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食 > 「不時不食」的蘇州人,在夏天都吃些什麼?

「不時不食」的蘇州人,在夏天都吃些什麼?

眼看著就要進入炎炎夏季,除了冰西瓜、冰啤酒、涼麵和糟貨之外,還能吃些啥呢?

說到應季而食,蘇州人最有發言權。蘇幫菜最重要的信條,便是「不時不食」,在特定的季節,必須選用最當造的應季食材來入饌,分毫不能混亂,方顯老饕本色。

其實在靠天吃天的年代,萬物生長皆由天定,想「不時不食」都不行。但隨著農林漁牧業技術的發展,很多食材已無需再拘泥於季節,雖也有對「反季食物」的批判之聲,但總體來說人們的季節觀念正在日漸消散。

「不時不食」的蘇州人,在夏天都吃些什麼?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唯有蘇州人仍懷抱著「不時不食」的祖訓,並日復一日地認真篤行。即使不誇大關於反季食物的健康爭議,這分與時令食材的「一期一會」,以及錯過之後便要來年再見的遺憾,亦是一種生活情趣。

今天就來介紹一下,那些只有在夏季才能吃到的蘇州美食~



河蝦美味的最高形態 | 清風三蝦

「不時不食」的蘇州人,在夏天都吃些什麼?

炒三蝦

蘇州人平日里常吃的蝦,大致可分為兩類:一種是體型略大、呈青灰色的「青蝦」,即平時說的「河蝦」;另一種則是體型細小、白中帶粉的「白蝦」,又稱「白米蝦」,是「太湖三白」之一。

總體來說,這兩種蝦的個頭都很小,對於吃慣了對蝦、基圍蝦乃至明蝦的食客來說,甚至都不夠塞牙縫的。但蘇州人相信「濃縮的都是精華」,越是細小的蝦,滋味就越是鮮美;至於那些徒有尺寸、食之無味的大蝦,吃它作甚?

河蝦本就夠小了,蘇州人卻仍嫌不足,非得一隻只地徒手拆出蝦仁,稱「手剝河蝦仁」。雖稱作「手剝」,實則不是剝除蝦殼,而是巧妙地擠出整條蝦仁,需要專業的手法與豐富的經驗,否則嬌嫩的蝦肉很容易破碎。

蘇州人很愛干這類「螺螄殼裡做道場」的事情,過去不時會見到幾個阿姨坐在店門口,邊聊天邊剝蝦仁或拆蟹粉,不經意間便已是半天光陰——如此費時費工,自然價格不菲。

「不時不食」的蘇州人,在夏天都吃些什麼?

清風三蝦

初夏時節是河蝦產季,性成熟的雌蝦懷抱黑橙色的蝦籽,頭中的生殖腺(蝦腦)也呈現誘人的橙黃色。趁鮮活將蝦頭摘下,快速焯熟令蝦腦凝固,除去外殼;身軀在清水中涮洗,將蝦籽盡數留在水中,過濾後加蔥姜去腥烹熟;蝦仁則「手剝」去殼,與蝦腦、蝦籽合稱「三蝦」。

尋常的清熘河蝦仁,只加鹽與雞蛋清,下鍋快速滑炒,火候最最緊要,成品香氣撲鼻,鮮甜彈牙。當造時節,則加入蝦腦、蝦籽同炒,鮮味迅速翻了幾個量級,稱「炒三蝦」或「清風三蝦」,令人時之難忘,不少上海人甚至要專程來蘇州吃炒三蝦。

「不時不食」的蘇州人,在夏天都吃些什麼?

三蝦面

炒三蝦固然是炒蝦仁中的王者,或者也可以當作蘇式湯麵的澆頭。現炒蝦仁香氣惑人,如直接放入湯中會抑制香氣揮發,故通常另外盛盤單跟,食用前再移到面碗中,術語稱「過橋」。

蝦籽是至鮮之物,如果僅用來炒三蝦,還不足以突顯其鮮濃滋味。蘇州人會用蝦籽來熬制醬油,用這鮮美無比的「蝦籽醬油」來搭配白肉、肚尖等冷盤,最適合食慾消減的盛夏時節。

晒乾的蝦籽還能用來製作采芝齋名物「蝦籽鯗魚」,先將鯗魚(鹹魚干)炸干至變色,再放入以醬油、料酒、糖、蝦籽等調和而成的滷汁中收干汁水,最後再裹上一層干蝦籽,雙重蝦籽的加持,別說有多鮮了!一碟蝦籽鯗魚,便是蘇州人在夏季時,無與倫比的送粥恩物。


吃瓜群眾,也要吃雞 | 西瓜童雞

「不時不食」的蘇州人,在夏天都吃些什麼?

