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你可能猜不到結果的六款大牌降噪耳機面對面PK

你可能猜不到結果的六款大牌降噪耳機面對面PK

轉載自:月亮斯坦 發燒齋

當下最熱門的六大降噪耳機面對面PK!

降噪耳機的熱度其實從三年前甚至更早就開始了。

只不過那時候,關注這種東西的大概也只有數碼和耳機發燒友,普通大眾是沒什麼概念的。一般人知道的品牌,大多也就是BOSE、索尼。所以,兩年前我寫過一篇對比評測,就叫《QC35還是不是最好的藍牙降噪耳機?》

兩年後的現在,情勢則完全不同了。隨著一系列社會事件(比如飛機上開放使用手機)的出現,很多人突然感覺周圍變得越來越喧囂。你當然可以佛系地對待這一切,但大多數時候,這很難。

做不到心如止水?這時候就要請出降噪耳機了,它可以在任何時候還自己一片安靜。如果它還有優秀的音質,就會更加令人愛不釋手。在兩年前的哪篇文章中,我曾經對比了當時的四大天王。如今,他們各自的接班人也都氣勢洶洶地回來了。這一次,形勢會有變化嗎?

你可能猜不到結果的六款大牌降噪耳機面對面PK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01

BOSE QC35II

在兩年前的那篇文章中,我曾經說「之所以先寫BOSE,是因為它被當成了降噪耳機的一種跑分標準」。而這句話放在兩年後的今天,我覺得仍然適用。

你可能猜不到結果的六款大牌降噪耳機面對面PK

但這並不意味著QC35II仍然可以俾睨天下。事實上,在過去的三年中(QC35一代發布會2016年年中),BOSE在降噪耳機的迭代上幾乎用「小碎步」來形容。QC35II的外形和一代幾乎毫無區別,功能上也只是增加了可調降噪的功能,以應對市場上對「環境音模式」的需求,以至於有人認為本質上可以看成是軟體升級。這使得在兩年後的今天,這款產品帶給我們的衝擊遠沒有一代那麼大,甚至在對手大踏步前進的時候,有種岌岌可危的感覺。

好在,QC35一代的底子還在。即便在2019年,對於不喜歡折騰的用戶來說,QC35II其實也是個不會出錯的選擇。其中的精髓就是:平衡。

你可能猜不到結果的六款大牌降噪耳機面對面PK

降噪和音質很平衡。QC35II增加了降噪效果調節,全開降噪時,能夠獲得比絕大多數降噪耳機都優秀的靜謐效果——在這方面,即便在兩年後的今天,QC35II仍然是第一梯隊的,也是它安身立命的重要武器。半開降噪時,它能獲得現在流行的環境音效果,避免漏掉可用的語言提示信息。在機場、火車站這種場所,用一次就知道它的價值何在,商務人士應該心有戚戚焉。

音質本身也很平衡。雖然它僅僅支持SBC和AAC兩種藍牙編解碼格式,但在調音上確實能符合大多數用戶的胃口——流行、搖滾,聽起來都很宜人:中頻的厚度、低頻的量感恰到好處,不臃腫不悶,高頻儘管有一定毛刺不夠順滑,但對很多人來說也許不是缺點,反而增添了一定的刺激感。不過,如果你追求的是聲場、細節這一類Hi-Fi元素,QC35II就不那麼擅長了,其實本身BOSE也不是一個Hi-Fi品牌,它的聲音風格,更偏向於家庭影院多一些。

你可能猜不到結果的六款大牌降噪耳機面對面PK

這裡要專門提醒一點:不少對音質有潔癖的用戶,會認為降噪耳機關閉降噪後音質會略好那麼一丟丟,理由是「直通少了失真」,但對QC35II,這並不適用。

我的耳朵告訴我,全開降噪模式下,實際上QC35II的聽感會更好,低頻更強勁,中頻也豐滿些。也就是說,在打開降噪後,BOSE並不是只降低噪音而已,更優化了聽感表現(感覺像是加入了默認的均衡器設置)。當然,BOSE不希望你關注這種細節,你只需要記得,打開降噪的時候,其實是QC35II最好聽的狀態,就夠了。

