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這部華語片寫出很多人真實的學區房焦慮!

這部華語片寫出很多人真實的學區房焦慮!

去年上海電影節,炸出了一部現象級佳作《我不是葯神》,這部電影在口碑與票房上的雙重成功,也證明了現實題材的電影,所具有的潛力。

而今年的上影節,也陸續出現了幾部聚焦社會問題,紮根日常生活的現實派國產電影。

即將於6月28日全國上映的《學區房72小時》,就是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一部。

之所以印象深刻,是因為這部電影選取的,也是當下社會最普遍、最敏感的問題:教育

故事發生在上海,身為大學副教授的男主角傅重,為了讓還在讀幼兒園的女兒進入市重點小學,必須儘快拿出360萬,全款買下一套學區房。

影片也由此,展開了一系列因買房而起的衝突與糾紛,觸及的題材也由孩子的教育問題,輻射到職場、婚姻、誠信等等現代社會的常見焦慮。

電影中,傅重的買房風波被擠壓在短短72小時之間,故事的戲劇性衝突也因此更具張力:

儘管女兒還有一年才會從幼兒園升到小學,但在傅重看來,女兒未來人生的前途,就全部押在這72小時上;

72小時之內,他必須拿出360萬的購房款,否則房子分分鐘被別人搶走;

於是他又必須低價把自家房子迅速低價賣出,否則也拿不出足夠的錢來買房;

家裡的保姆牛阿姨願意出200萬賣下傅重的房子,交完定金簽完合同也好不容易湊夠了學區房的全款,沒想到房東卻坐地起價把價格抬升到了400萬;

危機之餘,他不顧與牛阿姨的約定,把自己的房子又賣給了一個願意一次性出全款買房的女士,而後者正好是他學生的家長……

就這樣,在買房的過程中,導演與編劇為男主角製造了類似俄羅斯套娃一般的處境,環環相扣的困局,讓劇情總是充滿了新的意外,也總是保持著結局的懸念。

影片通過傅重所在的普通上海人家72小時內的遭遇,切開一個微小卻深邃的口子,並最終投射出整個社會的真實縮影。

而男主角傅重遇到的問題,並非個體的特例,而是全社會的共同困惑。

在這之前,很少有國產電影能夠將教育以及學區房的問題,如此自白並且深入地拍攝出來。

就像製片人馮郇提到的,《學區房72小時》的出現,是對現實題材的一次拓荒。

而影片也得以用更精準犀利的角度,觸及中國社會每個人已經或者即將遇到的切膚之痛。

不過她也強調,主創們並不想藉由題材來「嘩眾取寵,其實拍電影和養育孩子一樣,需要專註對待」。

所以,即使影片用一種荒誕喜劇的方式來講述故事,並且接連不斷地拋齣戲劇化的矛盾,但這些富有黑色幽默的矛盾在喧鬧之餘,又是極其真實、接地氣的,也讓人格外扎心。

身為父母,一切為了孩子。

電影里那件的學區房,只有區區30平米,狹小逼仄,破舊凌亂,卻坐享超過12萬一平的市場價格。

廚房一間一米多的推窗,就被中介誇張成全景式天窗。

就是這樣價不符實的房子,卻遭到人們的哄搶。唯一的原因,就是它屬於市重點小學的劃片區域,只要孩子的戶口遷過來,就能獲得更優質的教育資源和教育機會。

而對於在一所不怎麼樣的大學教書的傅重,面對許多在高考中失利的、所謂的「失敗」學生,沒有人比他更清楚教育的重要性。

所以他除了工作,幾乎所有的精力都花費在女兒身上。一邊帶孩子參加書法、鋼琴、跆拳道班,一邊操心學區房和升重點小學的事情——

為的,就是儘可能的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於是,他成了故事中忙碌到近乎窒息的人,一刻不停的奔波,或者無數次接起手中震動起的電話。

影片中有個細節非常有趣:

