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根金條借據臨死前一把火燒光,杜月笙為何堅決不肯留給兒女
杜維善,杜月笙最小的兒子,排行老七。他年幼時,曾經在杜月笙的安排下,認張嘯林為乾爹。
杜維善曾經接受媒體採訪,回憶父親杜月笙生前事迹。他對杜月笙的印象是「是個弱不禁風的人」。長年一襲長衫,作「文化人」的打扮。
事實上,杜月笙的確對文人有一種嚮往。他自己家境貧寒,沒怎麼受過教育,所以對子女的教育看得特別重。每次見到子女,第一件事就是問學業。杜月笙最疼愛的女兒一次英語沒考好,被他狠狠地揍了一頓。對杜維善兄弟則更是嚴加要求。他常對兒女們說:我小時候家境貧窮,沒有機會念書,現在你們有了讀書的機會,一定要珍惜。
杜月笙也結交了許多文化名人,他原名杜月生,後經國學大師章太炎建議,改名杜鏞,號月笙。章太炎還為杜家編寫了家譜。
1949年,杜月笙離開上海,來到香港。因為杜月笙的主要財產是留在上海的不動產,現金不多,全部現金只有十萬美元。他本來想從香港到美國,但這十萬美元連簽證費都不夠,所以最終留在了香港。
兩年之後,杜月笙病重,將身邊的所剩不多的財產分給了子女。他去世前的一天,讓女兒杜美如將保險箱里的信封拿給他,信封里全是欠條,每個都數額不菲。據杜維善回憶,其中一個人的借條上面寫著「五百根金條」,而這還不是最高的。
杜月笙將這些欠條全部付之一炬。他對子女說,「我不希望我死後你們到處要債。」
杜月笙嚴禁子女沾染煙賭娼,告訴他們不要走黑道。毀掉欠條,可能也有這方面的因素考慮。杜月笙去世後,子女四散各方,兒子們有的在銀行工作,有的在聯合國工作,也有人多年在商界打拚。杜維善隨著母親姚玉蘭台灣,完成了中等教育後,又赴澳大利亞學習地質學。在異國的日子裡,杜維善勤工儉學,當過礦工,鑽過礦井,畫過圖紙。畢業後回到台灣,做起了石油公司的地質師。
隨後杜維善定居加拿大溫哥華,從事商業。1991年,杜維善回到上海,將自己收藏的367枚薩珊王朝金幣無償捐獻給上海博物館,引起一時轟動。除此之外,杜維善先後六次捐獻西域二十餘國古幣,總數多達2128枚,價值保守估計在18億元人民幣。
2003年,上海市政府特地為他頒發了「白玉蘭獎」,並設立了「維善錢幣館」,專門陳設杜維善所捐獻的古幣。
※全殲英國數萬大軍,拖垮蘇聯,整得美國焦頭爛額,阿富汗有何魔力
※歷史上那些非常搞笑的事,看上去簡直像編的段子
TAG:國史拾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