其實這也是BOSE一貫的哲學。比如SoundLink mini這款音箱,在小音量時,它豐滿的低頻會令第一次聽到的人大呼過癮,但調大音量後,這種感覺反而會淡很多。BOSE內部的DSP會自動對聲音進行調整,QC35II也不例外。

你可能猜不到結果的六款大牌降噪耳機面對面PK

佩戴的操作也很很平衡。寬大的耳罩,柔軟的頭梁填充,適中的重量,都讓這款產品在長時間使用時仍然能保持不錯的舒適度。而操控按鍵的設定也很清晰易懂,幾乎可以遵循直覺來操作,以往用過BOSE產品的用戶更不會有任何障礙。

由於有QC35的珠玉在前,這個QC35II並不會讓你眼前一亮,但對大多數人來說,也絕對不會犯錯。它以最簡便的方式,提供了一個符合大多數人的需求,這就是安身立命的武器。

你可能猜不到結果的六款大牌降噪耳機面對面PK

當然,對於BOSE的擁躉來說也不用著急,因為BOSE逼急了也會放大招。在撰寫本文的同時,BOSE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推出了全新的降噪耳機,不但造型大變,連型號也變成了NC700,一副拋棄過往重新開始的姿態。

NC700表現如何不得而知。所以,迄今為止QC35 II仍然稱得上是「BOSE最好的降噪耳機」,只是,它的對手們已經大踏步趕上。

02

索尼WH-1000XM3

要說市場上誰能與BOSE的降噪信仰抗衡的話,那一定是索尼了。早在2016年,索尼就以一款MDR-1000X活活切了一塊BOSE的大蛋糕,但似乎BOSE卻一點沒有緊迫感。反觀索尼,在BOSE擠牙膏的同時,索尼已經默默推出了三代產品。對比BOSE QC35 II,這款1000XM3可以說走心不少。

其實1000XM3在外形上的變化也並不大,兩個降噪麥克風在左右耳上分別開了「天窗」是其最顯著的特徵。不過,在我看來也是槽點之一:這兩個「天窗」看上去就像臉上的兩道疤痕,為什麼不能將其隱藏起來呢?

你可能猜不到結果的六款大牌降噪耳機面對面PK

和BOSE「隱藏技術細節」的哲學不同,索尼這次花了很大的篇幅來介紹1000XM3的技術進步。索尼甚至專門為這款產品開發了一個專用的晶元QN1,將降噪處理器、DAC和耳放全部集成其中,更擲地有聲地喊出了「降噪能力提升四倍」。其結果就是,1000XM3在降噪能力上終於超越了QC35II,尤其是低頻的降噪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在大多數場合,它都能讓你周圍的環境噪音瞬間「虛化」。並且,1000XM3關於降噪的細碎功能特性也許是所有耳機中最多的,什麼「智能降噪」、「修正氣壓」之類,喜歡研究的人,也許會覺得它比其他產品更值。

你可能猜不到結果的六款大牌降噪耳機面對面PK

環境音模式也有很強的實用性。如果你不理解「關閉降噪」和「環境音模式」有什麼不一樣,1000XM3可以讓你立刻感受到兩者的差別。「環境音模式」下,1000XM3在保持對語音直通的同時,仍然會消除「轟隆隆」的低頻噪音,在飛機上使用過一次就知道,真是太好用了。

你可能猜不到結果的六款大牌降噪耳機面對面PK

降噪過關了。音質呢?遺憾的是,1000XM3的音質並不是現在的冠軍。在兩個老炮——森海塞爾PXC550和AKG N700NC面前,1000XM3占不到絲毫便宜。甚至相對於第二代,它的音質會有些許的倒退。

主要的問題是,中低頻的量感有些過多,而且控制力不佳,導致音色過暖,聲音有些悶,低頻也有點轟頭,要知道第一代1000X可是當時裡面解析不錯的耳機,但到了1000XM3,卻完全喪失了這種優勢。當然,1000XM3聽流行和搖滾之類也還是不錯,但也僅限於此了。

你可能猜不到結果的六款大牌降噪耳機面對面PK

不過若你單看技術參數,可能又會是另一種感覺,因為 1000XM3給你提供了很多略顯「花哨」的東西:

