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為何選擇保利拍賣?看看北京保利創造的大千世界

為何選擇保利拍賣?看看北京保利創造的大千世界

百億須彌山,百億日月,名為三千大千世界。如是十方恆河沙三千大千世界,是名為一佛世界,是中更無餘佛,實一釋迦牟尼佛。」

——《大智度論》

宋以前留存至今的捲軸人物與山水畫並不多見,但在敦煌莫高窟中卻有許多晉唐壁畫遺存。1941年張大千率門人、弟子數十人遠赴西北絲綢之路的敦煌莫高窟,對敦煌壁畫進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與臨習。之後他在北平又見到和收藏了不少--五代、宋元人的名跡,所有這些都成為張大千藝術中不可或缺的養份,也大大激發了他的藝術靈感,拓展了他的藝術道路。

2016年北京保利成交價:RMB 164,450,000

張大千集傳統大成的精品,固然代表其前半生的成就,但是站在歷史宏觀的角度,只有他潑墨潑彩的力作,最能代表他前無古人的歷史地位;而此幅《瑞士雪山圖》正是罕見的大千潑墨潑彩的巨幅精品!

2018北京保利成交價:84,525,000

這幅《天女散花》,張大千作於1935年,畫中的天女系以和他相識相戀的朝鮮少女池春紅的容貌為藍本所繪製,他在畫上的題詩中有「畫中非幻亦非真」之句,以示畫中人物並非虛幻,亦非真的天女。

2016年北京保利成交價:63,825,000

此幅作品色彩濃重,充滿濃郁的宗教色彩。張大千在創作時這幅畫作時用到了一些特殊的顏料,那就是金粉。據說張大千在敦煌的幾年間,全部花費達「五百條黃金」之多,生活已然非常拮据,但是還能用金粉來描繪此幅作品,可見大千對佛教的虔誠,更可見此幅作品的珍貴。

2019北京保利成交價:57,500,000

畫家以巨幅寫此,雖雲寫意,但布局嚴謹,位置經營一絲不苟,山巒復迭中見雲氣回蕩穿插,虛實交融互濟。用筆縱放,但如松針綿密成叢、老松粗干奇姿異態,收拾細意求工,設色渾厚蒼鬱,得黃山穩重體魄之精神。大千創作魄力之宏大,格局之寬廣,真有「辟混沌手」之功,亦為下開潑墨之先聲。而〈青山城〉四連屏即在同年秋面世了!

1940年作 觀世音造像 立軸 設色紙本

作 者:張大千

尺 寸:145.5×69cm

成交價:RMB 3,850,000

這幅《觀音造像》是張大千先生庚辰年(1940)所作,允為他的人物繪畫精品。觀音大士棲岩閑坐,慈眉善目,容止若思,展卷一觀,祥和之氣頓時盎然於畫外。畫中的線條嫵媚中見出力度、粗獷中見出圓潤、瀟洒中見出雍容,岩石及竹影敷色清雅秀逸,更襯托出觀音造像的冰清脫塵之姿。

1939年作 竹溪六逸圖 立軸 設色紙本

作  者: 張大千

尺  寸:185×95cm

創作年代:1939年作

成 交 價: RMB 6,600,000

這張《竹溪六逸圖》,大千先生作於己卯(1939年),時年41歲,正是他居住青城山期間,多有閑暇,遊目騁懷,筆墨有所寄寓。此作無疑是張大千的一張代表作,它有很好的收藏記錄。這張畫,是他的傾力之作,在畫面上,除了必須出現的「六逸」之外,還有一個侍硯童子,一共七個人。比起經常可見的一兩個人物的畫作來,此作要複雜得多,花費力氣要大得多,因為畫面上的這些人物要分別交代清楚,而且周圍環境、竹林背景、溪水映帶,均需有所關聯,相互照應,一團和氣。此作雖然仍然是張大千自己的路數,但取法頗高,這在畫中的題字中可見端倪。

1963年作 四時花木 四屏 設色紙本

作  者: 張大千

尺  寸:174.5×66cm×4

創作年代:1963年作

成 交 價: RMB 4,620,000

《四時花木四屏》,是張大千傳世花鳥作品中難得的精品佳構。在174.5×66cm×4的尺幅之內,大千先生把山石、松樹、荷花、竹子、蘭花、菊花、梅花等四時花木彙集在一起,遠近扶疏、參差掩映,畫面上景物舒展自如,充分展示了他在傳移模寫與位置經營等方面的非凡筆墨技巧和繪畫能力。

山中勝境 立軸 設色紙本

作  者: 張大千

尺  寸:197.5×100cm

成 交 價: RMB 1,760,000

此幅張大千的《山中勝景》酣暢之中透現古意,洒脫之中不失法度,是大千臨習石濤之佳作。根據兩次題跋推斷,該畫創作於1934年左右,為張大千學畫之「早年」,尚處於以習古為尚的階段。他這一時期的學古,不僅體現為對前人筆墨之法的體味與學習,還表現在繪畫精神層面上與古人的相期相會——所謂「足跡不經千萬里,眼中難盡世間奇。筆鋒到處無回頭,天地為師老更痴」,正是石濤「搜盡奇峰打草稿」的神領之會。這是張大千高於他人的地方,學古而不泥古。

