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唯一現存社會主義國家,經濟發展潛力巨大,未來可成地區首富
放眼世界,在美蘇冷戰時期,各國關於意識形態的鬥爭達到高潮,全球兩百餘個國家和地區也面臨一個關鍵的選擇——是要資本主義還是要選擇社會主義?在西方發達國家中,資本主義是當之無愧的主流,各國依靠早期的血腥手段完成了資本積累,從而走上了發展的快車道。不過對於許多曾淪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第三世界國家而言,社會主義才是唯一的出路。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在東歐劇變和蘇聯轟然崩塌後,社會主義陣營遭受重創。許多國家在西方的威逼利誘之下,放棄了曾經的理想信念,重走資本主義路線,選擇投靠西方進行發展。以非洲大陸為例,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之前,非洲曾是一片社會主義的沃土,先後有五十餘國選擇社會主義,如今卻只剩下安哥拉共和國這一根「獨苗」。
自黑奴貿易開始,非洲大陸便屢遭殖民掠奪,直到二戰結束後,老牌西方列強國內滿目瘡痍,非洲各國才趁機脫離殖民體系宣布建國。由於昔日仇恨和實際國情,這些國家基本都自然而然地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跟著蘇聯老大哥闖蕩。當然,畢竟每個國家的情況都不一樣,因此各國對社會主義的理解和建設方式也有所區別,大體可以分為四大類。
第一類是以突尼西亞、利比亞、埃及為代表的阿拉伯國家,這些國家長期與西方勢力對抗,堅定宣稱自己推行的是社會主義,普遍接受蘇聯援助,並始終走在反西方的道路上;第二類主要以辛巴威為排頭兵, 自稱推行所謂「科學社會主義」;第三類是宣稱為社會主義國家的非阿拉伯國家,主要包括坦尚尼亞、馬里等十餘國。剩下三十四國都屬於第四類,在憲法中明確註明以馬列主義為最高綱領,與蘇聯交好,同西方勢同水火。安哥拉共和國就屬於第四類。
很多朋友或許會感到好奇,為何這麼多的非洲國家都曾經選擇社會主義呢?原因其實也很簡單,畢竟非洲經曆數百年的殖民之後,幾乎一貧如洗,不僅資源匱乏而且沒有任何基礎設施。雖然各國算是一條腿邁入了現代文明邊緣,但是由於在教育、思想和基礎設施方面太過落後,根本就無法正常發展,經濟增長純粹是奢望。在這一時期,蘇聯迅速崛起,幾乎一夜之間從農業國成為可與美國比肩的工業大國,這樣的強國氣象自然令非洲領導人格外憧憬,因此投靠蘇聯並借鑒蘇聯模式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
另一方面,冷戰時期,美蘇兩國一直致力於爭奪世界霸權,北約與華約組織更是長期對峙。為壯大社會主義陣營,被西方勢力所忽視的非洲大陸曾為蘇聯眼中最合適的拉攏對象。在蘇聯投入大量資源後,這些貧窮的國家對蘇聯感激涕零,紛紛選擇社會主義模式。對當時的非洲國家而言,能吃飽肚子比什麼都重要,只要有無償援助,哪種主義其實都不重要。後來的結局也證明,用收買方式而拉攏的小弟極不可靠,蘇聯強大時,這些非洲國家與其交往甚密,然而自從蘇聯紅旗落地,這些國家卻唯恐避之不及,紛紛改旗易幟,逐步緩和與西方的關係並重拾資本主義。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安哥拉共和國足以稱得上是非洲大陸的「異類」。由於安哥拉歷史上曾先後被葡萄牙、美國及南非侵擾,所以該國對於資本主義國家的真實面目有著刻骨銘心的認識,自從選擇社會道路後就一直高舉紅旗。不過考慮到蘇聯模式已經失敗,執政黨安哥拉人民解放運動(簡稱「安人運」)在1990年召開的「三大」上宣布放棄蘇聯的馬列主義,改為民主社會主義,國旗仍為齒輪與大刀。雖然安哥拉目前仍然是不發達國家之一,但該國的經濟潛力卻非常之大——該國已探明的石油儲量就高達131億桶,還有超過10億克拉的鑽石資源,各類輕工業體系也比較完整。從1994年到2018年,該國人均GDP從320美元躍升至4000美元左右,增長速度在非洲名列前茅,未來很可能成為撒哈拉以南最富裕的非洲國家。
參考文獻:
《列國志:安哥拉》《國際共運史》
※此國面積超過美國,前國家元首為華裔女性,七十年代曾還來華祭祖
※抗日戰爭十四年間,日寇到底搶了多少財富?戰後憑此迅速恢復元氣
TAG:趣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