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有這兩種品格,你就永遠不會老

有這兩種品格,你就永遠不會老

人要有健康的生命狀態和高貴的精神追求

尼采是屬於青年人的。這裡的青年,不只是指年齡,更是指品格。「青年的特點,一是強健的生命,二是高貴的靈魂,尼采是這樣的人,我祝願你們也成為這樣的人。」

—— 周國平

1

關於尼采

一個是根,一個是花

南都:您翻譯的尼采著作近期再版。如您在尼采譯著系列總序里提到,這是一個物質浪漫取代了精神浪漫的時代,人們拚命工作,追求物質享受、夢想財務自由,卻從未考慮過心靈的自由。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閱讀尼采有什麼意義?

周國平:讀尼采本身就是對這樣一種物質浪漫的質疑。人光有物質浪漫行嗎?一個時代光是物質浪漫佔主流,這個對不對?青年人是天然的理想主義者,內心都有精神浪漫的渴望。很多人的這種渴望實際上是處於沉睡的、被壓抑的狀態。我想,讀那些哲學大師的著作,其實可以讓你沉睡的、被壓抑的精神浪漫的渴望蘇醒過來。

南都:尼采是與古希臘文化有著最親近的血緣關係的哲學家,他的早期作品《悲劇的誕生》、《古希臘悲劇時代的哲學》等在哲學史上佔據重要的地位。在您看來,尼採為什麼被古希臘文化深吸引?

周國平:古希臘文化的復興是文藝復興的一個主題。從義大利的文藝復興開始,一直到18世紀歐洲的啟蒙運動,都把古希臘作為一個樣板。為什麼會有這種情況呢?古希臘是西方哲學的誕生地和源頭,古希臘藝術,包括史詩、悲劇、雕塑,整體輝煌燦爛。按照馬克思的解釋,古希臘是人類的童年,是最沒有功利心的,人性是最純粹的。

啟蒙思想家比如歌德、席勒、溫克爾曼這些人,都非常崇拜古希臘。用溫克爾曼的話來說,古希臘文化的特點是「高貴的單純和靜穆的偉大」。

但是尼采對古希臘做了一種不同的解釋。當然他的說法也是一家之言。他不認為古希臘人只是寧靜和單純,事情要複雜得多。尼采認為,希臘人對人生的痛苦的體會也是非常深的。為了對抗人生的痛苦,為了對抗人生的無意義,他們在藝術上取得了輝煌的成績,他們是在用藝術來拯救人生。為此,他提出了「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

這是尼採的一家之言。尼采也是為了解決他自己一直在思考的人生意義問題,從古希臘去找榜樣。哲學家們對古希臘的解釋不一樣,但有一點是共同的,就是認為古希臘是人類文化的一種理想狀態。

南都:在尼采看來,一個健全的人應該過一種怎樣的人生?

周國平:簡單地說,尼采最強調的是兩個東西。一個是人要有健康的生命力。生命要健康,不要有病態的生命。他說的當然不是身體,實際上是指一種生活態度。你要有一種健康的生活態度,這種健康的生活態度肯定體現在各個方面,包括和自然的融合、奮發向上的精神等等。

另外一點,他強調人要有高貴的精神追求。一方面是健康的生命狀態,另一方面是高貴的精神追求,這兩點是他最強調的。而且這兩點也是有內在聯繫的。在他看來,一個人有沒有高貴的精神追求,根源在於他的生命狀態是不是健康。這兩點是互相聯繫的,如果用植物來比喻的話,一個是根,一個是花。

一種精神浪漫的氛圍

南都:您從什麼時候起接觸到並開始研究尼采哲學?

周國平:上世紀80年代,我碩士研究生剛畢業的時候。我上研究生的時候就在看他的書,當時的中譯本數量是很少的,就民國時期有四本。後來這些譯本沒有再版過,也沒有新的譯著,人們是看不到他的書的。我是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工作,我們圖書館的藏書很豐富,這些書都有。

看了以後,我非常喜歡,覺得不過癮,就開始看德文版的。我的第一外語其實是俄語,德語基本上是自學的。外語可以自學,尤其像我們這種讀書人,自學一門外語去看書,這一點還是不太難做到的。

我想我一開始就是一個尼采愛好者,而不是一個研究者。甚至在寫第一本書《尼采:在世紀的轉折點上》的時候,我仍然是個愛好者,我不認為那時候我是個研究者。我當時看的尼採的東西還有限,但是從有限的東西里我已經收穫了很多,我把我有限的知識組織成了這本書。這本書實際上大量是自己的一些感想。真正的研究是我的博士論文《尼采與形而上學》,那是端著學術的架子去做的。

南都:《尼采:在世紀的轉折點上》闡述了尼采哲學最核心的方面,因為它出版很早,第一版是1986年9月,所以相當於將尼采哲學介紹給了中國大眾。當時寫這本書因為什麼契機?