1934年作 巫山 立軸 設色紙本

作  者: 張大千

尺  寸:118.5×52.5cm

創作年代:1934年作

成 交 價: RMB 1,100,000

1937年作 黃山九龍潭 鏡心 設色紙本

作  者: 張大千

尺  寸:155×87cm

創作年代:1937年作

成 交 價: RMB 1,210,000

《黃山九龍潭》是張大千1937年創作的作品,描繪的是黃山懸崖絕壁之間的九龍瀑及潭池。

奇美的黃山進入中國畫家的視野可以追朔到明末清初,以漸江為代表的新安畫派諸家常年往來於黃山的雲山霧海、奇石怪松之間,用畫筆表達了他們在黃山所獲得的真切感受,從而在中國山水畫史上獨闢蹊徑,且影響廣泛,近代承其衣缽者不少,張大千就是其中之一。

1948年作 夏山圖 立軸 設色紙本

作  者: 張大千

尺  寸:97×48cm

創作年代:1948年作

成 交 價: RMB 891,000

作此《夏山圖》時,張大千年50歲,其以古法入畫已臻純熟老辣之境,博採各家之長,具宋元風範又自出新意。大千一生交遊甚廣,此畫上款「光潤仁兄」即為盧郁文,盧氏曾任南京政府和談代表團秘書長,而經常往來上海商討「和談」事宜,是年張大千於上海舉行畫展後,便羈旅四方,此畫的緣起已不得而知,但確實為大千之精品力作。1946年張大千購得名跡《江堤晚景》、《夜宴圖》、《胻湘圖》及《巨然江山晚興圖》,予他師古上莫大的裨益,獨開生面的新局。

1947年作 臨趙孟俯秋林載酒 立軸 設色紙本

作  者: 張大千

尺  寸:136×61cm

創作年代:1947年作

成 交 價: RMB 5,040,000

張大千先生此幅《臨趙孟頫秋林載酒圖》作於一九四七年春天,地點是在北平的頤和園。 在此以前的一年多裡面,大千在北平又陸陸續續買到不少五代、宋漢、元人的名跡使他在敦煌臨摹了大批重彩作品之後,再度接觸到這些正統派名家的捲軸畫,他們那些工細而精謹的筆墨,使大千先生又可以從畫史中盡情吸收最新的養份。

約1944年作 停琴聽阮圖 鏡心 設色紙本

作  者: 張大千

尺  寸:83×41cm

創作年代:約1944年作

成 交 價: RMB 2,128,000

畫中張大千用一種二十世紀典型的手法來裁剪一棵完美的樹,使焦點聚集到人物身上,設色古雅,更注重裝飾性,背景和樹木用筆柔和,唯石塊以青綠染之,與人物衣飾所呼應,明亮而鮮艷。從1941年至1943年,張大千在敦煌臨摹壁畫,畫中裝飾性的色彩顯示出這種影響,但顏色清潤,與趙孟頫時代的繪畫並不相近。張大千作此畫時其人物畫創作也達到了一個高峰,運筆流暢,造型準確,而且傳達出了高士的神思,聚精會神中帶有一絲憂傷。

1947年作 溪山蘭若 立軸 設色紙本

作  者: 張大千

尺  寸:120×50cm

創作年代:1947年作

成 交 價: RMB 2,576,000

大千此作雖題擬巨然《深山蘭若》,查現藏於美國克利夫蘭博物館的巨然同名遺迹《溪山蘭若圖》,構圖與此作不盡相同,而蘭若一詞是梵語「阿蘭若」的簡稱,意即寺院,(書畫鑒定家謝稚柳先生曾指出巨然此幅未畫蘭若,而是樓閣)故此作非臨本,應屬大千先生遷想妙得之創作,想必是時大千在康巴游罷歸鄉後,偕游之樂,良足戀也,故參以巨然筆法,描繪西康古寺及景物而成。

1935年作 華山蒼龍嶺 立軸 設色紙本

作  者: 張大千

尺  寸:64×50cm

創作年代:1935年作

成 交 價: RMB 632,500

1940年作 松下高士圖 立軸 設色紙本

作  者: 張大千

尺  寸:137×48cm

創作年代:1940年作

成 交 價: RMB 715,000

江天暮雪 鏡心 勾金設色紙本

作  者: 張大千

尺  寸:184×47cm

成 交 價: RMB 2,072,000

此幅雖未落年款,從繪畫風格上看,應為大千居士三十多歲時所作精品。這一時期,大千博採歷代書畫家之長,將文人畫派的水墨用筆,融入典麗的設色,形成一種帶有裝飾性的文人山水,呈現出清新雅麗的畫風。

