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碑帖:米芾草書《吾友帖》
米芾《吾友帖》(草書九帖之四),紙本,草書,縱25.2厘米,橫39厘米,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藏。文中所提「出二王外」、「晉人古氣」都可以看出米芾的書法藝術目標,即超越傳統王字,而追求晉人純古的風韻。
提倡平直明白的品評語言?
米芾雖個性獨特,其書特點鮮明,但在評論他人書法作品時,卻要求語言平直明白,反對過分渲染,反對文學色彩過濃的品評。他在《海岳名言》中云:「歷觀前賢論書,徵引迂遠,比況奇巧,如『龍跳天門,虎卧鳳閣』,是何等語?或遣詞求工,去法逾遠,無益學者。故吾所論,要在入人,不為溢辭。」
米芾反對前人論書言辭隱晦、不明了,用「迂遠」、「奇巧」的語言來表達不甚清晰的態度。其實書法作為一門藝術,在傳遞書家主體感情時是隱性的、朦朧的,很難直接說得清楚的。書法的品評只能用具象的事物來顯示其抽象的性質,因此「比況」實際上已成為傳統書評的唯一方法。「龍跳天門,虎卧鳳闕」,是梁武帝評王羲之語,但卻是抄襲臣子袁昂《古今書評》中評蕭思話的贊語。而他評蕭思話和王僧虔者,又是照搬袁氏評薄紹之和王羲之的。這種抄襲本身已混淆了視聽,幾乎是如食雞肋。「米氏提倡的原則是『要在入人』,所謂『入人』,也就是意義明確,使人瞭然。」
為了表明自己的觀點,米芾也寫了一篇《書評》,以此作為品評書法的典範,絕大部分是用人或事做喻,離讀者的生活稍近一些。語言相對來說要平直明了,形象性更強。但對於這些書家的風格,仍然要靠讀者發揮想像,且米芾所舉的例子,本身就是有很大的不確定性,讀者的想像理解也千差萬別。尤其是他評價沈傳師「如龍游天表,虎居溪旁,神清自如,骨法清靈」,正是自己所批評的「迂遠」和「奇巧」,自己成了自己批評的靶子,這倒是米芾沒想到的。
※經典碑帖:米芾行書《新恩帖》
※經典碑帖:黃庭堅《致無咎通判學士帖》
TAG:水墨匠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