周國平:我寫這本書是非常偶然的。我有個好朋友在一家出版社的哲學編輯室做編輯,他知道我喜歡尼采,就跟我約稿,我就寫了這本書。後來書在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

南都:您與尼采相關的著作和譯作出版以後,有什麼樣的反響?

周國平:首先,《尼采:在世紀的轉折點上》這本書很快就成了暢銷書,這是完全沒想到的,出版社也沒想到。出版社首印1萬冊。沒想到很快就賣掉了。然後不斷重印,一年之內印了10萬冊。

當時也沒有網路,讀者的反響就是看讀者的來信。我每周到社科院上班一次,背一書包讀者來信回家。這種情況延續了很長時間。大量的讀者來信,每次一去就是幾十封。這種反響還是很動人的。

讀者看了這個書很激動。有的女孩子說:「如果我活在尼採的時代,我就嫁給尼采。現在沒有尼采了,我就嫁給你算了。」我忘了怎麼回復的,大概意思是,「如果你當時嫁給尼采,你會後悔的,你現在嫁給我,也會後悔的。」當然,有些人是真的去研究了,去讀了,也有人作為時尚來追求。

哲學家是一個跳舞者

南都:說到這個話題,尼采終身未娶是什麼緣故?

周國平:他有嚴重的神經衰弱,視力也不好,頭痛、失眠。尼采實際上是運氣不好,他是想戀愛的。

據我所知,他年輕的時候起碼有三次戀愛的舉動。一次是單戀當時一個女演員,尼採給她寫信求愛,人家沒理他。第二次是一個荷蘭的少女,但是那個女孩也沒接受。第三次就是莎樂美。莎樂美是尼采真正的一次戀愛。他是真喜歡她。當時三個人,除了尼采還有一個年輕的教授叫雷埃,加上莎樂美一起在羅馬旅行,在那裡呆了五個月。用他的傳記作者的話來說,尼采有一種「致命的羞怯」,他愛莎樂美,但是他不好意思跟她提,讓雷埃幫他說。雷埃也愛上了莎樂美,結果雷埃把兩個人的求愛一起告訴了莎樂美,但是莎樂美把兩個人都拒絕了。

莎樂美很可愛,你看她的照片,很漂亮的,很有靈氣。尼采愛她的時候是35歲,莎樂美是17歲,比尼采小18歲。她父親是白俄的一個將軍,她的母親是一個波蘭人。17歲嘛,就是一個少女,就是個從俄羅斯到德國的「南漂」。莎樂美是很了不起的,少女時代是尼採的夢中情人,到她中年的時候,成了現代德國最偉大的詩人里爾克的情人,這就倒過來了,里爾克比她小十幾歲。她成了里爾克詩歌上的老師,把里爾克原來寫的詩批得一錢不值,帶著他去旅行,評論他的詩,里爾克後來真的越寫越好了。到她50多歲的時候,又成了弗洛伊德的得意門生。她也寫了很多東西,寫小說,光尼採的研究著作就寫了兩本。她是真懂尼採的。

但莎樂美也做了一個正確的選擇。她和一個醫生結婚了,那個醫生對她的任何交往都不管,所以她又有愛情上的自由,又有一個可靠的後方。

南都:1879年以後,尼采一直形單影隻,他是否認為哲學家必然應該是孤獨的?1888年他在義大利熱那亞街頭抱住一匹被鞭打的馬是出於什麼原因?

周國平:尼采有時候也說這樣的話,哲學家必然是孤獨的,但是他其實不想這麼孤獨,他在書信和詩歌中經常表示,他是多麼渴望友誼,朋友對於他多麼重要。他這個人內心既有孤傲的一面,又有非常柔軟的一面。1888年他在熱那亞街頭看見馬夫在鞭打一匹馬,衝上去抱住那匹馬痛哭,然後昏倒了,醒來後就成了一個瘋子。他的這個發病方式,正說明他內心的柔軟。

南都:尼采這個人本身充滿了矛盾性。一方面,他在著作里宣揚「超人」學說,宣揚一種奮發有為的生命態度:「最美好的都屬於我輩和我自己;不給我們,我們就自己奪取:最精美的食物,最純凈的天空,最剛強的思想,最美麗的女子!」另一方面,他在現實生活中卻是無助、長久「不被發現」、漂泊輾轉和被疾病困擾的。您怎麼看他的思想和他在現實生活中這種強與弱的悖論?

