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管培俊:把高教領域「放管服」改革進行到底
「放管服」改革是黨中央國務院推進全面深化改革戰略布局的先手棋。2017年,經國務院同意,教育部、中央編辦、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聯合印發《關於深化高等教育領域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的若干意見》。推進「放管服」改革,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向地方和高校放權,鬆綁減負、簡除煩苛,激發學校辦學活力,調動廣大教學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關於高校用人權,五部門文件明確提出,「改革高校編製及崗位管理制度」,「積極探索實行高校人員總量管理」,並確定「教育部會同中央編辦、財政部等相關部門制訂高校人員總量核定指導標準和試點方案,積極開展試點」。201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進一步強調,要「深化教師管理綜合改革,切實理順體制機制」。中央文件指明了方向。五部委「放管服」改革20條意見開了一個好頭,使高校受到極大鼓舞。但是文件出台已近兩年,人們翹首以盼的「高校人員總量核定指導標準和試點方案」尚未出台,「積極開展試點」也未見付諸行動。一些地方反映高教領域編製管理和用人改革,由於缺乏上位政策配套,仍然舉步維艱。放管服改革面臨不落實、不到位、不配套、不銜接的問題,必須進一步採取有力措施加以推進。
改革開放40年,尤其是十八大以來,高等教育的巨大成就舉世矚目。教師隊伍建設也取得了顯著成效。我國高等教育總體上達到中上等水平。但面對新時代的要求和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我們無法迴避教師人才隊伍建設仍然存在的不均衡、不充分、不適應的問題。在教育發展的總體格局中,教師素質水平仍然是弱項,教師資源的配置仍然是制約教育內涵式發展的短板。要實現「有質量的教育公平」,促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必須補齊這個短板。實現雙一流建設和教育現代化2035目標,在很大程度上將取決於教師人才隊伍建設的進程。長期以來,教育系統治事用人面臨體制機制性障礙。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講話中明確指出:對學校管的還是多,還是細,活力出不來,該政府出面為學校排憂解難的服務又不到位。對學校人財物的管理涉及多個部門,有些是延續多年的老政策老辦法,這個問題要系統解決。仔細領會中央有關文件精神,深感切中時弊。多年來推進教師人事改革,痛感改到深處是體制,改不動也是體制。體制機制不順、支持不夠。一些地方急功近利、見物不見人,教師隊伍建設缺乏緊迫性。學校和教育部門面對體制性障礙回天無力。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是教師隊伍建設的體制機制創新,不是業務層面的一般舉措;改革是系統規劃,全面改革,整體解決,不是單項舉措、零敲碎打。改革攻堅必將聚焦「最後的堡壘」,衝破體制機制障礙。同時,社會保障體系也為全面深化改革創造了政策環境。改革不僅十分緊迫,而且具備了現實可能。我們有充分的理由加快改革,而沒有一條理由懸置擱置,或繞道而行。放管服改革,中央部門首先要帶頭。高等教育放管服改革,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從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高度」出發,而不能只從部門工作邏輯出發權衡利弊,各自為政、畫地為牢。要從學校編製、崗位、工資管理等關鍵環節具體改起,相關部門形成合力。該放的放到位,該管的管到位,該服務的做到位。
因此,提出如下建議:
加快推進高等教育領域「放管服」改革。中央編辦、財政部等相關部門抓緊研究制訂、儘快出台高校人員總量核定指導標準和試點方案,積極開展試點。
高等教育領域「放管服」改革要總體設計、分步推進。中央《關於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早已明確要「保障落實用人主體自主權」,「對符合條件公益二類單位逐步實行備案制管理」。推進高校編製管理改革,要採取漸進策略,落實和深化人事放權。第一步:「實行政府總量控制,學校自主管理」。實行高校人員總量管理。政府向學校放權,學校向院系放權。第二步:政府部門備案,學校自主管理。前置審批改為備案監管。使高校具備真正的用人自主權,自主確定人員結構,自主聘用教師,釋放學校活力。
建議設立高校教師人事改革試驗區。從關鍵環節突破,從「雙一流」建設高校或教育部部屬院校開始,從改革人員編製、崗位設置、工資總額管理開始,改「審批」為「監管」,使高校真正具備用人自主權。改革是必需,因為高校終究是一個高度依賴教學科研基層組織活力和教師個人創造活力的學術機構;改革是可行的,因為大學組織本質是一個具有自我發展和自我約束機制的理性組織。
狠抓「放管服」改革督查問責。不僅要督查地方、學校,也要督查相關部門。對執行不力不作為的嚴肅問責,對落實改革舉措「推諉懸置」的嚴肅問責。要有強有力的制度化監管措施。績效評價、督查督導要將教師隊伍建設作為關鍵指標和重點內容,不要將教師隊伍的弱項短板輕輕放過。
作者:管培俊,系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原副部長級專職委員、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國家督學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