一個是DSEE HX——跟價格兩萬五的金磚是一樣的,意在補償壓縮格式丟失的高頻細節,但明眼人都知道,這就跟圖像的插值一樣,實際上並沒有什麼用。

其次是裝備了另一種音效模式——VPT虛擬環繞聲,這最早可以追溯至2002年的MD10周年紀念版的兩款機型,顯示出索尼在Walkman和音頻領域十足的積累。在這方面,確實是任何品牌都無法比擬的。道理其實是這樣的:你可以不用,但不能沒有。即便不用,但多一項功能,心裡也免不了會美滋滋。

你可能猜不到結果的六款大牌降噪耳機面對面PK

歪個樓,在索尼的音頻產品中,VPT最早出現在這款產品上

實話實說,搞了這麼多複雜的東西,其實也沒能做到當今降噪耳機的音質王者,實在是有些可惜。所以,對於所有的耳機,甚至是所有的音頻產品,最好不要「盲狙」,用耳朵收貨才是最靠譜的。

但話又說回來,索尼在1000XM3上投入的心血還是有回報的,相比它最大的競爭對手QC35II,1000XM3做到了幾代產品對決中最沒有爭議的「超越」,尤其是,在BOSE的基本盤——降噪效果上,也實現了超越。另外,它的佩戴舒適感也提升甚多。第一代產品時我曾經吐槽過它的重量,而1000XM3已經改善很多,佩戴舒適感也幾乎能與QC35II媲美了。

儘管音質的表現讓人有些失望,但或許也是期望值太高的緣故。綜合來看,稱它為當下最好的降噪耳機應該並不是誇大其詞。但是,這個位置又能坐多久呢?

03

森海塞爾PXC 550

比BOSE更加穩坐釣魚台的,則是森海塞爾。BOSE好歹還推出了一款QC35II,而僅憑一款PXC 550,森海塞爾已經賣了快三年了。儘管森海還有個Momentum系列的藍牙降噪耳機,但對於大多數森海的粉絲來說,可能PXC 550才是正統的森海本色。

你可能猜不到結果的六款大牌降噪耳機面對面PK

但另一方面,你卻不得不佩服森海的超前眼光——即便到今天,PXC 550的很多特性仍然毫不落伍。在我看來,當下降噪耳機的幾個重要特點:App調節、觸摸控制、更高規格的編解碼支持……這些流行的元素,PXC 550其實早已將其收入囊中。再加上森海塞爾一貫的音質表現,也難怪森海塞爾沒有推陳出新的動力。

音質真的堪稱上乘。在試聽完之後,你很容易發現,比起BOSE和索尼那種為流行優化的設定,PXC 550明顯要寬泛得多。從流行到古典,從搖滾到爵士,PXC 550絕對會是更兼蓄並包的那個。聽流行或許區別不大,甚至索尼和BOSE的低頻表現會更討好耳朵,但聽古典或者電影原聲這種「一會兒聲音大、一會兒聲音小」的音樂,PXC 550明顯更有氣場:動態範圍更大,聲場更優秀,對於微弱信號的細節表現,也有著更超人一籌的實力。

你可能猜不到結果的六款大牌降噪耳機面對面PK

當然,其代價就是,它的降噪效果,比起BOSE和索尼,要差一截。其實PXC 550的低頻段降噪還是不錯,消除類似「轟隆隆」的這種低頻噪音也還是比較明顯的,主要的差距在於中高頻段。甚至於,在中高頻段,你還能注意到底噪。

在兩年前的哪篇文章里,我提到過PXC 550降低了降噪能力,是為了保留音頻信號中的微弱細節,避免降噪系統「一刀切」。原話是這樣的:


「犧牲了一些底噪的PXC550,換來的就是聽感上的提升了。這聽起來似乎很扯淡。底噪大了,聽感卻更好?其實這個道理,就跟那種過度降噪而糊成一片沒有細節的夜景照片其實並不受歡迎一樣,對於細節和底噪這個蹺蹺板,寧可有點底噪,也絕對不要悶」。月亮斯坦,公眾號:發燒齋QC35還是不是最好的藍牙降噪耳機?