周國平:這個反差是很大。生活中的命運很大程度上是由他的性格決定的。但他的思想不完全是由他的性格決定的。他的性格很敏感、很內向,其實也比較脆弱。所以人際交往方面他是有困難的。因為他細膩、敏感、挑剔,一般人他完全是看不上的。他的圈子一定是很小的。哪怕是個小圈子他也會很敏感,對他的朋友要求很高。其實他大學時期的好朋友後來都分手了,他覺得那個人太平庸了。那個男孩叫洛德,後來也成了一個教授,但就是一個很正常的教授,尼采覺得他太平庸了。

跟瓦格納也是這樣的關係。按理說,一個舉世聞名、非常成功的大師,尼采是一個年輕人,瓦格納比他大二十多歲,尼采跟他相處的時候就應該謙卑一點。但是他做不到。他可以謙卑一小段時間,但老讓他當配角他不幹。瓦格納就是要讓尼采當配角,瓦格納完全是個自我中心主義者。尼采受不了瓦格納那種強勢。其實這也說明,雖然他好像很柔弱,但他內在是非常強大、非常堅持、不會放棄的。這一方面造成了他人際關係的限制,另一方面也是他思想的深刻有力的原因。

南都:《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里的查拉圖斯特拉是不是一個完美的哲學家的典型?

周國平:查拉圖斯特拉實際上是尼採的代言人。他借查拉圖斯特拉之口說自己的哲學。查拉圖斯特拉也經歷了一些挫折。包括他向人群宣說他的哲學遭到了嘲笑,都是尼采自己的經歷。它有寓言的性質,但又有一點是仿聖經體。

南都:在《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里,尼采有一個「跳舞者」的概念,他認為人生的偉大肯定者應該有「堅硬的骨和輕捷的足」,懂得歡笑,熟諳神聖的舞蹈。您認為應該怎樣理解「跳舞者」這個譬喻,怎樣才能成為一個「跳舞者」呢?

周國平:尼採用舞蹈者來比喻好哲學家,因為舞者的特點就是自由。他的身體完全是放開的身體、自由的身體,他的靈魂也同樣是放開的靈魂、自由的靈魂。好哲學家也應該這樣,自由、輕盈、快樂,沒有精神上的負擔。

2

關於人生

閑適對於人生的意義

南都:您出版了許多哲學類散文著作,寫作的愛好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有的?

周國平:我從小就寫日記,從高一開始,天天不落地寫。我覺得我自己的生活很寶貴,如果不記下來,我以後就全忘掉了。所以我一直很認真地寫日記。從中學到大學,我的主課就是寫日記和看課外書。這樣的習慣保持到現在。

發表的作品,只是冰山一角。我還有大量的沒有發表的東西,為我自己寫的東西,那部分寫作要多得多。即便沒有冰山上那一角,我也會寫作。我不當作家,仍然會寫。

我覺得寫作讓我感到生活有意義。寫作一個是記錄自己的生活,留下自己的經歷、感受和思考,同時也讓自己的內心比較豐富。通過寫作你不盲目。人很容易盲目地生活,一天天過下去,沒有回想的時間,沒有思考的時間。但是寫作的時候,你必須回想和思考。這是一個自我整理的過程。

我寫作是面對自己。如果我寫的書影響了很多人,對我來說這是一個我沒有去追求而得到的東西,是天上掉餡餅,不是自己求來的。說實話我是一個比較自卑的人,我不像有些人非常自信,覺得自己是天才。尼采認為他自己是天才,但他非常憤怒,他寫的東西人們都不看。我跟尼采不一樣,我知道我不是天才,我寫的東西你們不看,我很能理解。你們居然看了,我感到很驚訝。

南都:德國的哲學家比如康德、海德格爾都有散步的習慣,尼采也說:「只有散步得來的思想才有價值」。應該怎樣理解這些哲學家的散步?

周國平:尼采是很喜歡散步的。基本上他的生活就是由散步和寫作組成。而且他說過,就是在散步的時候,思想像風一樣迎面撲來,他記下來,就成了作品。所以他說:「我要在山谷、海濱,我要在腳下的路也好像在思考的地方來寫作。」

亞里士多德的學派叫做「逍遙學派」,也就是散步學派。因為古希臘的建築往往有很高的圍廊,他們又叫「廊下學派」。他喜歡帶著弟子到處走走。在這個過程中,他和弟子聊天。這是古希臘哲學家的一個通常的做法,蘇格拉底也是這樣,他沒有正式的學生,他也喜歡帶著一幫年輕人一邊走路一邊聊天。我想孔子也是一樣的,他應該是和弟子們在戶外的時間多。不像我們現在,弄一個國學講堂,一個老師高高在上地講學。只有學孔子學不像的人才這樣做。

我特別喜歡自己一個人走。走的過程中腦子非常輕鬆、自由,同時又非常活潑。腦海里不斷掠過各種思想。所以我的習慣就是每天晚上到公園走一圈,腦子裡想點事兒,有一個成熟的東西,回家立即記下來。這種東西得來很輕鬆。真的要坐在電腦旁邊苦思冥想,也許什麼也想不出來。好東西都是不經意間閃過的。那個時候就要留心,把它抓住。所以作家都是很勤快的人。他並不是坐在電腦旁邊寫作的時候才在工作,他是不停地在工作,他分分秒秒都在積累自己的素材。

