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有人說雙縫干涉延遲實驗的結果很恐怖?
現在的雙縫干涉實驗是普通高中物理的基本實驗。可誰曾想到就是如此簡單的實驗,將人類徹底帶入到反常識的量子力學中。
最早的雙縫干涉實驗是托馬斯?楊在1807年做的,在此之前,人們對光的認識受到了牛頓權威性的制約,普遍認為光是一種極小的微粒。
而楊氏雙縫干涉實驗發現光具有干涉性,這就意味著光也具有波動性。
如果我們在兩條細縫的後面,裝上兩個粒子探測器,當粒子探測器工作的時候,我們就知道哪些粒子,是從哪條縫隙中過來的。
但科學家們在做這個實驗的時候,發現了一個難以置信的結果,就是當他們打開探測器,獲知了粒子到底是從哪個縫穿過來的時候,干涉條紋就消失了。
而如果關閉探測器,不知道粒子是從哪個縫隙穿過來的時候,干涉條紋又出現了。
此時,充斥於空間的靜態光粒子就能迅速攫取磁粒子激態能,周圍的靜態光粒子被轉化為震動態光粒子,聚集於磁場或物體周圍,即形成了光源。
磁粒子因為釋放了一半的能量,重新回到基態形式,並保持穩定狀態。
磁粒子的這一特性,使得磁粒子具有良好的穩定性,因此成為粒子的最小結構單位,構成了相對穩定的物體內粒子和磁場。
磁粒子的自轉和周轉的動能之和等於光速動能的特性,也是磁場和粒子內能的貯藏形式和能量來源,同時也是解說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起源和本質的基本原理。
延遲實驗的精髓就在於記錄電子在穿過雙縫後的樣子,由於只有單個電子,所以它穿越任何一條縫隙都能被直接看到,因此屏幕上的波態干涉條紋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粒子態的痕迹,而一旦把記錄電子軌跡的機器關閉,那麼明暗條紋就會馬上出現,一旦開啟機器明暗條紋就會馬上消失。
※去金星僅需100天,去火星則需286天,為何人類都不去金星?
※馬里亞納海溝有1萬米深,那麼1萬米深處的水還是液態的嗎?
TAG:部部為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