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行書碑文大家,不喜歡李白而欣賞杜甫-唐代書法家李邕
今天,我們接著來介紹一位唐朝的書法家,他就是行書碑文大家"李北海"李邕。由於唐代的著名書法家實在是太多了,而這位李邕的名氣顯然不是最大的那一類,所以可能有些朋友並不認識他。所以就由小編來帶大家了解一下這位書法家。
李邕字泰和,是唐朝知名學者、文選學士李善之子。博學多才,少年成名。曾任校書郎、戶部郎中、中侍御史、括州刺史、北海太守等職,史稱"李北海"、"李括州"。李邕與宰相李適之交好,因被中書令(右相)李林甫所陷害含冤杖死,享年70歲。在楷書和草書大行其道的唐朝,以行書作為主要創作方向的李邕名氣不夠大也就解釋得通了。李邕的書法是王羲之和北碑集合的產物,人稱"右軍如龍,北海如象"(貌似是董其昌說的)。 南唐後主李煜對其的評價是:"李邕得右將軍之氣而失於體格"。
李邕能詩善文,工書法,尤擅長行楷書。當時很多寺觀常以金銀財帛作酬謝請他撰文書寫碑頌。他一生共為人寫了八百餘篇碑文,傳世作品有《葉有道先生碑》、《端州石室記》、《麓山寺碑》、《東林寺碑》、《法華寺碑》等。雖然這些碑文讓他獲得了數萬的潤筆費,不過李邕並沒有把這麼多錢用在讓自己的生活更奢侈上面,而是拿來幫助窮苦的人。
我們都知道無論是北魏的"魏碑"還是唐代的那些極為有名的碑文幾乎都是用楷書書寫而成的,像李邕這種用行書的很少,他是繼唐太宗之後第二個以行書書寫碑頌者。關於書法,李邕提倡創新,他曾說過"似我者欲俗,學我者死。"這樣一句話。但話是這麼說,還是有不少後世的書法家從李邕這裡汲取了豐富的養分的。說了這麼多還是要來看看作品,《李思訓碑》和《麓山寺碑》是李邕作品中最有影響力的兩個。
《李思訓碑》全稱《唐故云麾將軍右武衛大將軍贈秦州都督彭國公謚曰昭公李府君神道碑並序》,亦稱《雲麾將軍碑》,由李邕撰文並書。此碑的內容就是記述唐代青綠山水畫家"大李將軍"李思訓的生平事迹,之前我們也專門寫過關於"大李將軍"的文章,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往前翻一翻。此碑規模極大,高一丈一尺三寸六分,寬四尺八寸五分。遒勁而妍麗,為李邕精心之作。小編髮現關於此碑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地方:後來陷害李邕的李林甫,碰巧就是李思訓的侄子。
目前立於長沙嶽麓書院的《麓山寺碑》高272厘米,寬133厘米,圓頂。有陽文篆額"麓山寺碑"四字,清晰無損,碑文28行,每行56字,共1400餘字。由於經歷了千年風雨的侵蝕,導致碑面風化、部分斷裂,現存1000餘字。這個《麓山寺碑》記錄了自晉泰始年間建寺至唐立碑,麓山寺的沿革以及歷代傳教的情況。因文、書、刻工藝兼美,為歷代書家所推崇,有"三絕碑"的美稱。
最後,我們就來說說李邕和李白還有杜甫之間發生過的一些事吧,相信有的朋友看到標題的時候已經很好奇了。李白和杜甫可以說是唐朝最有代表性的兩位詩人,但李邕為什麼會對他們有截然相反的印象呢?
先來說說李邕和李白之間的事:開元七年至九年前後,李邕曾任渝州刺史。李白游渝州時曾專門過來拜訪李邕,李白的性格大家都知道:很狂,他在與李邕談論間放言高論、縱談王霸。而李邕的性格據史書記載也是挺狂的,所以他可能就不太喜歡李白以至於態度就不怎麼好。但李白是什麼性格?在臨別時寫了一首《上李邕》作為回敬。這樣一來,李邕可能對李白的印象就更差了。時間到了二十五年後,詩人李白、杜甫、高適曾陪李邕同遊歷下古城,登李之芳修建的新亭、平陰亭。當時的李邕因職位高、名氣大是郊遊、宴會的主角。宴會後,李白、杜甫、高適三人都寫了一首詩,杜甫、高適都以李邕為詩的主角加以歌頌,只有李白沒有正面讚頌。
杜甫雖然也有年少輕狂的時候,但是沒有李白那麼嚴重,還是知道尊重前輩的。而且他還專門寫了一首《陪李北海宴歷下亭》,最後四句還表達自己跟李邕的惜別之情。同樣是初次見面後的臨別之作,與李白當初的那首《上李邕》真是形成了鮮明對比。
※70周年紀念鈔,看似平凡,卻內含技術,十一處防偽,你能找到嗎
※我國發行的這些吉祥郵票,你都有收藏嗎
TAG:中藝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