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林文化-龍樹菩薩
龍樹(人名)菩薩名。舊稱,那伽曷樹那,生於阿周陀那下,故名阿周陀那。以龍成道,故字曰龍。新稱,那伽閼剌樹那。譯為龍猛。佛滅後七百年出世於南天竺(摩訶摩耶經下),馬鳴弟子迦毗摩羅尊者之弟子,提婆菩薩之師也(付法藏傳五)。入龍宮齎華嚴經,開鐵塔傳密藏,顯密八宗之祖師也。龍樹傳曰:『龍樹菩薩者,出南天竺梵志種也。(中略)其母樹下生之,因字阿周陀那。阿周陀那樹名也,以龍成其道,故以龍配字,號曰龍樹也。』西域記八曰:『那伽閼刺樹那菩薩,唐言龍猛,舊譯曰龍樹,非也。』
著名的大乘佛教論師,大約生活在2世紀,出生於南印度,於說一切有部中出家,在佛教史上具崇高地位,許多人認為他是釋迦牟尼之後,大乘佛教中最重要的論師,相傳為證得初地[1]果位之菩薩。其著作甚多,有「千部論主」的稱譽,其中以《中論》及《大智度論》最為著稱。
龍樹廣泛影響了大乘佛教各宗派,中觀派以他為創始者,瑜伽行唯識學派與如來藏學派也多以他的著作來證明本身宗義的正確。在漢傳佛教中享有「八宗共祖」[2]的稱號。在藏傳佛教中,與其大弟子提婆(亦名聖天)同被列入為佛教的二勝六莊嚴之一。密宗也以他為傳承上師之一,列名八十四大成就者中。
大乘佛教認為:
龍樹菩薩是大乘佛教史上的第一位偉大論師,傳說壽高一百五十(或說二百),著有大量的大乘論典,其中最主要的有《中論》、《大智度論》、《十住毗婆沙論》等。《中論》闡發緣起性空的深義;《大智度論》採取中道立場來彰顯般若真理;《十住毗婆沙論》則以深遠的見解來宣揚菩薩之大行。
然而,龍樹菩薩年輕時,因自負多智,而破僧團和合,毀壞正法戒,令弟子皆著黃袍,以示所帶領之僧團與眾不同,又向國王誇耀自己已經圓滿了佛果,這在鳩摩羅什著的龍樹傳裡面都有清晰明確的記載,龍樹菩薩開創了大乘佛教第一個僧團,為大乘的振興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菩薩聖誕
農曆七月廿四日是龍樹菩薩聖誕日。
龍樹菩薩(梵文:Nāgārjunabodhisattva),又譯龍猛、龍勝,在印度佛教史上被譽為「第二代釋迦」,大約活躍於公 元一五〇年至二五〇年之間,他首先開創空性的中觀學說,肇大乘佛教思想之先河。龍樹菩薩是大乘佛教史上第一位偉大論師,也因此成為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共同的祖師。龍樹被密宗奉為祖師,有兩方面的原因:其一,密宗的教理思想中採用了不少大乘中觀的學說思想。其二,密宗經典宣稱,龍樹曾在南天竺的黑峰山鐵塔中由毗盧遮那佛(大日如來)親授密宗教義,並受灌頂。供奉:每天三柱香,農曆十八,十五日、將"舍利鹽"放在俱攞缽過濾溶化後擦拭神像,誠心修行俱攞缽表面會慢慢生長如樹根樁一樣的物質。龍樹菩薩形象十分特殊,較易識別。他頭頂有肉髻,是智慧的象徵,頭部周圍有龍頭,7個或9個不定,身披袈裟,兩手結說法印,遊戲坐姿,身旁有濾水壺,有時置有經書。在西藏寺廟,龍樹常和聖天、無著、世親、陳那、法稱、功德光、釋迦光一起供奉。這一組神像稱為「六嚴二聖」。
※梵林文化-七眼佛母:白度母唐卡
※梵林文化-古老、智慧、喜悅、清凈 I 覺囊
TAG:梵林國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