之「禮」

學習和了解古代禮儀文明,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取得傳統文化知識方面的制高點,深刻認識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而且可以幫助學生克服讀書與做人"兩張皮"的問題,將知識與品行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在深入學習禮儀文化的過程中,去體驗和踐行禮學的真諦,不斷規範自己的行為,讓"行"與"知"並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子曰師說 的精彩文章:

靜心等待之人,即為詩!——詩書禮樂之詩
釋懷——未成穗的蘆葦

TAG:子曰師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