兩年後的今天,我仍然持這樣的觀點。

當然,我無意為森海洗地。但我覺得,它的設計思想和出發點,甚至最適用的環境是跟BOSE和索尼的兩款產品有所區別。對於降噪耳機來說,音質和降噪是蹺蹺板的兩端,不同的品牌有著自己的權衡,對於1000XM3來說是強力降噪,對於PXC 550來說則是音質優先,這是品牌的哲學問題,也讓產品變得不那麼同質化,其實是件好事。

還有一個問題,PXC 550的造型顯得比較楞,佩戴舒適度也要差點,更是這幾款產品中唯一採用旋轉耳罩方式來開關電源的。這在初次使用時,伴隨著「咔嗒」一聲,會讓人感覺很脫俗,但是卻讓人很擔心它再長時間使用後的牢固度。而且很多時候,這種操作其實也增加了不必要的損耗。比如說拍攝PXC550的過程中,會多次讓耳機進入工作狀態——完全沒有必要。

你可能猜不到結果的六款大牌降噪耳機面對面PK

04

B&O Beoplay H9i

B&O旗下的Beoplay H9i,這也是六款裡面最貴的耳機,接近4000塊的價格,即使比原價的BOSE和索尼,也貴出了1000塊。

你可能猜不到結果的六款大牌降噪耳機面對面PK

貴得有理由。如果你有H9i在手,請一定好好觀賞一下無與倫比的頭梁和轉軸。從外觀上,H9i你看不到任何螺絲,而且伸縮頭梁阻尼適中又無比順滑。實際上這也是B&O的老本行了。在快20年前的一款掛耳式的A8上,很多老燒友就體會過這種B&O的這種「神技」,僅此一項就為H9i加分不少。

同時,H9i也是這六款產品中唯一採用圓形耳罩的,加上鋁製機殼細膩的表面,從任何角度看都有光芒四射的感覺,可辨識度極高。可以說,H9i絕對可以讓「不了解耳機的人也能感知到這是一款貴价產品」,而這並不是所有產品都能輕易實現的(PXC550哭暈在廁所)。

你可能猜不到結果的六款大牌降噪耳機面對面PK

儘管外形變化不大,但相比之前的H9,H9i在降噪和音質上都加強了,或許B&O也意識到,在降噪耳機這個強敵環飼的市場,光靠「奢華感」已經不足以說服用戶了。其中,降噪麥克風數量增加了,能更好地捕捉到周圍的噪音,更把這些麥克風很好地隱藏起來了——給1000XM3做了很好的榜樣。同時,H9i升級到了第三代主動混合降噪系統,也增加了「環境聲模式」——被稱為透明模式。

但實話實說,H9i的降噪效果仍然有限。同樣,它降噪效果最好的是低頻段,對於中高頻段,甚至需要反覆開關來實現更明確的感知。在不是太嘈雜的場合,H9i的降噪能力也可以接受,但在噪音較大的場合,它明顯就會跟BOSE和索尼拉開差距。實話實說,對於這麼貴的一款產品,我們理應對它的降噪能力有更高的要求。

是的,H9i的降噪效果仍然不夠明顯,除了電路和演算法以外,也許那個獨特的耳罩要背鍋:H9i的耳罩是圓形,上下距離較窄,佩戴時並不能像其他產品那樣將耳朵完全包裹住,做到一種良好的、嚴絲合縫般的隔離效果,這也就損失了一定的物理降噪效果。尤其是對於耳朵較大的用戶,更是如此。在這裡,降噪效果向造型和顏值妥協了。

你可能猜不到結果的六款大牌降噪耳機面對面PK

音質上的變化則在於,H9i加強了低頻。它採用了新的低頻單元,低頻的量感和厚度都較前作H9來得優勝。來但本質上B&O並不是以一個以低頻著稱的品牌,即便如此,H9i的聲音風格仍然算得上「矜持」,並不是那種「動次打次」的風格。但全新的低頻單元的引入,也讓H9i不會被認為「偏科」,或者是「無聊」,而且,似乎你仍然能從某些曲目,比如鋼琴獨奏、輕音樂和弦樂合奏上,尋覓到一點點的、不食人間煙火般的貴氣,這一點,跟BOSE的美式爆米花,區別很大。

你可能猜不到結果的六款大牌降噪耳機面對面PK

但從規格上來說,H9i也有退步的,上一代的H9支持AptX連接,而H9i則倒退到了只支持SBC和AAC連接,這一點實在讓人匪夷所思。也許是為了規避高通的專利?對於iPhone用戶,這其實也沒什麼區別,但對於安卓手機用戶,這會帶來一點點心理上的不爽。

