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唐太宗:書法的考量標準是「盡善盡美」,這個只有王羲之做到了

唐太宗:書法的考量標準是「盡善盡美」,這個只有王羲之做到了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很了不起的皇帝,自幼聰慧,智力過人,早年時幫助父親平定天下,功高蓋世,因出生於官宦之家,染指翰墨,且喜愛武功,後繼位皇權,偃武修文,因極其喜愛書法,時常結交一些文人雅士和藝術家,最多時身邊就有十八人。他對國事勵精圖治,又大力發展治國文化,加上本人非常嚮往魏晉風流精神,崇拜王羲之書法到了瘋狂地步,並加以大力推崇。

唐太宗提出了王羲之書法的"盡善盡美"思想

在房玄齡所編著的《晉書》中,李世民親自為西晉文學家陸機和東晉書法家王羲之作序,這在中國歷史上除了梁武帝蕭衍推崇鍾繇外,可謂是帝王中的第二人。他在《晉書王羲之傳論》中說到:

……所以詳察古今,研精篆、素,盡善盡美,其惟王逸少乎!觀其點曳之工,裁成之妙,煙霏露結,狀若斷而還連;鳳翥龍蟠,勢如斜而反直。玩之不覺為倦,覽之莫衷腸其端。心摹手追,此人而已。其餘區區之類,何足論哉!

這裡,唐太宗說王羲之的書法是"盡善盡美",是因為他認為,自有書契以來,王羲之是綜百代書法之長,就連張芝、鍾繇等都沒有得到他的全面肯定,並且沒有達到"盡善盡美"的地步,而王羲之就不一樣了,令他"心摹手追"不已。在這個《晉書》序中,王羲之反而與袁昂不一樣,對王獻之的書法不屑一顧,認為他的書法猶如:"隆冬之枯樹"、"嚴家之餓隸",這樣的評價是十分苛刻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是一種刻意貶低。

"盡善盡美"一詞出自《論語八佾》:

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

"盡善盡美"的意思就是形容事物極其完善,極其美好,沒有一點缺點。"盡"是極限之意,合起來說,就是事物極其完美,極其美好。孔子把感官的"美"引入到事物的"善"中來,做到了美和善的相對統一,是華與實、情與理的內在要求,對人們遵守社會道德產生了深遠影響。

這裡有一點必須指出,唐太宗對王羲之書法之所以如此評價,其原因不得而知,不管他是出於什麼意圖,但是,這樣的評價卻得到了朝野上下的極力效仿,人們都學王羲之書法,甚至花重金在民間搜買其書法作品,還有一些能書者,高仿贗品達到以假亂真,如此以來,極大地推動了人們學習王羲之書法的熱潮。

然而,任何事情都不可能達到"盡善盡美"的完美,後世對其也多有不同意見,張懷瓘、黃庭堅、米芾等人則對此表達出了自己的看法。例如黃庭堅說"貞觀書評大似不公",米芾分析說,李世民早年學習王羲之書法,所取得的成就並不高,後又轉學王獻之,但是又怕別人議論,希望王獻之書法從此消失,因而極力推舉王羲之書法。不論如何,這都是後世的一些猜測,並沒有真憑實據。

王羲之書法"盡善盡美"的表現原因

孫過庭是唐初的書法家,雖然在當時的影響並不大,但他所著的《書譜》對於後世學習書法卻有著深遠的影響。《書譜》就是以王羲之為中心展開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它就是對唐太宗李世民《王羲之傳論》的一個註解。

《書譜》認為,南朝以來以鍾繇、張芝、王羲之書法最為出色,其餘不足觀,尤其是對王羲之書法給予了高度評價,這與唐太宗的觀點極其相近。他說:

且元常專工於隸書,伯英尤精於草體,彼之二美,而逸少兼之。擬草則余真,比真則長草,雖專工小劣,而博涉多優,總其終始,匪無乖互。

他認為王羲之書法是在鍾繇隸書和張芝草書的基礎上具有"兼而有之"的能力,是其他人所不能替代的。

· 王羲之書法的情感性。

孫過庭在《書譜》中說到:故可達其情性,形其哀樂。

寫《樂毅》則情多怫鬱,書《畫贊》則意涉瑰奇,《黃庭經》則怡懌虛無,《太師箴》又縱橫爭折。暨乎蘭亭興集,思逸神超;私門戒誓,情拘志慘。所謂涉樂方笑,言哀已嘆。豈知情動形言,取會風騷之意;陽舒陰慘,本乎天地之心。

上面的這兩段話涉及到書法的情感性。孫過庭從王羲之所寫的幾幅名作中進行了分析,認為王羲之已經把自己的喜、怒、哀、樂融入到作品中,這些對應關係則是把書法與情感問題對應於此,這就說明,情感發乎於人的內心,而書法則顯現於紙面,為後世研究、分析書法提供了思路。

· 王羲之書法的境界論。

是以右軍之書,末年多妙,當緣思慮通審,志氣和平,不激不厲,而規自遠。子敬已下,莫不鼓為力,標置成體,豈獨工用不侔,亦乃神情懸隔者也。

書法最終是要通過境界來表現某種精神的,孫過庭認為王羲之書法到了晚年時已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是"思慮通審,志氣和平,不激不厲"的境界,正如莊子"物物而不物於物",是人的修養所致,在作品中也是"人書俱老"和"字外功夫"的體現。

除此之外,孫過庭還在《書譜》中反覆以王羲之書法為標本,提出了用筆、筆意等各個方面的論述。而此後,仍有歷朝歷代的書家都對王羲之書法的"美善"問題列出了自己的看法。李嗣真在他的《書後品》中說到:

右四賢之跡,揚庭效技,策勛厎績,神合契矩,皆可稱曠代絕作也。而錘、張則筋骨有餘,膚肉未贍,逸少(王羲之)則加減太過,朱粉無設,同夫披雲睹日,芙蓉出水,求其備諸。

所謂"加減太過,朱粉無設",就是指王羲之學習錘、張書法,改變了他們形體結構上的不足,變得恰到好處,如同天然形成的一樣,完美無缺,美得無法讓人形容。

蘇東坡儘管是北宋時期的大文豪和書法家,但他仍在在關於"書意"的境界中對王羲之書法進行了褒揚,《書黃子思詩集後》中說:

予嘗論書,以謂鍾、王(羲之)之跡,蕭散簡遠,妙在筆畫之外。……

總體來說,後世對王羲之書法的評價大都是以李世民的"盡善盡美"論來展開的,這也許就是書法的妙然所在。但不論如何,李世民之所以推崇王羲之書法,也許是他效仿秦始皇,在統一文字,也許是他過於熱愛,讓更多的人都來學習王羲之書法,也許還是出於其它原因,在今天看來,是王羲之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書法藝術財富,還應當多多得益於唐太宗李世民,遺憾的是,真正的《蘭亭序》已陪伴李世民長眠於他的墓陵之中,儘管這只是一個傳說。

本文由《太一智慧書畫藝術》平台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一智慧書畫藝術 的精彩文章:

蘇東坡:書法缺少氣質,可能是這些方面出了問題
書法追求古意,把這兩個字練成習慣,下筆就是高手

TAG:太一智慧書畫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