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瀉別盲目服用抗生素,五種「拉肚子」要儘快看醫生
腹瀉是一種常見癥狀,俗稱「拉肚子」,是每天排便次數超過3次,糞質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過200克。
除了大便次數增多等癥狀,腹瀉患者還可伴有噁心嘔吐、腹痛腹脹、發熱、便中帶黏液、膿血以及里急後重等。嚴重的或持續性腹瀉,還可出現頭暈、心慌、口乾、尿少、乏力等脫水表現,甚至出現電解質失衡、心律失常、休克等。
導致腹瀉的原因有多種
按照病程,腹瀉可分為急性腹瀉和慢性腹瀉。急性腹瀉病程小於3周,超過3周則為慢性腹瀉。
急性腹瀉常可分為感染性腹瀉和非感染性腹瀉。
感染性腹瀉可以是散發的,也常有暴發的。腹瀉患者出現大便帶血,伴有腹痛、發熱等癥狀,糞便檢查有紅細胞、白細胞,常提示感染性腹瀉。引起感染性腹瀉的病原體包括細菌、病毒、寄生蟲、真菌等。
非感染性腹瀉,一是由於受涼,胃腸道受寒冷刺激後蠕動加快,進食的水分和食物來不及消化吸收;二是由於進食過多,胃腸難以消化所導致。通常情況下,非感染性腹瀉經數次排便後一般可自愈。
某些非感染性腹瀉與感染性腹瀉癥狀相似,可伴有腹痛及血便等,特別是持續時間較長者,需考慮炎症性腸病、憩室炎、缺血性腸炎等病因。
此外,還需要考慮藥物相關腹瀉,如抗生素、二甲雙胍等藥物所致。
慢性腹瀉可能是器質性疾病、功能性疾病,可涉及多個系統,需要及時就診,以免延誤病情。
腹瀉治療別盲目使用抗生素
腹瀉輕症患者,可在家中治療,繼續清淡飲食,最重要是防止脫水。如果口乾、尿量比平日減少即存在脫水,輕者可口服米湯加鹽、糖鹽水、口服補液鹽。
如果上吐下瀉、坐起或站起時頭暈、眼前發黑、明顯口乾及尿少、皮膚髮花、四肢冷等,趕緊去醫院。在家治療3天以上癥狀無緩解者,也應及時就診。
除了及時就診,患者要做到避免濫用抗生素。很多患者一腹瀉就自行服用「氟哌酸」等抗生素,這是一個很大的誤區。「氟哌酸」屬於喹諾酮類藥物,可影響軟骨發育,不推薦18歲以下孩子使用。另外,「黃連素」具有一定抑菌效果,但不能用於遺傳性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G6PD)缺乏患者,可能誘發溶血性貧血。
對於非感染性腹瀉和病毒性腹瀉,一般不需要使用抗菌藥物。盲目使用抗生素,可破壞腸道正常菌群、增加肝腎功能損害的風險。
5種腹瀉存重大隱患應及時就醫
需要提醒的是,以下5種腹瀉,必須儘快看醫生。
1.急性腹瀉,伴有頻繁嘔吐、發熱、劇烈腹痛,或伴有頭暈、心慌、口乾、尿少等脫水表現者。
2.急性腹瀉,48小時內未見緩解者。
3.腹瀉伴有黏液血便者或黑便者。
4.慢性腹瀉,但同時具有結直腸息肉或膽囊切除術病史,或結直腸癌家族史的患者需要警惕。
5.既往長期便秘患者,近期出現大便習慣或性狀改變,出現腹瀉。
預防腹瀉重在把好「入口」
預防腹瀉,首先要保持雙手衛生。飯前便後、從公共場所活動或購物回家後,一定要先認真清洗雙手。
注重廚房用具和餐具的清潔,冰箱定期清洗和消毒。加工食物的刀具和餐具要生熟分開,不能混用。
冰箱食物尤其需要生熟分開,避免被一些「嗜冷怕熱」的細菌污染。冰箱冷藏室內的肉類最好不要超過2天,蔬菜最好不要超過5天。食物要煮熟煮透。
不要食用不新鮮、不潔凈的瓜果、變質或過期的水和食物。衛生條件不達標的水產品及海產品極易導致細菌或寄生蟲感染,一定要多加小心。
避免濫用「排毒」「養顏」等含有中藥瀉劑成分的藥物和保健品。
加強鍛煉,提高身體素質,治療潛在疾病。
(吳小琴,據生命時報)
【我們只提供經專業記者編輯采編的靠譜內容,恭請您在此訂閱,或移步關注大眾衛生報微信公眾號「dzws001」,獲取更多實用健康衛生資訊】
※小小體溫計種類卻繁多,教您選購和使用的要點
※科學家在世界頂級糖尿病大會告訴世人飲食控糖的最佳方法
TAG:大眾衛生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