你可能猜不到結果的六款大牌降噪耳機面對面PK

另外還有一個問題,H9i只能通過帶的App進行連接,而無法在手機的藍牙設置里直接和手機配對。從好的方面說,這是一個提醒你「耳機還有很多功能未開發」的絕佳手段,但確實讓人產生了一種「被綁架」的感覺。將簡單問題複雜化,很多人是要吐槽的。

05

B&W PX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開始流傳一個音響品牌裡面的「3B」的說法:BOSE、B&O,以及B&W。其實在我看來這更像是帶節奏(沿用了作曲家裡面的3B概念:Bach巴赫、Beethoven貝多芬、Brahms勃拉姆斯),因為實際上,這三個品牌的感覺相差很大。BOSE並不是一個Hi-Fi品牌;而B&O則是以奢華、設計感著稱;唯獨B&W,實際上才是根正苗紅的Hi-Fi品牌,甚至把它歸入Hi-End品牌也不過分,甚至在很多錄音室里,B&W的800也是當仁不讓的監聽音箱。

所以作為一個燒友,對PX這款降噪耳機是保有非常高的期望的。我不求它降噪有多出色,但求它的音質能Hi-Fi。But,PX的音質,怎麼讓人評價呢?也許是「分裂」?

你可能猜不到結果的六款大牌降噪耳機面對面PK

打開降噪的話,一耳朵下去就會發現,PX的音質跟幾乎所有的降噪耳機有很大的不同。簡單來說,它的中頻表現不錯,但卻沒高頻沒低頻,聲音顯得非常乏力。甚至,在使用PX時,為了讓聲音豐滿些,我不得不開大音量。其實PX的降噪效果還是不錯的,低頻噪音過濾得很乾凈,但鑒於打開降噪後的這種音質表現,我沒法不認為PX有點取巧,像是削弱了高頻和低頻來達成一種降噪效果。

這種聲音,大概只適合聽人聲,而且是那種「伴奏比較少的」發燒人聲。這種情況下,PX的中頻還是能給人一定的好感的。但歌路太窄,對於一款耳機來說,顯然也不是什麼好事。

你可能猜不到結果的六款大牌降噪耳機面對面PK

好在,如果關閉了降噪,PX的聲音會變得好聽很多。細節明顯上去了,聲音也豐滿了,儘管它的音色仍然是圓潤、鬆軟緩慢的英國聲。但是,距離我期待的Hi-Fi,仍然有距離,至少,論音質表現,我會更加傾向於森海的PXC 550和AKG N700NC,或許做音箱和耳機還是有差別的。要想好好地體會PX,你也要強迫自己慢下來,不要追求感官刺激,而是要用來聽味兒。

所以你會發現,在音質的設定上,B&W和BOSE完全相反。B&W是打開降噪音質劣化明顯,而BOSE則是打開降噪後音質反而變好。你能看出兩個廠家的哲學:BOSE是希望你多打開降噪使用,而B&W則更希望你關閉降噪,欣賞更純正的聲音。但作為降噪耳機,BOSE的這種設定顯然更有大智慧。

另外不得不提的是,PX有個特點,即便你用有線連接,也必須要開機才能使用,無法完全作為一款無源耳機來使用。這也就意味著,當電池沒電時,PX就只能被當成玩具。

你可能猜不到結果的六款大牌降噪耳機面對面PK

好了,再來說說好的,在造型設定和做工上,除了耳機不能收折之外,B&W PX顯然挑不出毛病,不同材質的搭配組合也很有高檔感。若論顏值,我覺得B&O H9i和B&W PX明顯高於其他產品——更有藝術氣息,而不是那種流水線生產的工業品。附帶的那個攜帶盒也給人這種感覺,它是這些耳機中唯一一個採用軟質材料的,並且還有菱形花紋,絕對是花了功夫的。而且,在藍牙連接的編解碼協議支持上,PX也是僅次於索尼1000XM3的,支持到AptX HD。只不過,從聽感上來講,似乎這並沒有佔到先手。

你可能猜不到結果的六款大牌降噪耳機面對面PK

好在PX也只是B&W的第一款主動降噪耳機,降噪的完成度其實已經很高了,音色的調整對於B&W想必會更加輕車熟路,那麼,PX的下一代產品,會不會成為這個市場上真正的殺手鐧產品呢?

