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桑三千載,人文海南島
作者:胡道林
前幾天,我一位同學去天涯海角旅遊,拍照了諸多海南島的風光圖片,發到微信朋友圈讓大家分享。我點贊道:〃熱帶雨林,風景無限,椰林海韻,盡收眼底。〃感覺意猶未盡,我又引用王維的兩句詩〃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來形容。但依舊難以表達海南島風情的全貌。不過,這種表象的美應該有人文的美來墊底,抑或襯托,才能顯得美上加美,美不勝收。
就我涉足的歷史而言,東漢初年,我們中原便與海南島發生了人文關係,而這種關係則是以戰爭的形式來展現的。據《馬援傳》記載:〃又交阯女子徵側及女弟徵貳反,攻沒其郡,九真、日南、合浦蠻夷皆應之,寇略嶺南外六十城,側自立為王。〃嶺南外六十城自然也包括海南島。光武帝便派他的得力大將馬援前去平叛。馬援的祖先便是戰功卓著的馬服君趙奢,受其家訓,韜略過人,他秋風掃落葉般地剿滅了〃二徵〃。照常理,這種仇恨,海南人應該把它鐫刻于山岩或播植在大海,讓後人銘記。然而,海南島人承受大海的浸潤太久太久,心胸等同海大。公元311年,即晉懷帝永嘉五年,前漢劉聰的相國劉曜,攻陷晉都洛陽,造成天下大亂,萬民南奔,即如李白所說的〃三川北虜亂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千萬人南遁逃難,也有的逃至海南島;實際上直到公元530年,中原地區頻繁的戰火,也造成了海南島的大亂。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把海南島的萬民和版圖帶入中原的,卻是一位女子,即海南島土生土長的政治家、軍事家冼夫人。她是西涼太守馮寶的妻子。丈夫去世後,為了秉承馮太守的遺志,為了結束戰亂,為了民生的安定,這位不讓鬚眉的巾幗跨上戰馬,智勇雙全,指揮若定,幾經征戰,她成了海南島赫赫有名的女頭領。到了隋文帝統一中國時,這位高瞻遠矚,目光望遠的知性女子,率領她屬下的各郡縣歸附隋朝,後被隋朝政府冊封為宋康郡夫人,譙國夫人。她辭世後,又被追謚為誠敬夫人,並被海南島人建廟、立碑而永遠紀念。
古代,海南島在中原人眼裡是〃隔絕障海〃,〃水土氣毒〃。這可從被放逐和貶謫的一批批高官中看出端倪。最早被流放海南島的是唐朝名相李吉甫的兒子李德裕,李德裕本人也做過宰相;宦海沉浮,風雲莫測,最終被貶到海南島的崖州;過瓊州海峽時受到水高浪急的驚嚇,和對自己遭遇的憂憤,僅一年多時間便去世了。到宋代,那被貶的達官貴人多如牛毛:宋高宗時主張抗金的宰相李綱,趙鼎,李光,胡銓……〃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賢。〃其中副宰相李光心胸豁達,他不像李德裕那樣憂鬱而死,也不像趙鼎絕食而亡,他效仿漢景帝時代的蜀郡太守,率先在海南島辦起了學校,開闢教化,播種文明;〃尼父道行千載後,坐令南海變東周。〃他用他的詩來激勵自己,也對海南島的未來充滿信心。郡學落成,他喜不自勝。
在這些放逐的人物中最著名的當數大詞人蘇東坡,這位才華橫溢的大學士終生也無法擺脫官痞和小人捉弄的命運,他幾乎是在流放和貶謫中度過一生:公元1082年,蘇軾被貶於黃岡,那時他才四十齣頭,銳氣未減,意氣奮發,寫下了名垂千古的《戀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公元1094年7月,又以〃譏斥先朝〃,他被流放到廣東惠州;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年),56歲的蘇東坡又貶任穎州知州……;紹聖四年,公元1097年,已是62歲的蘇大學士再貶謫至儋州,今海南島儋縣。
