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終極對決!約翰遜大概率登上英國首相之位,但或成為第二個梅姨

終極對決!約翰遜大概率登上英國首相之位,但或成為第二個梅姨

當地時間6月20日,英國保守黨領導人競選最終輪兩人名單出爐。

英國前外交大臣約翰遜(Boris Johnson)和現外交大臣亨特(Jeremy Hunt)將角逐下任首相之位,這也是一場強硬脫歐派和前任留歐派的對決。

約翰遜從特蕾莎·梅辭職起便是新首相的最熱門人選,並在四輪競選中均以超過百張的高票數一騎絕塵。亨特近年的脫歐立場也比梅更堅決,在最終輪以兩票之差險勝環境大臣戈夫(Michael Gove)。

對於最終競選結果,歐洲開放智庫(Open Europe)政策分析師威爾什(Dominic Walsh)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約翰遜幾乎確定會贏得首相之位了,因為最後一輪競選取決於全體保守黨人投票,而他在黨內的支持率很高。」

對於約翰遜的脫歐策略,牛津經濟研究院經濟學家古德溫(Andrew Goodwin)表示:「儘管他在10月31日的脫歐最終期限上展現強硬立場,但這一承諾很難遵守,我們仍認為再次延遲脫歐是最後可能的結果。」

英國獨立智庫「變革歐洲中的英國」副主任阿什伍德(Simon Usherwood)則對第一財經記者稱:「所有候選人的脫歐立場雖然比梅強硬,但並不極端。這再次證明目前的脫歐僵局根本原因不在梅,而是結構性的問題,約翰遜上位改變的是首相風格,而不是本質。」

「請約翰遜準備好」

約翰遜在第五輪投票中獲得超過保守黨議員半數的160張選票,而亨特獲得了77票。在最終輪名單揭曉後,亨特表示:「請約翰遜準備好。」

有趣的是,兩者都是被美國總統特朗普點名表揚過的候選人,而最後一輪落選的戈夫則不被特朗普看好。本月初特朗普對英國進行國事訪問時,曾在記者會上這樣說道:「我認識鮑里斯(約翰遜),我喜歡他,我已經喜歡他很長一段時間了,我認為他將在這份工作中表現得很好。我也認識傑瑞米(亨特),我認為他也能表現得很好。我不認識邁克爾(戈夫),他會有好的表現嗎?傑瑞米,你來告訴我。」

雖然約翰遜和亨特都表示要幫助英國實現脫歐,但其立場稍有不同。從過去半年的三次關鍵投票結果來看,亨特作為內閣成員無一例外投了贊成票,而約翰遜則在前兩次中投了反對票。阿什伍德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從對某些脫歐選項的態度來看,亨特的立場也比約翰遜稍「軟」一些。他稱:「二者都反對二次公投,認可無協議脫歐不應被排除,但在再次延期脫歐問題上,亨特比約翰遜更清楚地表達了贊同的觀點。」

此前,亨特表示,如果保守黨試圖在今年秋天推動無協議脫歐,無異於是「政治自殺」。但約翰遜在宣布參選時表示,無論如何都會在萬聖節前離開歐盟。

不過,古德溫認為,在競選活動中候選人會極儘可能討好選民,但一旦選舉落下帷幕,新首相面對的困難將截然不同,並可能對競選中的承諾讓步。他稱:「至關重要的是,議會政治意味著新首相將與梅一樣走鋼絲,且容易收到任何一方的挑戰。而且如果面臨另一場大選,想要留住權力還要經歷一場艱苦鬥爭。最好的辦法是避免衝突。」

根據安排,正式的競選將從6月22日在西米德蘭進行的面對面辯論開始,屆時,16萬名保守黨黨民將以郵寄投票的方式對二者進行選擇。整個過程將持續一個月,在7月22日揭曉票選結果。

在市場反應方面,亞洲早盤英鎊上漲0.06%至1.2709。

約翰遜處境微妙

在約翰遜的競選演講中,他明確指出在10月31日按時離開歐盟的重要性,並稱理想情況是重談脫歐協議,但也會將無協議脫歐作為「談判的重要工具」。此舉獲得了強硬脫歐派的一致支持,也同時吸引了更溫和的、反對無協議脫歐的保守派議員。

然而,古德溫在發給第一財經記者的郵件中表示,約翰遜的理想情況並不會實現:「任何嘗試重新磋商脫歐協議主題內容的行動都會大概率失敗,我們看不到任何歐盟願意這麼做的證據,但協議可能會有表面上的變化。我們認為議會在10月通過脫歐協議的概率只有25%。」

與此同時,無協議脫歐也並不會成為保守黨新政府的策略。古德溫稱,這樣會導致新內閣面臨且輸掉不信任投票,而失去權力的恐懼會讓約翰遜遠離這一選項。

約翰遜可能也意識到了這一點。「約翰遜在是否延期脫歐的問題上立場不確定性有所上升,因為就在本周的電視辯論中,約翰遜被要求承諾在10月底離開歐盟時卻沒能做出保證。」阿什伍德表示,「在整個競選過程中,保守黨議員們的立場都在滑向非極端的方向。」

古德溫表示,最後可能的情況是,約翰遜發現自己落到和梅相似的處境,面對的是一個既無法就脫歐協議達成一致、又強烈反對無協議脫歐的議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乾照光電獲南燁實業再度舉牌,合計持股達17.36%
防範個體風險演變,監管出手化解非銀流動性壓力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