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唐朝盛世之時,為何突發安史之亂?教科書上可找不到真正原因

唐朝盛世之時,為何突發安史之亂?教科書上可找不到真正原因

「安史之亂」作為唐朝時期一個重要的事件,這場長達八年的叛亂,讓大唐這個盛極一時的帝國開始走向了衰落。如果問起唐朝為何會爆發安史之亂,一般教科書給我們的答案都是統治因素,唐玄宗晚年昏庸、內部朝政混亂、藩鎮四處割據等等,僅僅安祿山一人就把控了三鎮兵馬,所以他才有了反唐的本錢和信心。這些說的都沒錯,但是真的僅僅如此嗎?

唐玄宗早年確實勵精圖治,晚年也確實昏庸。唐玄宗治下的大唐,到達了最為鼎盛的時期,但是這樣一個明君,到了統治後期卻變得安於現狀,不圖進取,任用奸佞之臣。在生活上也失去自檢,追求安逸享樂,並對神仙符瑞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史載:「玄宗御極多年,尚長生輕舉之術,於大同殿立真仙之像,每中夜夙興,焚香頂禮。」

開元二十八年,本是兒媳的楊貴妃入了宮,唐玄宗徹底沉迷於女色。內政方面,楊國忠仗著妹妹楊貴妃為靠山,胡作非為。李林甫濫殺忠義大臣,大量的重用胡人為將,導致大唐的有才人士紛紛的投奔河北的藩鎮,李林甫最關鍵的還是放開了胡人出人藩鎮節度使方面的限制,導致胡人大量開始執政一方,漸漸成為了一個個獨立的小王國。

可即便如此,由於古代忠君思想嚴重,安祿山雖有十五萬兵馬,士兵主觀上肯定不同意造反,而且安祿山造反時正是開元盛世,士兵也沒有造反的必要。那為什麼這十五萬人還是跟著安祿山造了反呢?《舊唐書》中有一段非常奇怪的記載,史朝義在篡奪父親史思明的位置時,說道:「莫驚聖人否莫損聖人否?」史思明是大燕皇帝,本該稱呼「聖上」,怎麼在兒子口中就成了帶有宗教色彩的「聖人」?

其實這並不奇怪,因為安史之亂的背後,確實有一個教派的影子——拜火教。拜火教又叫「祆教」,公元前6世紀誕生於中亞地區。隨著絲綢之路的繁榮,祆教傳入唐朝境內。而此時的唐朝對外非常寬容,祆教沒遇到什麼阻攔,得到迅速發展。據記載,唐朝的重要城市長安、洛陽都建有祆教寺廟,不僅是漢地,塞外胡人更是深受影響,安祿山和史思明也不例外。

《舊唐書》記載,安祿山的母親就是祆教巫師,《新唐書》記載安祿山出生時「有光照穹廬,野獸盡鳴,望氣者言其祥」。而祆教信奉的就是光明之神,所以後來起事時,安祿山自稱「光明之神」,鼓動了大量祆教徒和他一起造反。安史叛軍明顯受到祆教影響,情緒狂熱,戰力彪悍。《舊唐書》記載叛軍「死力,無不一當百,遇之必敗」,唐軍不能敵。

雖然最後安史之亂被郭子儀平定了,但是大唐再也回不到從前了。安祿山、安慶緒、史思明、史朝義仍被唐朝北方胡人百姓稱為聖人,更奇葩的是,為了穩定民心,唐朝竟然為這四個叛徒立祠,還稱他們為「安史四聖」。雖然之後唐代宗毀了「安史四聖」的祠堂,但胡人百姓仍然把安祿山和史思明稱為「二聖」,可見祆教產生了多大的影響。

唐朝過於包容的對外政策,在唐武宗時期大有改觀,唐武宗大力打擊宗教勢力,祆教衰敗轉入民間。元末時發展出了明教,建立了明朝,朱元璋深知祆教的厲害,嚴厲禁止毫不留情,仍難以清除,清朝時期更是改名換姓,以白蓮教的名義大肆傳播,讓清朝頭疼不已。(參考資料:《舊唐書》、《新唐書》、《隋唐史》)

喜歡歷史的朋友請點一下關注!如有錯誤,還請指正!歡迎大家留言互動,我在評論區等著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秘聞趣事 的精彩文章:

年羹堯根基深厚,整個西部都是他的人,為何雍正能輕鬆搞定他?
金兀朮真是被牛皋氣死的嗎?歷史上他和岳飛的對戰,勝敗究竟如何

TAG:歷史秘聞趣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