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能坐在戰鬥機后座拍照的,全世界不到十個,中國就只有他一個

能坐在戰鬥機后座拍照的,全世界不到十個,中國就只有他一個

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許明 程靖 汪鵬翀 特約嘉賓 超側衛

陳鵬的微信頭像有點特別,當時他正坐在拉脫維亞國寶級飛行表演隊「波羅的海蜜蜂」高級教練機的后座,為機隊在中國武漢的飛行表演拍攝,整個處於地空反轉狀態,非常炫酷。

這個1989年出生的准九零後,一個中國人,目前的身份是西班牙空軍山鷹飛行表演隊的隨機攝影師。這個職業,在全世界都不超過10個。

採訪視頻內含許多視角獨特的精彩照片,可以讓大家一飽眼福!

這次巴黎航展,他是中國航空報社在歐洲的撰稿人,從2009年第一次參加航展,10年里陳鵬已經去過全世界95個航展了。

「在地上沒勁了,就想著上天了。」

回想自己第一次拍飛機,那是2007年,陳鵬才18歲,他家住四川德陽,雙休日就坐火車去成都,倒車到雙流機場,再從航站樓走1個多小時,扒著機場鐵絲網拍飛機,「那時候拿著我爸的一個卡片機,追著飛機拍,想想都有趣!」後來高考時,陳鵬填了志願想當民航飛行員,但沒有如願。

既然招飛沒成功,他選擇了另一條路,出國留學去了西班牙,學的是電影和舞台藝術。「自己對攝影感興趣,就找了個類似的專業,能學點理論知識。」陳鵬說,大學期間,他開始給西班牙航空雜誌拍飛機,經常被派去部隊採訪,跟西班牙空軍慢慢熟悉了起來,「他們很快就認識我了,畢竟就我一個老外,臉很好認。」

後來,陳鵬開始給中國航空報社供稿,由於掛著國家抬頭,接觸的範圍就更廣了,「做了很多採訪,認識了各種人,就想辦法往(飛機)上『爬『了。」陳鵬說,全世界拍戰鬥機的職業攝影師很少,基本上不到10個,他當時就想著往這個方向發展。

「亞洲當時只有日本的德永克彥,他1980年左右就開始拍了,全世界所有飛行表演隊的后座,他想上都能上,真的很厲害。」陳鵬說。

不過,想去天上拍談何容易,更不用說是國外的戰鬥機。陳鵬記得,2014年他去西班牙空軍山鷹飛行表演隊採訪,給飛行員拍照。「當時留了聯繫方式,沒想到2015年初,他們聯繫我了。」

陳鵬說,當時對方覺得自家部隊的攝影師拍不出感覺,就想起了他。

「後來我就去了,把他們那年的海報和宣傳冊搞定,對方就說,以後這活兒就交給我了。」陳鵬說,拍了幾次後,覺得在地上拍的差不多了,就想著到天上去拍了。後來他和飛行員一起打申請,基地同意了,但西班牙國防部不批,「一個中國人,萬一上去出事了怎麼辦?」

不過,陳鵬並沒放棄,「我一有機會就想辦法推銷自己,還自己出了一些攝影作品集,拿去給他們看,他們才慢慢鬆口,讓我先把身體檢查過了。」

陳鵬記得,當時在離心機上測過載,他第一次進去就能扛8個G的重力加速度,「很多飛行員在這個量級上都抬不起頭。」就這樣一路綠燈,他甚至還學了基本的駕駛技能,「如果飛行員突然失能,我得把飛機降下去,不能傻坐著啊!還有彈射、跳傘什麼的都要會。」

就這樣一直等到2015年9月,當時是山鷹飛行表演隊30周年活動,有一系列的飛行表演,空軍又幫他遞了申請,「那一個禮拜我就在基地旁邊租了房子,天天去,一邊等,一邊在底下拍,一直到最後一天,再不批又沒機會了。」

陳鵬記得,那天上午9點多,表演隊都快起飛了,馬德里那邊終於來電話了:通過!

回憶當時的整個過程,「好幾次相機都抬不起來,確實很難。」陳鵬說,飛行員們當時都以為他只有這一次機會,七架飛機就一起飛去海邊多加了半個小時,七架編隊飛,陳鵬所在的另一架就在旁邊指揮,做各種動作給他拍。

「這次拍完後,大家都很滿意,就說再來一次吧。」陳鵬說,後來大家就都熟悉了,整個2016年批了四次,從2017年開始就不再需要單次批了,每年年初批一次,然後表演隊一出去,他就跟著一起去。

「很多人都想不到,自己還能這樣拍飛機!」

如今,陳鵬除了給西班牙空軍當攝影師,也和朋友合作開了一家空對空攝影公司,「我們和國際很多航展合作,像英國紋身會、海軍節,比利時航展,每年會邀請很多飛行表演隊去,我們就租一架小飛機,在空中候著一架架拍。」

陳鵬說,一次航展包括空域審批、空管溝通都是他們自己來,需要耗費大量精力財力,一次下來最便宜也得七八十萬人民幣,就想到是不是可以請攝影師一起上去拍,共同分擔費用,做到收支平衡。

陳鵬說,最開始做的時候,別人不看好,在他們之前沒有這樣的模式,這樣的拍攝視角在很多人看來是不可能實現的,「我們把不可能當成了可能,把這種模式打開了,成了所有航空愛好者的終極目標。」

一段時間下來,跟陳鵬一起上飛機拍過的中國攝影師已有二三十名,另外還有從澳大利亞、印度、美國、加拿大、韓國、日本等地過來的。

當然,這種模式也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一般每次要提前六到八個月的時間準備,到了臨場還會有很多變化,「一般都是飛機落地前繞一圈讓我們拍,但萬一其中一架沒接上,也就錯過了。」陳鵬說,一般一次航展,能拍到計劃表裡一半的機型,就已經相當不錯了。

當然,這種模式大家都很喜歡,特別是飛行員,從別的國家飛過來參展,中途要降落加油。不參加拍照的飛行員,還可能休息一下;但要給我們拍的,就卡著時間點加完油馬上走,「飛行員也怕錯過,他們覺得很開心,從沒有人在這個角度給他們拍照,都會配合我們做各種動作。」

今年,陳鵬就30歲了,儘管已定居在西班牙,但每年還是有250天以上不在家,「女兒已經三歲了,也很喜歡飛機,去年還來基地看我飛……」陳鵬說,拍飛機這件事,應該會伴隨自己一生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縱相新聞 的精彩文章:

中方:美國在中美經貿磋商中三次出爾反爾、不講誠信
將華為包裹錯送美國後FedEx致歉,這是有心還是無意?

TAG:縱相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