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人玩「銀針驗毒」,極大概率造成冤案

古人玩「銀針驗毒」,極大概率造成冤案

古裝劇中,經常能看到「銀針驗毒」的情節——如果飲食中被下了毒,銀針會立刻變黑。

銀針真的可以用來驗毒嗎?

關於「銀針驗毒」的記載

古人確實認為銀製品有驗毒功能。

唐人所著《外台秘要》中,對此有明確記載:

「取銀匙若箸或釵含之,經宿,色黑即是,不黑者非。」

拿銀制的湯匙、筷子或者頭釵,放在死者口中,經過一夜,如果銀製品變黑,即可判定此人為中毒死亡。

南宋的宋慈,在《洗冤集錄》中也寫道:

「若驗服毒,用銀釵皂角水揩洗過,探入死人喉內,以紙密封,良久取出,作青黑色。」

意即是說,仵作驗屍時,把用皂角水洗過的銀釵,插到死者喉嚨中,然後用紙密封。過一段時間取出銀釵,如果呈青黑色,說明此人是中毒而死。

清人王又槐,在《辦案要略》一書中說:

「銀針試毒,必須用真紋銀打成方可信用。」

按照他當師爺期間的辦案經驗,製作銀針的原料,必須是純度很高的紋銀,這樣的銀針才能最好地發揮驗毒作用。

「銀針驗毒」極可能釀成冤案

銀針驗毒,並非古人的憑空想像。

砒霜(又稱「鶴頂紅」)是古代最為常見的毒藥之一,少量服用即可致人死亡。其主要成分為三氧化二砷,可通過燒煉砷礦石獲得。由於提煉技術落後,古人所制的砒霜中,往往含有大量的硫化物,銀製品容易與硫化物發生化學反應,產生黑色的硫化銀。

換句話說,銀針變黑,驗出來的其實不是砒霜,而是砒霜里的雜質。

所以,用銀針驗毒,很多時候是無效的。

一者,如果下毒的人,不使用砒霜,而使用野葛、烏頭等其他毒藥,銀針不會變黑。

二者,自然界中遍布含硫物質,雞蛋、獼猴桃等不少常見食品,都能讓銀針輕易變黑。其中,最可能影響斷案的是所謂「屍臭」(主要成分為硫化氫氣體),「屍臭」會在人死後自然產生,不管自然死亡,還是被殺、中毒,都不例外。

也就是說,銀針沒變黑,不能證明死者未中毒;銀針變黑了,也不能證明死者中了毒。

一個古代仵作,如果完全以《洗冤集錄》《辦案要略》為指導,驗屍時,僅僅憑藉銀針變黑,就判定被害者中毒而死,那最後很可能釀出一樁冤案。

在清末著名的楊乃武冤案中,仵作沈祥給葛品連驗屍,除觀察到七竅流血等現象外,也拿銀針探入死者喉嚨,發現呈青黑色,和宋慈在《洗冤集錄》中對砒霜中毒的描述一致,於是得出了葛品連中毒身亡的錯誤結論。

其實,葛品連實乃患病而死,仵作趕到時,其屍體已經腫脹變異,產生了硫化物,銀針在喉嚨里變黑是正常現象,並不足以證明葛品連中毒。

對「銀針驗毒」的迷信,讓餘杭知縣劉錫彤認定葛品連肯定是被毒死的,遂對其妻葛畢氏施展「燒紅鐵絲刺乳,錫龍灌水澆背」的酷刑,得到了他想要的供詞:葛品連夫妻租住了舉人楊乃武的房子,楊乃武與葛畢氏有姦情,楊在十月初五給了葛畢氏砒霜,讓她毒死葛品連。那些有利於楊乃武的證據,比如十月初五時楊乃武因事外出並不在餘杭城內,則被完全忽略掉了。

近年來,受古裝劇的影響,銀針驗毒的說法廣為人知。「保健養生界」也藉機宣稱,銀製品具有排毒功效,其變黑是吸收了人體內毒素的結果。銀飾品、銀器皿被宣傳成了「祛濕排毒」的神器。

其實,如上文所說,銀製品變黑的主要原因是和硫化物發生化學反應。空氣、汗液等含有一定量的硫,銀飾品佩帶的時間久了,和這些東西相接觸,自然會變黑,並不是他們吸收了什麼毒素。

綜而言之:(1)在古代,由於提煉技術落後,使砒霜中留有硫化物,可使銀針變黑;(2)用銀針驗毒,極大概率造就冤案;(3)所謂銀飾排毒之說,更是無稽之談。

參考資料:華東政法學院語文教研室選編《法古文選》(1982年)、丁永林《院外醫學雜談》(山東大學出版社2015年)、果殼Guokr.com《讓一部分人先法醫起來》(浙江大學出版社2017年)、霍斌《「毒」與中古社會》(陝西師範大學2012年)、湯茜《中國古代仵作生態研究與歷史觀照》(西南政法大學2012年)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短史記 的精彩文章:

黎元洪不是「床下都督」,他的重要性被低估
雙休日,是如何在中國落地的?

TAG:短史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