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南懷瑾老師:孔子這個人生三戒很值得警惕

南懷瑾老師:孔子這個人生三戒很值得警惕

南懷瑾老師:孔子這個人生三戒很值得警惕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孔子這個人生三戒很值得警惕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這些都是我們大家所熟習的。孔子將人生分三個階段,對人慎戒的名言。我們加上年齡、經驗、心理、生理的體驗,就愈知這三句話意義之深刻少年戒之在色,就是性的問題,男女之間如果過分地貪慾,很多人只到三四十歲,身體就毀壞了。有許多中年、老年人的病,就因為少年時的性行為,沒有「戒之在色」,而種下病因。中國人對性這方面的學問研究得很周密,這是在醫學方面而言,但是很可憐的,在道德上對這方面遮擋得太厲害,反而使這門學問不能發展,以致國民健康受到妨礙。據我所了解,過去中小學幾乎沒有一個青少年不犯手淫的,當父母的要當心!當年德國在納粹時代,青少年都穿短褲,晚上睡覺的時候將手綁起來放在被子外面,這是講究衛生學,為了日耳曼民族的優越。這樣做法,雖然過分了,但教育方面大有益處。現在年輕一代的思想,女孩子願意嫁給有錢的老年人,丈夫死了,反正有錢再嫁人;男孩子受某些外國電影的影響,喜歡愛戀中年婦女。這是一般的風氣,也是一個嚴重問題。所以知道了青少年的思想後,發現我們的教育問題很多。至於外國,如美國的男女青年,很不願意結婚,怕結婚以後負責任,只是玩玩而已,以致社會一片混亂。這是人類文化一個大問題,所以孔子說:「血氣未定,戒之在色。」這句話真的發揮起來,問題很多,性心理的教育,要特別注意。

壯年戒之在斗,這個斗的問題也很大,不止是指打架而已,一切鬧意氣的競爭都是斗。這裡說戒之在斗,就是事業的競爭,處處想打擊人家,自己能站起來,這種心理是中年人的毛病。

老年人戒之在得,這個問題蠻嚴重,不到這個年齡不知道。譬如說一個人的個性相當慷慨,自己就要常常警惕,不要老了反而不能做到。曾經看到許多人,年輕時仗義疏財,到了老年一毛錢都捨不得花,事業更捨不得放手。早年慷慨好義,到晚年一變,對錢看得像天一樣大。不止錢這一點要「戒之在得」。別的方面事情還多。有一本小說《官場現形記》,其中描寫一個做官的人做上了癮,臨死時躺在家裡床上,已經進入了彌留狀態,這時他的心裡只有一個意念:還在做官,還要過官癮。於是兩個副官站在房門口,拿出舊名片來,一個副官念道:「某某大員駕到!」另一個副官念道:「老爺欠安,擋駕!」他聽了過癮。以前覺得這部小說寫得太挖苦人,等到年齡大了,就知道寫得並不挖苦人,的確有許多這一類的人。有人在做事情的時候,生龍活虎,退休下來以後,在家就閑得發愁、發煩。此外還有一個人,聽人說某一著名大建築是他蓋的,已經很有錢了,一位將軍問他,既然這樣富有,年紀又這樣大了,還拚命去賺錢幹什麼?這位老先生答說,正因為年紀大了才拚命賺錢,如再不去賺錢,沒有多少機會了。這又是什麼人生哲學呢?有個朋友說某老先生,也很有錢,專門存美鈔,每天臨睡以前,一定要打開保險箱,拿出美鈔來數一遍,才睡得著。看這類故事,越發覺得「戒得」的修養太重要了,豈只是為名為利而已?人生能把這些道理看得開,自己能夠體會得到,就蠻舒服,否則到了晚景,自己精神沒有安排,是很痛苦的,所以孔子這個人生三戒很值得警惕。

《論語別裁》

南懷瑾老師:孔子這個人生三戒很值得警惕

孔子講,人生三個步驟,少年人「戒之在色」,是指男女關係。有賊心,有賊膽,那個賊又不聽話,只好去亂搞了。所以,少年戒之在色。

中年是「戒之在斗」,鬥爭。像你們諸位大老闆一樣,賺了一千萬還要三千萬,賺了三千萬還要一億,一路向上面鬥爭上去,爬上去。彼此還要鬥爭的,所以中年是戒之在斗。

晚年呢,最可怕了,「戒之在得」,到老了抓得最緊。越老越抓得緊,該放手,但不肯放啊!

《南懷瑾講演錄》

南懷瑾老師:孔子這個人生三戒很值得警惕

孔子研究人生的道理說:人在少年,戒之在色。這個時候,喜歡談戀愛。到了中年,戒之在斗。這個時候,喜歡爭氣、爭事業。到了晚年,戒之在得。「得」是什麼都想抓住,尤其到了老年,覺得前頭有限,後慮無窮,沒得可靠的人!別的已沒得抓,只想抓權力、抓金錢,這是很可憐的。我們歷史上很多帝王,研究他們的心理,就是這樣。

《易經系傳別講》

南懷瑾老師:孔子這個人生三戒很值得警惕

我看大家都到了中年,情緒不穩定,很多的煩惱,思想寧靜不下來,甚至於許多人要靠安眠藥才能入睡,這是問題了。思想為什麼停止不了?究竟是腦的問題,還是心的問題?這是中國文化儒道佛很中心的一個重點。人到中年以後,思想、情緒不能寧靜,一半是生理的關係。我們中國人有兩句詩——「月到十五光明少」,每個月十五月圓,人活了幾十歲,真正看到圓的月亮,恐怕沒有幾回;「人到中年萬事休」,中年差不多四十歲這個階段,太陽要下山了,當然很悲哀,這是個事實。身心不健康,容易動情緒,煩惱發脾氣,都是第六意識帶動思想和情緒的作用。

這個第六意識平常喜歡向外走,我們受教育及外界種種環境的影響,積累越來越深;年紀越大,第六意識的分別執著越頑固,污染越來越厲害。所以孔子講人生三個階段,所謂「少年戒之在色」,青少年的階段,男女關係最重要,所以孔子說要戒,戒並不是叫你不要做,而是要知道衛生和節制。什麼是「中年戒之在斗」呢?例如要想做官發財啊,求功名富貴啊,要出人頭地啊,跟人賭氣,等等,這些是爭強好勝的心態,都叫做斗。所以要看得清楚,能放得下,太固執了會容易得絕症。什麼叫「老年戒之在得」?一個人越到老年越頑固,對於自心萬物都抓得越厲害,不肯放手,這是第六意識抓得很緊,所以老年人「戒之在得」。

《廿一世紀初的前言後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承網 的精彩文章:

30秒碎片運動指南,給沒空鍛煉健身的你
妄念紛紜只是一念

TAG:傳承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