南都:另一方面這也體現了閑適對思想產生的重要性。如果人每天疲於奔命,可能很難有非常深刻的哲學思考。

周國平:寫作的人是需要有閑暇,要偷懶,要懶懶洋洋的,要無所事事。但前提是他的內心是活潑的。有些人懶洋洋的也寫不出什麼來。對於寫作的人來說,閑暇是非常寶貴的。

南都:現在我們正在進入人工智慧的時代。如果某一天人工智慧取代了我們的大部分生產勞動,人類不再需要為生計而忙碌,會不會大量地產生哲學、文學和藝術?

周國平:可能性非常大。這也是馬克思的理想。雖然馬克思不知道人工智慧,但他的想法是,有一天人類的生產力已經非常高了,只要用少量的時間生產的東西就夠所有人用了,這個時候,每個人只要用極少的時間參與生產勞動,絕大部分自由支配。你喜歡什麼幹什麼,你喜歡科學你去研究科學,喜歡藝術就去創作藝術。

南都:您對工作與閑暇之間的關係有什麼看法呢?

周國平:作為個人選擇,有一些人願意長時間工作,我們當然不能反對。但如果很多人都願意這樣,我覺得這可能說明人們對於什麼是幸福,人應該過什麼樣的生活還缺乏認識。假設我是個藝術家,我可能會廢寢忘食地做作品,時間上很難控制,我也不想控制。這是很自然的。但如果僅僅是為了薪金來付出這麼多的時間,我認為就是一個生活觀念的問題了。

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能支配的自由時間。按照現代生活的趨勢,休閑的時間在生活中占的比重越來越高,這是整個社會的趨勢。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為謀生而工作的時間在縮短,更多的時間應該用來滿足自己的愛好。

我覺得理想的生活是做一份你喜愛的工作,工作本身給你快樂,你覺得在這份工作里,你的創造力、你的能力得到了發展,你的自我認同得到了滿足。然後你擁有休閑的時間,那個休閑時間也可以安排得很充實,滿足你各方面的愛好。

給青年的建議

南都:您在尼采譯文集總序里說,尼采屬於青年,因為青年的特點,一是強健的生命,二是高貴的靈魂。您能否給當代的青年提幾點關於人生的建議?

周國平:我想現在的年輕人生活的壓力是比較大的。首先要面對這個事實。作為一個有作為的青年,解決你自己的生存問題是一個責任,你應該讓你的能力成長到能夠很好地解決你的生活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吃點苦是很正常的,你不要抱怨。

第二點,人生不僅僅如此。你的人生應該更開闊,不要那麼狹窄。你還是要有精神上的理想,要有自己真正愛好的事情。也許你真正愛好的事情現在不能成為你的職業,職業只是你謀生的手段,但是你在謀生的同時不要放棄。你喜歡的事情其實體現了你的能力所在,你的興趣和你的能力一定是一致的。你不要放棄,一定要去發展自己的能力。條件成熟的時候,你可以把它變成你的職業。

另外,我覺得在任何情況下,不管你有沒有你的事業,還是僅僅有一份職業,不管你謀生的狀態如何,謀得好或不好,人還是要有比較高品位的精神生活,要讀書。我也建議要有自己的寫作方式。我是建議大家都寫日記,一個寫日記的人生活是認真的。你會留心自己生活中有意義的段落,你會把它們整理留下來,這個過程實際上也是內心越來越豐富的過程。所以我一直強調,讀書,讀那些優秀的人文書籍,不是學者的事兒,是大家的事兒。寫作,寫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也不是作家的事兒,是大家的事兒。只要你關心精神生活,在乎精神生活,你都會去做。

其他優質文章推薦

問:家裡安排相親,對對方滿意,很久都沒有迴音,忍不住問他,他說感覺不知道聊什麼,我應該主動和他聊他感興趣的嗎?如何看待相親?

周國平: 你說的這種情況,我的直覺是,對方對你不是太滿意,所以很久不迴音。只有對方對你這個人有興趣,也就是有和你談話的興趣,才談得上聊什麼話題的問題。沒有這個前提,你多麼主動尋找話題,也不一定有效。這不說明你不如他,而可能就是沒有緣分。

相親的毛病就在這裡,雙方目的性太強,感情不能自然地發生作用,就很難碰對緣分。

理想的方式當然是自由戀愛,兩人一見鍾情或日久生情,但這要靠運氣......

想知道周國平老師完整回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周國平 的精彩文章:

這樣度過閑暇時間,才是最值得想望的生活
自學畫畫60年,他用一支鉛筆畫出《國家地理》巨制大片,連西班牙國王都向他求畫!

TAG:周國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