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點土成金」,一位……
他,愛盞如痴 ,從事陶瓷燒制和創作40餘載 ,殫精竭慮,備嘗艱辛,是恢復宋代金油滴建盞燒制技藝的第一人。如今已過六旬的黃美金,仍然堅守在建盞技藝研究和燒制的第一線,培養了一批出色的中青年傳承人,學習傳統文化 樹立匠心精神。
其實每個建盞工藝師都想攻克建盞所有的難題,只是現實桎梏之下,常常不允許他們自由發揮。
黃美金也是一樣,金油滴讓他出名,也耗費了他非常多的精力。他雖然通曉建盞的燒制技藝,但世人只知道他會燒金油滴。
好在黃美金的職業之路並不孤獨,他有兒子黃文勇伴其左右,一個願意和父親共進退,有拼勁、有創意的繼承人,這不得不說,是黃美金這樣老一輩手藝人的幸運。
黃文勇,1981年出生,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建窯建盞製作技藝)。中國建陽市建窯建盞協會副會長。現任福建省建陽市御窯陶瓷研究所所長。在建盞界,黃美金作為僅有的幾位頂尖建盞大師之一,其大名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黃文勇,正是黃美金的兒子。然而,本該是幸運的一件事,對於黃文勇來說,卻意味著一場「痛苦」的回憶。
和目前許多學習制盞的人不同,跟隨父親黃美金學習燒盞,並不是按部就班的練泥、拉胚、上釉、燒制……父親在很長時間只讓他做最基礎的工作,或者說,更像一個打雜的。選瓷礦、粉碎、淘洗、練泥、揉泥等,最高程度也就到拉胚,還兼做些青白瓷器的坯,從不讓學習建盞調釉和燒制。
累過,苦過,失落過,心裡也曾對父親埋怨過,無論如何,得到的回應只有一個:建盞的後道很難,你還需要打好基礎!
然而,這基礎一打便是多年。沒有真正做過的人,無法體會那種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枯燥乏味,天天重複著做一件事,做到煩、做到疼、做到吐,這種如老僧坐禪般的磨鍊,又有幾人能夠堅持下來?打基礎,磨練的不僅僅是技藝上的進步,更是洗去心靈上的浮躁,磨去稚嫩,最終返璞歸真。
本是年少輕狂、肆意妄為的年歲,卻在父親的磨練下,擁有了一副遠超年齡的沉穩氣度。直至今天燒盞有所成就時回想,黃文勇才理解,父親說的「難」並不是技藝上的難,不是自己看到父親制盞所操勞的「難」,而是心理上的「難」,是建盞變幻莫測般的屬性下,需要一顆平靜、隱忍、謙卑、細緻的心去應對。
面對成與敗、得與失,心靈上的「難」是最難跨過的坎,看淡得失,以一顆平常心去鑽研探究,才是一位真正大師應該具有的品質。這也是建盞大師黃美金給兒子黃文勇最好的磨鍊。
黃文勇是幸運的,有位建盞大師的父親,時時教導,日日熏陶,年紀輕輕便已經有了大家風範。不過,光鮮的外表下,往往是超出常人十倍、百倍的努力,數年辛苦磨鍊的打煞基礎,其中的艱辛淚水,又有幾人知?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我們相信,黃文勇的路,才剛剛開始!
作品賞析
銀油滴缽體盞
此款銀油滴缽體盞呈矮盂形,腰部凸出,缽口缽底向中心收縮,直徑比腰部短。建盞與缽的結合,是兩種文化的融合,取「衣缽傳承」之意,缽也成為了建盞器型。但這種器型並不是今人創造的,在宋代的建盞中其實就已經有這種器型。
整體器型規整,釉面光潤,器型如缽形,極為優美,尺寸適中,拿握方便。結晶自然有序,油滴的斑紋優雅,且泛發出好幾種不同顏色的光澤,甚為驚人。品質上乘,亮可照人,有莊重素雅之美,是難能可貴的工藝精品。
藍油滴香爐盞
香爐盞,以傳統香爐為設計原型,口唇矮短外卷或無明顯曲折,圓腹圓壁,整體造型像半個球。顯得雍容華泰,特別可愛。高足的設計,讓其不失古韻。
杯身內外,藍油滴分布稀疏有秩,極具觀賞性。留心你還會發現,盞內在自然光線下斑紋呈螺旋狀分布,加入茶湯後,更是能夠帶給人別樣的品茗體驗。
...................................
TAG:古盞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