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為什麼中國的茶杯沒有「把」

為什麼中國的茶杯沒有「把」

書畫 | 收藏 | 人文 | 心賞 | 茶道 | 香道 | 養生

這裡有說頭

己亥年

五月十九

編輯: 雲上文化

打開音樂

聆聽雲上的聲音

我們喝茶時,或許會發現這樣一種情形:西式的茶杯都附帶有手柄,而中國的茶杯則基本都沒有。那麼,為什麼中國的茶杯不像外國的杯子一樣帶「把」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下造成這一現狀的緣由吧。

中國茶具和其他的食具、炊具一樣,它的產生和發展是一個從無到有,從共用到專用,從粗到精的一個過程。隨著茶類品種的不斷增多,飲茶方法的不斷改進,茶具的製作技術也在不斷的完善。

在中國奴隸社會時期,最早發現野生茶樹時,是採集鮮葉在鍋中烹煮成羹湯而食,茶葉作為蔬菜,與飯菜相同,並沒有什麼特別的烹飲方法和器皿。由此,最初的「茶具」,也就是吃茶的「茶具」就是碗。

而之後中國生產茶具深深受到了「碗」的影響,多數不帶「把」。為什麼說「多數」,因為在17世紀,歐洲人很喜歡中國的瓷器,經常在中國訂做茶杯,還囑咐一定要加「把」。

為什麼中國大多數的杯子是沒有「把」的呢?

不美觀

以蓋碗為例,蓋為天、托為地、碗為人,暗含天地人和之意。如果僅僅是一個手柄不僅沒有寓意,也不美觀。

不方便

茶盤中需要擺放各種茶具,如果每個杯子都有手柄,則放置起來不方便,會相互碰到。另外,茶具是非常能夠體現中國文化的,每一個器皿都有自己的特定的用途和位置,相互制約而互不干擾,體現了「律」的文化內涵。既然是「律」了,重複的設計自然不會出現太多。

不實用

大多數的茶都是需要用沸水沖泡的,如果是帶手柄的杯子,飲用時手會感受不到茶水的溫度,不免燙傷;而沒有手柄的杯子,人首先接觸到的就是茶杯,進而判斷是否可以飲用。

歐洲國家的茶杯為什麼都有「把」呢?

這個還要從中國的蓋碗說起:

宋朝的《演繁露》里是這樣記載的:托盞始於唐,前世無所有也。崔寧女飲茶,病盞熱熨指,取碟子融蠟像盞足大小而環結其中,寘盞於蠟,無所傾側,因命工髹漆為之。寧喜其為,名之曰托,遂行於世。

蓋碗的底托是可以防止燙手的,但是在中國的茶和瓷器進入英國的時候,我們解決水溫的蓋碗的底托並沒有被帶過去,因此英國只好把茶杯做成甜酒奶杯的形狀,添上一個手柄來解決茶水太燙的問題。後來茶托傳入英國的時候,英國的茶杯都已經開始帶手柄了,因此就形成現在的樣子了。

另外一個原因當然就是本土文化的影響:

歐洲的茶杯,源於金屬酒杯,一般是銀或者錫的。這種金屬材質的茶杯導熱性較好,飲用茶水時會燙手,所以大多有「把」,而且是雙「把」。

說到底,文化的交融中,還是會透露出最初的文化底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上文化 的精彩文章:

鄭板橋畫竹,看這十幅就夠了
《千與千尋》中國版海報刷屏,美到窒息

TAG:雲上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