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艾滅蜀用了半年,為何劉備入蜀卻用了三年?
東漢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劉備率兵數萬從荊州出兵,陰謀圖蜀。三年後的公元214年,劉備使盡各種手段,才逼迫益州牧劉璋投降,劉備成為蜀中之主。劉備死後,寶貝兒子阿斗做了42年的蜀漢皇帝。
魏景元四年(公元263年)五月,司馬昭假魏帝之名,大舉伐蜀。征西將軍鄧艾出沓中以取姜維。十一月,鄧艾偷渡陰平成功,兩千人直逼成都。蜀主劉禪投降,蜀漢亡。
為何鄧艾兩千人取蜀,半年就獲得成功,而劉備帶著荊州主力卻打了三年。是鄧艾的軍事能力強於劉備?並非如此,二人取蜀的時間長短,和當時各自的歷史條件以及地理條件是分不開的。
劉備佔據荊州,北有曹操,東有孫權,戰略縱深太窄,唯有取蜀。劉備入蜀,是益州牧劉璋在被張松等人騙了之後,主動邀請劉備入蜀的,任務是防禦北部漢中的張魯。所以,劉備入蜀,剛開始算的並不是軍事賬,而是人心賬。
軍師龐統,以及張松、法正等人勸劉備在二劉相會之時,拿下劉璋,奇兵直取成都,被劉備拒絕。劉備的理由是:我剛來蜀中,人情不熟,如果以詐取蜀,蜀人怎麼看我?劉備的選擇無疑是正確的,就算奇兵拿下成都,蜀人不心服,劉備在蜀中的統治未必穩固。劉備在涪城與劉璋相會,「暢敘同宗兄弟之情」。二劉天天喝酒聊天,這一聊就是一百多天。用了三個多月的時候,劉備也只是在表面上穩住了劉璋而已,真正的在蜀中收買人心還沒有開始。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年底,龐統給劉備定三條計策,上策還是奇襲成都,再被劉備否決,理由還是在蜀中未邀足人心。
而如果從地理上講,劉備率軍從荊州入川,只有一條路可走。益州西邊是青藏高原,東邊是巫山,南邊是雲貴高原,北邊有米倉山與大巴山。益州與荊州的聯繫,主要是巫山之間的長江兩岸,也就是著名的三峽。劉備入川,走的是水路,荊州兵出兵後,坐船逆長江西進。這條道路是入蜀的最便捷路線,看似要比鄧艾偷渡的陰平關行進容易,但劉備算的還是人心賬。所以路線再近,劉備也不方便動手。荊州軍在路過巴郡(重慶)時,巴郡太守嚴顏長嘆:「獨自坐在窮山之上,放縱老虎以自衛。」劉備如果剛入蜀就耍刀弄槍,好不容易掖起來的狐狸尾巴就露出來了。
劉備開始動手時,才發現蜀中並不易征服。劉備圍著雒城打了一年也沒得手,還把軍師龐統賠了進去。劉備帶的兵不夠用了,只好讓諸葛亮率荊州兵主力入蜀。第二批荊州兵入蜀後,張飛在巴郡打了一仗,雖生擒嚴顏,但至少在速度上慢了下來。
得到第二批荊州兵的支援,劉備這才圍住成都。到了這時,劉算還在算人心賬,圍而不打,讓劉璋主動出降是最符合劉備仁德形象的。折騰了一大圈,劉備入成都時,已是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夏。
再說鄧艾。誠然,滅蜀的是鄧艾,但首功卻不能給單獨給鄧艾。獲得首功的還有鍾會,鍾會所率的十幾萬魏軍才是此次滅蜀的主力,鍾會部從漢中入蜀時,蜀漢的軍事保證姜維此時正避禍於沓中(今甘肅省甘南州舟曲附近),被鄧艾等幾路魏軍偏師圍攻。聽說鍾會攻漢中,姜維撤軍去救漢中。漢中救不下來,姜維只好退守劍閣。
這樣一來,沓中一線就無兵可守。都說鄧艾只有兩千軍,可鄧艾部在偷渡陰平七百里時根本沒有對手。即使路途艱難,但鄧艾的對手只有大自然,克服一下就行了。等鄧艾進入平原地帶後,他的對手也不是蜀漢主力,更何況主帥是軍事能力平庸的諸葛瞻。諸葛瞻拒絕黃崇的計策,不介意魏軍進入平原再戰,結果一戰身死。
魏軍本就擅長平原作戰,擊敗不太強的蜀軍後,就把劉後主給嚇個半死,趕緊投降。以姜維的能力,鄧艾部在綿竹作戰的如果是姜維,鄧艾是不會那麼容易取勝的。
還有一點。從東向看,成都距離荊州距離非常遠,中間隔著山川縱橫的四川盆地。從北向看,成都距離鄧艾所偷渡的陰平山區非常近,魏軍到了平原地帶的江油,成都蜀軍就無險可守了。
※羅馬帝國登陸非洲,走的哪條捷徑?
※福如東海壽比南山,南山在哪裡?
TAG:地圖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