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很不幸,中國樓盤的中年危機過早來臨了

很不幸,中國樓盤的中年危機過早來臨了

撰文/張豐,專欄作家

深圳一位小朋友被樓上墜落的窗戶砸中,經搶救無效死亡。送行的人群有點龐大,有人送花,有人點蠟燭,除了本小區的業主,還有附近趕來的市民。這個場面超過了「意外」的範疇。大家都知道,小男孩遭遇的不幸,其實每個人都可能遇到。那是實實在在的危險,只不過自己運氣好一點罷了。

事發的御景華城小區,是2005年的樓盤,距今不到15年,目前二手房均價6萬元。就在5月,這個小區就曾掉下一個窗戶,被定性為裝修人員操作失誤。如果那次事故後就能像這次一樣排查,或許就不會有這次的悲劇了。小男孩的悲劇發生後,小區更換了一些窗戶,這說明窗戶多少是有些問題的。

悲劇再次發生,6月19日,南京鼓樓區時代天地廣場,一名10歲女童被高空墜物砸中,送醫後保住了生命。警方通報顯示,女童是被樓上一個8歲男童高空拋物砸中的。時代天地廣場是商住樓,2006年開發,網上顯示二手房均價超過8萬元。

這次事故雖然是「人為」,但是和建築物的狀況也不無關係。據當地媒體報道,墜物來自三號樓,樓內彙集美甲、藝術培訓中心等小公司。其樓下角落處有一個露天垃圾池,平日里經常有住戶從高處往下扔垃圾。

如果說深圳的事故是建築物本身的問題,南京的事故,則是樓盤的管理問題。這兩起事故的深層原因其實是一回事:樓盤未老先衰,導致危險增加。人們買房的時候,因為有70年產權的預期,也會想當然地有一種70年的安全感,但是才過去15年,樓盤就已經危險重重了。

我們有理由相信,不管是深圳還是南京,房屋質量在全國都應該屬於上等的(一線和二線城市的佼佼者),這兩起事故所反映出來的問題,應該具備相當普遍性。事實上,即便是中國城市管理最好的上海,去年刮颱風的時候,也發生了廣告牌墜落砸死人的慘劇。

高空墜物砸死幼童,這幾乎是都市中產所能想像的最悲慘的事故。房產是他們階層身份的象徵,本身就是安全的象徵,如今卻反而成了不安全因素,實在讓人感到悲憤。網上,呼籲對高空拋物的人嚴懲的聲音一浪高過一浪,其中既有怨恨,也有無奈。因為有時候,人們甚至找不到那個拋物的「罪魁禍首」。

最新的應對辦法出現在浙江餘杭,有小區安裝了幾十個攝像頭,朝向天空,據說一個煙頭掉下來,都能找到「元兇」。這種解決方案反映了人們對安全的無限渴望,有時候甚至願意為之犧牲個人隱私和自由。

但是,「樓盤衰老」帶來的是系統性的安全危機,並不是「攝像頭抓壞人」就能解決。除了高空墜物,電梯和公共設施老化,也會帶來安全風險。物業管理水平的降低,也會降低小區的安全水準。我們需要的是一種系統性的安全機制來解決問題,比如定期為樓盤「檢查身體」,對電梯進行檢修,更換有問題的玻璃和窗戶,否則,即便你能靠攝像頭抓到責任人,也無法避免悲劇本身的發生。

過去二十年,中國城市一直在快速擴張,無數樓盤拔地而起,改變了地球的面貌。但是,到現在為止,即便是深圳這樣的一線城市,也沒有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居住安全體系。悲劇發生後,事發小區倒是進行了排查,但是,樓齡相同或者更老的樓盤,是否都應該排查?多久應該排查一次?都是懸而未決的問題。我們依然只能走一步是一步,等悲劇發生後,作出悲痛的下意識反應。

除了這種老生常談的「制度建設」外,中國樓盤還有一種根本性的「疾病」,至今未被人們所注意,那就是公共性的缺失。開發商從一開始就不重視「公共安全」,而是想辦法早點賣掉房子。

有專業人士指出,深圳事發小區的窗戶,是外開的,這本身就有安全隱患,這很有道理。但是我們也要知道,這種開發思路,其實是為了討好購房者,因為買房的人可以買更大的面積。

我買過的一套房子,開發商甚至做得更絕,驗收的時候是一種戶型,等驗收之後,又對內部空間進行改造,才能做出當初承諾的戶型(更大的使用面積),這種思維下,忽視安全幾乎是必然的。等交房十年過後,麻煩都屬於物管了,開發商造詣無影無蹤。

2005年我開始在媒體工作的時候,報紙上經常報道業主維權的新聞。大多都是業主成立業委會之後和物管方面發生的矛盾,這樣的維權,能夠促成小區自治的發育,能夠更好地建立公共性。但是,這股潮流只維持了幾年,沒能形成可以推廣的模式。這兩年,所謂「業委會」,更多都是擺設。最終,業主都變成了孤獨的個體,就像無力的鴿子一樣,住在屬於自己的籠子里,祈禱自己遇不到意外。

這就是問題的關鍵所在。缺乏「公共性」的小區,最終必然會導致安全形勢的急劇下降。一個樓盤的「生命」,不但是建築物本身的生命,也包括整個「生態系統」,對整個安全形勢來說,後者的重要性甚至包括前者。只有居民有了更好的公共意識,才能真正減少甚至杜絕人為的高空拋物。

系統性的「衰老」,就是小區的「中年危機」,通常來說,一個小區交房10年之後,就不得不面臨這種「未老先衰」。沒有「公共性」的小區,必然是人人自保甚至相互為敵的局面。一位朋友發現,自己小區的物管費已經10年沒漲,物業服務質量顯著下降,當下,由於推廣垃圾分類,小區業主正和物業進行新的「鬥爭」,他在業主群里提出,應該適當提高一點物業費,結果可想而知,他被斥為「叛徒」。

回到本文開始的場景,那些送別小男孩的市民,他們是否認識到問題的關鍵所在?如果不能發育出真正的公共性,不能讓樓盤成為「真正的社區」,就只能祈求好運,自己不要成為那倒霉的一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大家 的精彩文章:

6.1兒童節到了,應該為孩子選什麼樣的書?

TAG:騰訊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