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明柱石張居正煉成記

大明柱石張居正煉成記

文:暴風雨(讀史專欄作者)

萬曆初年,天下大治,一掃大明昏昏昏沉沉的氣息,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新政實施地很成功,史稱「萬曆新政」,老百姓都在傳唱著萬曆皇帝的好,但新政的實際掌舵人不是萬曆皇帝,而是首輔張居正。

張居正,字叔大,何許人也?

他有三個重要標籤:著名的改革家,主導了「萬曆新政」;萬曆皇帝的老師,教導了一代「新君」;他還是一個伯樂,培養了一大批人才,留下許多佳話。

如果張居正是夜空中的一輪明月,那麼夜空中的群星有首輔夏言、徐階、高拱等文官明星,有戚繼光、李成梁等武官明星,有一代清流明星海瑞,還有首輔大奸臣明星嚴嵩,與之交相輝映,你方唱罷,我方登場,共同閃耀中晚明的夜空。

張居正不是一出場就是首輔大人,他也需要成長的過程,猶如樹苗需要陽光和雨露。

不過,大家雖然都是樹苗,雖然都能雨露均霑,但苗和苗確實各有不同,有的還沒長大就枯萎,有的中途折斷,有的卻長成了參天大樹。

天降白龜負重擔,根正苗紅方成材。

叔大就是一棵能長成參天大樹的好苗子,據說叔大出生前,其曾祖父做了個夢:夢中一輪圓月落在水瓮里,照得四周—片光明,然後一隻白龜從水中慢慢浮起。

其曾祖父認定白龜就是這小曾孫,於是給他取了個乳名「白圭」,希望他來日能夠光宗耀祖。

很多名人出生時,都有一些異於常人的記載。但叔大這個傳奇可信度較高,「白圭」即白色的玉,與白龜諧音。

少年成神童,成名須趁早。

小白圭一歲多的時候,就已經會說話了,說話還不稀奇,他還能識字!

一日,乳母帶著兩歲的小白圭,到堂叔張龍湫家中去玩耍,其正苦讀備科考,恰好讀到《孟子》。

看見堂侄兒在身邊晃悠,張龍湫便半開玩笑地說:「小傢伙兒,聽說你很聰明啊,諾,你看這書上的『王曰』兩個字,認得不? 要能認得了,才是真聰明呢!」

過幾日,小白圭和乳母又至。

張龍湫翻開《孟子》,問他:「前幾天給你說的,『王曰』兩個字,認得嗎?」

驚人一幕出現,小白圭竟真的在書上指出了「王曰」兩個字!

張白圭「神童」的名聲,也漸漸傳揚開來。

張白圭可不是傷仲永(有名的神童),人家很注重學習。

小白圭5歲進私塾,正式開始系統教育。

十歲的時候,張白圭已經能夠通曉六經的大義,普通教書先生己經不能勝任本職工作,因為他教不了小白圭了。

十二歲的時候,參加江陵府秀才(生員)的考試,一試取得頭名,達到父親(終生只考取了秀才)二十歲才取得的成績。

當主考官李士翱發現,考第一名的是個虛歲十二歲的小孩子時,驚奇不已。李士翱反覆看張白圭的卷子,越看越愛不釋手,連聲讚歎:國器,實在是國器啊!

主考官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把張白圭的名字改成了張居正。

從此,世人不知張白圭,只知張居正!

在叔大的成長道路中,有一人不得不提,他叫顧璘,又名顧東橋,是金陵(今江蘇南京)有名的才子,與同鄉陳沂、王韋合稱「金陵三俊」,在江南一帶家喻戶曉,官至二品。

當他聽說神童張居正的事後,立即把傳說中的神童秀才召來,當場出對子:玉帝行師,雷鼓旗雲作隊,雨箭風刀。

叔大脫口而出:嫦娥織錦,星經宿緯為梭,天機地軸。

顧璘又對:雛鶴學飛,萬里風雲從此始。

叔大即回:潛龍奮起,九天雷雨及時來。

叔大讓顧璘震到了,解下象徵身份的腰帶,送給尚未束髮的叔大。

顧大人語重心長地說:「你有宰相之才,定能帶一品玉帶,將來為相,一定要做到無富貴心、無富貴氣,就可以成為一名賢相了。」

離別之時,還賦詩一首為證!

贈寄張童子

今看十歲能長賦,何用從前吒陸機。

麟子鳳雛難可見,碧蹄卅喙定堪誇。

少年成名未忘形,百尺竿頭進一步。

有民間傳說,本來張居正十多歲就可中舉的,當時主考官正是顧璘,他為了避免張居正早進官場受到污染,也為了讓其受受挫折,更好成長,故特意讓其名落孫山,於十年後,才考取舉人。

筆者認為這個傳說是不靠譜的,要知道,古代科舉時代考試與高考類似,名次只和卷分掛鉤,他人干預可以,如被查出,最少是一個革職,甚至死罪。顧大人沒有這個膽量。

總之,23歲那年,張居正考取進士,進入翰林院授庶吉士,正式踏進了官場。

不是當官了,就懂了官場之道,還好叔大是經歷過風雨的,他性格越來越沉穩,凡事謀定而後動。

進入官場第一課,就是人事課。

人很簡單,事很簡單,可人事就很不簡單了!

