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胡錫進:改地名不應是什麼大事,多聽群眾意見就好

胡錫進:改地名不應是什麼大事,多聽群眾意見就好

老胡覺得,改地名這種事,多聯繫群眾,大家都覺得應該改的,就改。大多不希望改的,就不改。從哪各方向看,它都不應該是大事。全社會還是應該精神上放鬆些。

改地名的事,網上熱鬧好幾天了,老胡今天插嘴,有點遲到了,但一些留言希望我說兩句。

首先老胡覺得,一些「大、洋、怪、重」的地名的確應該改,生活中碰到那種地名,最直接的感覺就是不舒服,我覺得國家清理一下,很有必要。

其實每一個時期都會因各種原因出現一些不恰當的地名,時過境遷之後,或者因為某種機緣,就會出現改名。比如「文革」中間改了一批地名,「文革」之後又改回去了。中國各地都是「中山路」「中山公園」,說實話起得也有些多了,但是它們在歲月中留下來了,人們也就習慣了。

對一件應該做的事情,一些人有意見了,原因是在大家的感受中,個別地方的執行者把這個文化事情像是有點當成「政治任務」去做了,搞得有點猛了,違背了六部委要求規範地名的初衷,可改可不改的本應就不改了,但個別地方像是反過來了,有點「寧可錯殺一千也不放過一個」的味道,引起了質疑。

問題還是出在我們生活中把普通事情「政治化」的情況太多了。基層官員執行上面的指示,擔心做不到位被認為「態度不好」的情況在變多,所以乾脆就執行得過一點,「寧左勿右」嘛。當然這種情況並非到處都是,但出那麼一兩起,網上一傳,給人印象深刻。有時候基層官員並非真的「政治化」執行指示,就是一般性地做過了一點,也會被看成是「寧左勿右」的表現。

輿論也會很敏感,將個別地方對某項政策的不當執行產生擴大化的解讀,從而對政策本身產生意見,覺得整個政策都有問題,形成抵觸情緒。這種情況應當說也是很多的。

老胡主張,全社會還是應該精神上放鬆些。改地名這種事,多聯繫群眾,大家都覺得應該改的,就改。大多不希望改的,就不改。個別地方做過頭了,就批評,輿論「熱」了一點,就熱一點,我覺得從哪各方向看,它都不應該是大事。官方和民間都應少做其他關聯。

批評和自我批評,要堅持啊,應該當成常態看。哪個地方政府被批評了,改了,我覺得一點都不丟人。做事情多,挨批評多,改正也多,這應看做擔當、聯繫群眾的表現。輿論批評了,但不要深究,搞人肉,窮追猛打。別搞的官員們怕批評,挨批評就要大禍臨頭了,那樣的話,批評和自我批評就很難有廣泛的積極性。

社會寬鬆些,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啊。別又怨老胡和稀泥,有時候太較真的實際結果是擠壓了社會的彈性空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時報評論 的精彩文章:

白岩松連線劉欣:為什麼全程都在回答沒有提問?
特朗普和馬克龍友誼的小樹,說死就死了…

TAG:環球時報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