一般認為粵菜比較喜愛用鮮果入饌,可解釋為南國盛產水果,加到菜里也順理成章。其實對於擅用甜味的蘇幫菜,「水果菜」亦不在少數,代表性的包括南腿鳳梨、西瓜雞等,古法松鼠鱖魚也要加山楂片調味,另有造型酷似水果的櫻桃肉等。

而說到夏季時令的「水果菜」,則非西瓜雞莫屬。將童子雞連同火腿、蓮子等放入瓦罐中慢火煨燉作雞湯,再移入掏空的西瓜之中,上籠蒸制。雞湯鮮美自不待提,以青翠的西瓜盛裝,令人眼前一陣涼爽;瓜皮有清涼消火之功,恰能消解夏日暑氣。

類似理念的菜肴,在其他菜系中也可尋見。西瓜雞在孔府菜中有個美名曰「一卵孵雙鳳」,粵菜也有以整隻冬瓜來製作的冬瓜盅。無論冬瓜還是西瓜,技藝高超的廚師會在瓜皮上施展鬼斧神工,雕龍畫鳳。

雕工細膩、華貴精緻的西瓜雞,足以登上最高規格的宴席,只可惜這門技術如今已日漸凋零,難得一見了。如今在夏季造訪蘇州,也僅有得月樓等少數店家供應西瓜雞,且瓜皮上的雕刻粗陋不堪,令人感嘆昔日的繁華錦繡,終於被淘洗殆盡。


一年四季,都要吃肉 | 荷葉粉蒸肉

「不時不食」的蘇州人,在夏天都吃些什麼?

在小家碧玉的蘇州,卻偏生擅長烹制大塊豬肉,端的是肥而不膩、酥而不爛、肉香四溢,教人唇齒難忘。這門技術在清代時還隨著蘇造局的設立而傳到北京,傳說是由名廚張東官帶入宮廷,稱作「蘇造肉」或「蘇灶肉」。

「蘇造肉」在北京的做法相對明確,但回到四季分明的姑蘇城,蘇州人卻不肯捨棄「不時不食」的精神,非得在一年四季里分四種做法來炮製豬肉。春季吃櫻桃肉或醬汁肉,夏季吃荷葉粉蒸肉,秋季吃蜜汁火方或梅菜扣肉,冬季吃醬方,分毫不亂。吃「反季肉」雖也不至於有啥大礙,但顯然稱不上資深的「知食分子」了。

選用豬肋條肉,用醬油、黃酒、糖、紅腐乳等腌漬入味後,裹上調過味的米粉,扣入碗中蒸至酥爛,再用荷葉包裹,上籠復蒸一次即可。類似的做法,還可製作荷葉粉蒸雞、荷葉粉蒸鰻魚等菜品。


調動五感的下飯神器 | 響油鱔糊

「不時不食」的蘇州人,在夏天都吃些什麼?

雖說響油鱔糊是一年四季都有供應的經典菜,但夏季的黃鱔格外肥美,有「小暑黃鱔賽人蔘」之說。因此在夏季吃響油鱔糊,是再合宜不過的時令進補。

響油鱔糊最迷人之處,莫過於上桌後淋上滾燙的熱油,同鱔糊與蒜蓉接觸的瞬間,發出「嗤啦」聲響,是最激動人心的時刻,故稱「響油」。可如果油燒得不夠滾,或者服務員手腳太慢導致油溫降低,淋到鱔糊上寂靜無聲,那就相當尷尬了。

「不時不食」的蘇州人,在夏天都吃些什麼?

濃墨重彩、色澤鮮亮的鱔糊,被響油激出誘發食慾的聲音,香氣也隨溫度而蒸騰瀰漫,入口後感觸到滑嫩微彈的鱔魚肉,而後濃郁的鮮美滋味佔據口腔。響油鱔糊無疑稱得上一道充分調動五感的美食,與近來西餐界流行的「感官料理」殊途同歸。

都說上海菜「濃油赤醬」,其實蘇幫菜亦不遑多讓,且因甜度更高,需要更重的鹹味來調和。可想而知,響油鱔糊是天生的下飯菜,滑溜的鱔絲裹著稠厚的醬汁,滿溢出香濃的滋味。就連我這個不愛吃米飯的人,都無意間順下了一大碗飯。


唯有甜食不可辜負 | 蘇式小方糕

蘇式糕點天下一絕,不僅品類繁多、技藝精巧,更充分體現了「不時不食」的精神,不少品種都是過期不候的限定款色。隨口一說,就能舉出黃松糕、豬油糕、定勝糕、重陽糕、糖年糕、海棠糕、梅花糕等品種,這還只是滄海一粟。

「不時不食」的蘇州人,在夏天都吃些什麼?

個人最愛的品種,是蘇式小方糕。顧名思義,這是做成正方形的米糕,米香濃郁,軟糯香甜,由於不像其他糕團那樣摻入豬油,因此更顯清新爽口。

小方糕的精髓是內餡,隨季節而變,淡妝濃抹總相宜。最經典的餡料品種,是玫瑰與薄荷,此外還有芝麻、豆沙、蓮蓉等。夏季的薄荷餡最為特殊,彷彿在口腔中吹起一陣涼風,令人心曠神怡。

吃糕團,當然得配茶。個人最喜歡花香洋溢的桂花茶,也有人認為碧螺春才是蘇州茶食的絕配。如果您覺得熱茶燙口,桂花酸梅湯也是極好的選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