06

AKG N700NC

聽了不到1分鐘,我就斷定,這是個狠角色。而且,聽得越久,它更在一定程度上還讓我對藍牙耳機的編解碼支持度產生了懷疑。不同格式(SBC/AAC/AptX/LDAC)的連接,對音質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你可能猜不到結果的六款大牌降噪耳機面對面PK

請看這幾個耳機的藍牙連接截圖。在我的華為Mate10里,索尼1000XM3採用最高端的LDAC連接,B&W PX次之,採用AptX HD,森海塞爾PXC550採用AptX,剩下的三款產品——包含N700NC在內,只採用最基本的SBC和AAC連接。但結果,音質最好的,卻是N700NC。

你可能猜不到結果的六款大牌降噪耳機面對面PK

你可能猜不到結果的六款大牌降噪耳機面對面PK

你可能猜不到結果的六款大牌降噪耳機面對面PK

你可能猜不到結果的六款大牌降噪耳機面對面PK

好在哪裡?它的低頻下潛之深,讓人印象極為深刻。用N700NC聽很多曲目,你都能發現很多之前完全沒有注意到的低頻細節——不是像《渡口》那種刻意敲給你聽的,而是作為整首歌編曲的基石,用來讓聲音更豐滿的。在一般的耳機上,你可能根本無法察覺,但在N700NC上,它們會顯示出極強的存在感。甚至,這個低頻下潛甚至都不需要你聽歌,開機的那一聲類似賽車引擎的效果音,便足以能讓你感覺到不凡了。我甚至可以說,它的低頻下潛,比它更貴的有線耳機都不一定能企及。

你可能猜不到結果的六款大牌降噪耳機面對面PK

再者,它的低頻雖然下潛極深,但卻有極強的控制力,不會轟頭,中高頻並未被掩蓋,仍然給人一種清澈不悶的感覺。聲場的比例適中,不遠不近,在器樂和人聲中更形成了一種奇妙的平衡。和N700NC一比,1000XM3聲音顯得有些悶,BOSE顯得粗糙,和PXC 550相比,聲音又更活潑。

其實確切地說,早年的森海塞爾風格是以厚重、龐大著稱的,和AKG這種清澈細膩各擅勝場。但現在,森海的新風格塑造得更清晰洗鍊,但也有點冷感,而AKG在併入哈曼之後,聲音則變得更活潑了。對於年輕人來講,在森海和AKG之間,N700NC的音色可能會受到更多人的青睞。

你可能猜不到結果的六款大牌降噪耳機面對面PK

更難得的是它的降噪效果也有不錯的表現:並沒有針對低頻做刻意的強化,而是從低頻到中高頻都可以提供不錯的靜謐感。儘管在暴力降噪方面,N700NC比不上索尼1000XM3,但跟曾經的王者BOSE相比,已經是目視可及的距離。

不好的地方是,佩戴舒適度。你從側面可以看到,耳罩部分的支架其實有個刻意擴張的設計,也許是為了減輕對頭部的壓力。但實際佩戴時,仍然顯得頭梁過緊,對耳朵部分的壓力較大,戴久了會不舒服。另外,整個轉軸設計也顯得有些生澀,不夠順滑,尤其是跟H9i相比,就更能顯示出差距。

你可能猜不到結果的六款大牌降噪耳機面對面PK

其實N700NC也不是一款新產品,但是從發布之日起,似乎它並沒有獲得與實力匹配的名氣和評價。反倒是,BOSE最新的降噪耳機型號從QC35一下子跳到了NC700,看上去頗有點以N700NC為假想敵的意思?你看,最識貨的反而是競爭對手,這似乎是對產品最高的褒獎吧?

Finale

一句話點評,選哪個隨你

BOSE QC35II 原地踏步。但作為一個保守的選擇,也不會出錯。

索尼WH-1000XM3 音質未達期望,但無損當前最佳的降噪耳機的稱號。

森海塞爾PXC 550 其貌不揚但不偏科的暖男,產品老但功能並不落伍。

B&O Beoplay H9i 質感最佳,能給你帶來除了降噪之外的其他滿足。

B&W PX 整體有點讓人失望,要體會它的優點,需要耐得住寂寞。

AKG N700NC 意料之外的狠角色,屬於實力大於名氣的產品,推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