在宋朝時,海南島還被共認為蠻瘴僻遠的〃天涯海角〃之地。朝廷流放的那些嚴重、死不改悔的罪臣,到此即使不死也得去層皮,所以蘇東坡老早就作好死的準備:〃今到海南,首當作棺,次便作墓。〃然而,當他親身感受到〃海南無瘴氣〃時,用他自己說的話:〃無甚瘴也。〃他便心花怒放;縱然生活是那麼艱苦:自己耕種,自己釀酒,自己制墨寫字,也就是〃此間居無室,食無肉,病無醫。〃不過,他久已習慣了流放生活,或者說隨遇而安、達人知命的樂觀生活態度,僅僅讓他錯愕了瞬間,他就打理好心情,以詞人奔放的豪邁便與這片土地這裡的人群融為一體,當地人用桄榔為他蓋了茅屋,縣守官張中因正直豪爽,不懼世俗,與蘇東坡詩酒來往;蘇軾還與地方名士黎子云兄弟結下了深情厚意。他超越前賢,愛這裡山愛這裡的水,愛這裡的春天,看看他的《減字木蘭花》把海南島的春天寫得多美:〃春牛春杖,無限風光來海上。便丐春工,染得桃紅似肉紅。 春幡春勝,一陣春風吹酒醒。不似天涯,捲起楊花似雪花。〃於是文人的豪情大發,他憑弔了冼夫人廟,對黎族進行了精心的考察和訪問,朝拜了黎母山,認為〃黎母山頭白玉簪,古來人物盛江南。〃——海南島的優秀的人物不比江南少啊!在海南島生活的三年多時間,與土著人相處莫逆,他寫道:
北船不到米如珠,
醉飽蕭條半月無。
明日東家當祭灶,
只雞斗酒定騰吾。
祭灶那天能到鄰居家裡蹭飯,可見〃友好的睦鄰關係〃。他是一代文豪,自然以文開路,宣傳教化,為海南島的文化和知識傳播作出了重要貢獻。悲催的是,此時他弟弟蘇澈也被流放在海南島,同為文豪,在中國流放史上也堪稱奇葩,不過給海南島文化的繁榮卻帶來了空前的影響。所以當大宋皇帝酒中醒來,想起了他,召他北歸,他依依不捨地寫道:〃他年誰作輿地誌,海南萬古真吾鄉。〃、〃九死南荒吾不恨,茲游奇絕冠平生。〃一代大師都如此評價海南島,海南島確有它的可愛之處,可歌可寫的詩情畫意。
也許是中原的人情特別世故,待人接物常常分等級,即如民間所說的〃王小開飯店照客兌湯〃。但海南島人的情感尤其純樸和率真,從不趨炎附勢,她接待南宋最後一位皇帝,不悲不亢;她也親切地接納了一個平民女子——這女子踏上這塊陌生土地的時候,滿眼驚恐,語言不通,東張西望,手足無措,然而,海南島的姊妹們親熱地挽著她的手,粗茶淡飯,把酒話桑麻,安頓好一顆驚驚惶惶的心,不僅如此,還教會她紡織——要知道,此時中原忙於戰火,海南島卻是紡織業中心。幾十年過後,這位女子已近花甲,此時的中原早已改朝換代,由元朝替代了南宋。她帶著先進的紡織機具,回到故鄉江蘇,對彈花、紡紗、織布的每一道工藝進行大膽的創新和改革,一種全新的紡織品享譽了中華大地——她,就是我們在中學歷史課本里學到的黃道婆。因為她,穿慣了皮草的蒙古人也改穿了漢服、穿上了紡織品,被世人稱讚為:〃松郡棉布,衣被天下〃。
熱帶雨林的暖風細雨,乳液般潔白的椰子汁,浪花翻卷出的小夜曲,不只迎來送往養育四方賓客,她也以獨特的水土和清新空氣,鍾靈毓秀地養育了自己的兒女,除了上文所寫的冼夫人,還有任禮部、戶部尚書的文淵閣大學士邱浚。此人聰明絕頂,為官清正廉潔,深得明孝宗的厚愛。孝宗皇帝常常叫他陪自己下棋,而邱浚每走一步棋,嘴裡便念叨:〃海南錢糧減三分。〃有一次孝宗皇帝也學他一句,不料邱浚趕緊跪下:〃謝主隆恩!〃皇帝乃一言九鼎,後悔上了邱浚的當,但又不能反口,只好給海南人民減租減息。——此故事至今仍在坊間流傳。另一位與邱浚同村的後來者便是婦孺皆知的海瑞。海瑞是明朝中葉的著名政治家,剛正不阿,敢於直諫,是與包公齊名的〃海青天〃。還有著名的理學家邱海兄弟、岳飛的部將於鵬;海南島還是影響中國近代史進程的宋氏三姐妹的故鄉,雖然她們沒有踏上過故鄉的土地,但是那濃濃的鄉情,卻讓海南島伴著她們走遍了世界。
因此,正因為漫長歷史和豐厚人文的積澱,給海南島蓄足了勢,所以,當共和國改革開放的磁懸浮列車馳上這座島嶼的時候,立刻吸引了世界目光的投放,無數個弄潮兒在這裡大顯神通,她的熱鬧與繁榮是人們意料之中的,甚至她還要繁榮得光芒萬丈,直到永遠。而王維的詩〃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又如何能包蘊得了呢!
編輯:苗其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