剛剛步入官場的叔大就見證了,次輔嚴嵩如何扳倒首輔夏言的全過程。

首輔夏言在「議大禮」事件中,堅定支持由藩王繼皇位的嘉靖皇帝立自己的親生父親為「父皇」,深得嘉靖喜歡,一路急升,終得首輔之位,可謂春風得意,傲氣凌人。

次輔嚴嵩一路小心謹慎,為人低調,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一直尋找扳倒夏言的機會。

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不管這個人是好人,還是壞人。

機會終於來了,嚴嵩發現夏言讓老丈人摻和進了軍國大事,立馬密報嘉靖,嘉靖深信不已,斬夏言。

叔大靜靜地看著嚴嵩大人如何示弱,讓夏言更加傲慢,如何引導嘉靖一步步由相信到懷疑,直到動起殺心。

叔大蒙太奇式感受一個個畫面,第一次感受到官場險惡,人事複雜,一個不小心,就會人頭落地。

官場如天氣般一樣,有晴天,陰天和多雲,偶爾還會有暴風雨,龍捲風和大冰雹。

嚴嵩來了,大明王朝的天氣表多雲轉陰,黑雲密布。不過還好,夏言留了一個後手,在下台被斬殺前,火速拔了一個人,他叫徐階,一個可以和嚴嵩較量的人物。

對於嚴嵩父子的跋扈,朝政的腐敗,邊防的廢弛,徐階沒任何動靜,而年輕的張居正卻忍不住了,一氣呵成《論時政疏》,直陳「血氣壅閼」之一病,「臃腫痿痹」之五病,系統闡述了他改革政治的主張。

然而,上疏卻如石沉大海,沒泛出一點水花,嘉靖依舊沉迷煉丹,嚴嵩依舊跋扈,徐階依舊不聲不響。

張居正鬱悶了,彷徨了。

就在他陷入焦慮中時,發生了一件重大事件,史稱「庚戌之變」。就是有一支叫俺答的元朝殘餘力量突然攻到了北京城下。

嘉靖希望複製百年前李綱組織的北京保衛戰,再現昔日的光輝勝利。可現實無情地打臉,在清點和組織城防部隊的時候,他發現自己已經沒有多少抵抗力量。

嘉靖急令各路兵馬勤王,沒想到勤王部隊來到京師不敢打俺答,搶老百姓倒是很在行。北京城外,亂成一鍋粥。

最氣定神閑的是嚴嵩。他繼續要求朝廷不予理會,以拖待變。換成現代術語就是「以時間換空間,以空間換時間」。

嘉靖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心中熊熊烈火在燃燒,對著文武百官說:「江山社稷重要,朕不差錢,誰能解憂?」

焦慮中的叔大認為機會終於來了,他要做嘉靖朝的李綱,保衛首都,並扳倒一手遮天的嚴嵩!

一向不聲不響的徐階及時制止了他。而且,這徐階竟然也認可嚴嵩的拖之術!

看著一臉憤怒的張居正,徐階微微一笑:「叔大,不要緊張,俺達只是打劫,不是想顛覆大明江山。」

叔大:「老師,都打到城下了,你還不急?」

徐階:「不信,你稍等幾天!我給你上一課。」

禮部尚書徐階立即組織與俺答談判,答應他們要錢要物的要求,並要求蒙古人先撤軍表示誠意。

俺答果然信守承諾退兵了,叔大終於明白什麼叫識大局了。

他見識了徐階如何舉重若輕地化解了俺答進逼京城事件。

兵臨城下之際,還有一名武將閃亮登場,他就是文武雙全的民族英雄——戚繼光。

此時,他為了進京會試,考取武將功名,正在京城待考。考試之前,就已經開始動手寫一個系列文章,叫《備俺答策》,也就是如何對付北方俺答侵略的方法與策略。

《備俺答策》被來京武舉人傳看,因為他針對性太強了!被兵部主事發現,力薦任命戚繼光為京城九門的總旗牌官,協助九門提督。

危機解決,戚繼光被奉為國士,並派往薊門巡邊,一顆武將明星開始閃爍。

同樣成長的還有張居正。可以說,這次事件對張居正的震撼極大,讓他意識到,自己真是太嫩了,遂告病假,離開京師,回到故鄉江陵。

休假三年中,他開始遊山玩水。在這三年中,張居正遊覽了許多名勝古迹,使他發現了新的問題,他在《荊州府題名記》 中說:「田賦不均,貧民失業,民苦於兼并。」這一切不禁使他側然心動,責任感讓他重返政壇。