傅重為了等牛阿姨答覆他是否買房,一直等到了大半夜,後來就連咖啡也擋不住困意。

而他為了不錯過消息,小心翼翼地把手機放在枕頭上。

這樣一來,電話一響就能迅速清醒。

傅重爭分奪秒、一刻不停地為孩子的光明未來,努力地夯實基礎。

然而急於湊錢買學區房,他寧願背棄自己和牛阿姨的約定,把自家的房子以更高價格賣給其他人,還用說謊的方式來解決這之間的買房糾紛——

為了孩子,傅重不擇手段,甚至拋棄了誠信的原則。

但是,你並不會因此認為他勢利、狡猾、可惡。

相反,你會從他身上看到身不由己的可悲。

實際上,這才是最血淋淋的現實,在一個本不公平的社會,人們不得不變得自私,放棄信條與底線。

而電影中類似的道德困境,有可能發生在任何一個普通人身上。

就像「傅重(負重)」這個名字一樣,影片的男主角承載著太多當代社會普遍的重壓:

職場上的競爭與算計、婚姻生活的不美滿、為了刺激與學生戀愛後的提心弔膽,還有對孩子前途的巨大壓力——

他想活得體面,但事實上,他早就喪失了基本的生存尊嚴。

《學區房72小時》對傅重所在的中產階級的尷尬處境,描寫得非常生動。

雖然他身居社會中層,可是日常的狀態,卻像是活在社會生存和鄙視鏈的最底端。

對於失守誠信、哄抬價格的學區房房主,他敢怒不敢言;

對於想要走後門幫孩子改成績的土豪家長,他不想收禮卻也不敢直白拒絕;

對於職級資歷都在他之上的同事,即使看到對方收受賄賂,他也只能保持沉默;

傅重的「慫」不只是對上層權威,就算是對社會地位比他低的人,也會用更低的姿態笑臉相迎。

電影中有幾場戲讓人記憶深刻:

傅重在幼兒園門口停車撞到了外賣小哥的摩托車,後來接孩子回家的時候,發現車窗上被倒扣上了一碗面。

他的反應是,先是四處張望,再默默地把面扔掉,然後裝作沒發生任何事一樣上車。

在開過擁擠的街道時,他的車險些撞到騎著自行車過馬路的人。

他的反應是,馬上露出歉意的神情,點頭如搗蒜一樣賠不是。

最有趣的是,他每一次開車時,都會面無表情地下意識撕掉粘在車窗上的小廣告——

生活總是會對他下手,但他似乎已經習慣了現實的欺壓與無奈,在遇到任何不爽的事情時,條件反射一般地擺出息事寧人的態度。

而在外失去的尊嚴,傅重會試圖在親近的人身上重新獲取到。所以他在家中成為了絕對的權威,絲毫不關心妻子的處境,擅自做主為女兒報了許多課外輔導班。

城外失守,城內潰敗,傅重式的選擇性的「慫」,也無疑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

《學區房72小時》作為陳曉鳴導演的長片處女作,擁有難得的成熟水準。

影片中的每一場戲都是以一個長鏡頭拍攝完成的,再加上手持拍攝的形式,為整個觀看過程增添了一種臨場感與參與感。

銀幕下的觀眾似乎化身成為事件的旁觀者,與男主的腳步一起匆忙地往返奔波。

而同時,這又似乎給觀眾提供了一個機會抽離出自己的生活,並用客觀的視角去親眼目的自己生活的真實面目。

其中有一場發生在法律援助中心的仲裁戲份,鏡頭直接採用了仲裁員的主觀視角,這一幕也讓觀眾成為了故事的參與者:

面對湊錢買房臨時毀約的傅重,和已經交了60萬定金卻遭遇毀約,你的道德天平會傾向於哪邊——

影片想以這樣的拍攝方式,讓人們與其中的角色一起思考、選擇。

如今,國產電影中現實題材的作品越來越多,它們除了試圖揭開社會殘酷的現實,也希望能夠用故事尋找到與觀眾的共鳴。

而引發強烈的共鳴,也是《學區房72小時》的成功之處。

影片用荒誕的、喜劇性的、小品式的情節,裹挾出普世性的宏大主題,用普通觀眾可以接受的戲劇化手法,呈現出值得深刻反思的故事。

在大片雲集的暑期檔,這樣一部小體量的現實題材電影,並不佔有太大的優勢,甚至分分鐘就被淹沒在時時更新、噱頭不斷地大片新聞中。

但實際上這樣的電影才需要我們更多的支持,也值得被更多的人看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桃桃淘電影 的精彩文章:

本周,是屬於寶藏電影的一周!
影向標第195期:《過昭關》

TAG:桃桃淘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