很快,張居正就重回翰林院供職。三年後的他,已經成熟,從此,在政治的風浪中,像徐階那樣,內抱不群,外欲渾跡,相機而動。

奸相嚴嵩把持朝政二十餘年,雖壞事做盡,群臣攻之,但得到嘉靖皇帝的庇護,首輔位子坐的很牢固。

徐階扳不倒嚴嵩,就一直等待,等待大勢而方動。

這讓叔大學到,忍氣吞聲,也是一種境界。

徐階明白,張居正也已明白,只要嘉靖還信任,任憑嚴嵩與其子嚴世藩壞事做盡,你也是扳不倒他們的。

要想扳倒嚴嵩,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嚴嵩在扳倒夏言時曾使過的:讓嘉靖不再信任對方。為此,徐階將知名道士藍道行介紹給寵信道教的嘉靖,不時說些嚴嵩父子的壞話,降低嘉靖對嚴嵩的信任。久之,嘉靖果然對嚴嵩父子產生厭惡之情。

即便如此,徐階依舊沒有直接從嚴嵩下手,而是從他的兒子嚴世藩下手。

他示意言官站出來彈劾嚴世藩,因為嚴世藩在外作惡多端,想要將他拿下易如反掌,進而再將他的老爹嚴嵩牽扯進來。

但是,徐階嚴格控制,凡是嚴世藩為皇帝辦的事,哪怕打著皇帝的旗號進行的貪腐,一律不能彈劾。徐階太明白嘉靖是多要面子的一個主了。

很快,嚴世藩被下獄,八十多的嚴嵩知道,自己在嘉靖那裡已經失去利用價值,只好辭去官職。但徐階知道要痛打落水狗,讓之死掉才再沒有反撲的機會,遂再接再厲,鼓動嘉靖抄了嚴嵩的家。

已經八十多歲的嚴嵩無以為繼,只能在大街上乞討為生,兩年後病卒。

曾經在朝堂之上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內閣首輔,一朝落魄,也只能落個這樣的下場,真是令人唏噓呀。

嚴嵩倒,彩虹出,三英(徐階、高拱和張居正)齊聚大明內閣。

不久,嘉靖也去世了,隆慶登基,高拱(隆慶的啟蒙老師)再也不能容忍徐玠,憑著他與隆慶皇帝的關係,將徐玠擠出內閣,擔任首輔一哥。

徐階揮揮手,沒有帶走一片雲彩,只留下了叔大一人在內閣中。

隆慶時期,高拱在政治上春風得意,但隨著隆慶的去世,他的政治生命走到了盡頭。

萬曆登基,首輔張居正,大宦官馮保和萬曆的親媽李太后成為帝國的真正掌舵人。

張居正開始挽救重病中的大明王朝,開始推行他的「萬曆新政」。

他一方面拉勸結合,讓大太監馮保支持變法,一方面安撫萬曆小皇帝和他的母親李太后,讓他們有安全感。

首先,整頓吏治推行「考成法」,即如何對官員進行考查制度,讓能者有其位。

通過考核選出許多能人,通過系列人事變動,讓這些能人上崗,讓實施新政阻力減小,叔大不是一個人在戰鬥,有了許多志同道合的小夥伴。

人事變動中,有一個人我們無法繞過,他就是海瑞,此人是教科書般的清官,曾因痛罵嘉靖而聞名天下。

如今叔大主政,許多人推薦此人,而叔大將海瑞供了起來,因為他太格格不入,不是叔大志同道合的小夥伴。

其次,實施稅收「一條鞭」法,讓國家有錢了,老百姓減賦不少。

老百姓有錢了,不再鬧革命,安居樂業。

國家有錢了,可以集中精力辦大事,例如修建長城,我們今日看到的八達嶺長城就是此時所修。

叔大除了修長城外,還重用軍事人才戚繼光和李成梁,鞏固大明江山。

叔大與戚繼光的相遇相知相惜,正應了那句「清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戚繼光能征善戰,深得張居正的喜愛。

叔大需要戚繼光這樣的堅定擁護者。

戚繼光又是叔大改革的堅決擁護者。

於是,兩個人,一個在外,一個在內,相互扶持,共同成長,成就偉業。

戚繼光不夠圓滑,經常得罪和他一起共事的人,叔大就是一個辦法,不能與戚繼光處好關係的,一律調離崗位。

戚繼光放開手腳,打得蒙古殘餘力量完敗!

萬曆初年,明月明星共同閃耀,讓大明江山不再風雨飄搖。

叔大,一代名相終登神壇!

只是可惜,造化弄人,叔大剛全力推行新政三年,就撒手人寰,帶著無限遺憾離開了。

叔大是人,真的不是神,他也有問題,他一邊要求萬曆勤儉治國,一邊自己卻錦衣玉食,夜生活精彩。

萬曆這個被叔大壓制多年的叛逆青年,發現自己的老師居然當面一套背後一套,其邪惡小宇宙就爆發了,不但抄了叔大的家,搞死叔大的兒子,還差點掘了叔大的墳。

歷史就是如此殘酷。

好書推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嗨強哥 的精彩文章:

全球最奇特的植物,你可能一種都沒見過!
「天易見,見伊難」,斷腸女詞人朱淑真,為尋真愛苦一生

TAG:嗨強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