1945年作 果洛蕃女禮佛圖 立軸 設色紙本

作  者: 張大千

尺  寸:110×67.5cm

創作年代:1945年作

成 交 價: RMB 1,680,000

此件作於一九四五年的《果洛蕃女禮佛圖》為張大千「敦煌之行」後畫風轉變的傑出代表作之一。張大千之前的仕女作品具有濃厚的文人特性,追求的是一種雅逸、疏簡的精神風貌,在用筆及設色上,採用小寫意及淡墨、淡彩的繪畫方式,遵循的是明清以來典型的「瀛弱秀逸」的仕女形象。而赴敦煌之後,張大千的仕女畫風格則發生了開創性的轉變。

1948年作 青城紀游圖 立軸 設色紙本

作  者: 張大千

尺  寸:117×54cm

創作年代:1948年作

成 交 價: RMB 896,000

1962年作 孤山月明 立軸 設色紙本

作  者: 張大千

尺  寸:186×85cm

創作年代:1962年作

成 交 價: RMB 907,200

1941年作 時裝仕女 立軸 設色紙本

作  者: 張大千

尺  寸:146×86cm

創作年代:1941年作

成 交 價: RMB 1,792,000

1947年作 山水 四屏 設色紙本

作  者: 張大千

尺  寸:100×49cm×4

創作年代:1947年作

成 交 價: RMB 4,480,000

1941年作 金璧山水 立軸 設色紙本

作  者: 張大千

尺  寸:34×56cm

創作年代:1941年作

成 交 價: RMB 985,600

1945年作 西園雅集圖 鏡心 設色紙本

作  者: 張大千

尺  寸:149×58cm×4

創作年代:1945年作

成 交 價: RMB 19,600,000

1945年正是張大千大風堂鼎盛時期,其作品出產頗高。蓋凡鴻篇巨製,皆有弟子協其完成,據張大千之子張保羅說,張大千在敦煌臨摹的壁畫,凡佛像人物等主要部分,都是由他親自勾勒上色,其緇亭台樓閣或背景裝飾,則多由門人子侄和喇嘛畫僧協助完成。如「梅雲堂」本上即有「張玉比德補裙花」款及「『張玉之印』、『比德』」鈐印。另有1945年作《蟠桃獻壽》亦有張玉款印。張玉,即張心德(約1922—1953),亦名比德。他是大千四兄張文修之子,過繼給張善孖,曾有很長時間都跟隨張大千,大千在敦煌數年,張心德一直是他最得力的助手。張心德是張氏第二代中畫藝最高者,張大千藉助手之力,在短期內能完成如此數幅大作也就不足以為奇了。

1935年作 天女散花 立軸 設色紙本

作  者: 張大千

尺  寸:167×72cm

創作年代:1935年作

成 交 價: RMB 74,480,000

這幅《天女散花》,張大千作於1935年,畫中的天女系以和他相識相戀的朝鮮少女池春紅的容貌為藍本所繪製,他在畫上的題詩中有「畫中非幻亦非真」之句,以示畫中人物並非虛幻,亦非真的天女。張大千和池春紅這一段艷史,是大千一生無數風流韻事中,最為凄美的一樁,讓張大千終身引以為憾。

1947年作 文會圖 鏡心 設色紙本

作  者: 張大千

尺  寸:139×82.5cm

創作年代:1947年作

成 交 價: RMB 34,500,000

「文會圖」是歷代都有名作傳世的題材,如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的五代周文矩《文苑圖》卷、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的五代丘文播《文會圖》、北宋趙佶的《文會圖》、明王紱的《山亭文會圖》等,不僅是考察當時衣冠服飾、器具文明的最佳證據,更是當時士人懷想魏晉隋唐人物風流、並寄託自己對此盛會的無限嚮往之意的載體。 深諳古法、涉獵巨萬的張大千當然也不會置此題材於不顧。據李永翹所著《張大千年譜》及巴東所著《張大千研究》二書相關記載,可知他在1945年至1947年前後數年之間,對「文會圖」這一題材有比較多的仿作,比如香港私人藏的張大千1945年所作《西園雅集圖》四屏及大風堂藏1946年所作《文會圖》等。而從布局及結構看,後者似直接融合了宋徽宗本和丘文播本。本幅《文會圖》作於1947年,據內容和結構安排可知是大風堂藏本和天津文物本的改良本。

1936年作 天女拈花圖 立軸 設色紙本

作  者: 張大千

尺  寸:144×65cm

創作年代:1936年作

成 交 價: RMB 24,150,000

大千先生服膺盛唐人物。他曾說過:「人物畫到了盛唐,可以說已達到了至精至美的完美境界,敦煌佛洞中有不少女體菩薩,雖然明知是壁畫,但仍然可以使你怦然心動。」拈花天女以仿唐人壁畫運筆,正可稱至精至美,令觀者怦然心動!畫面上天女高髻簪花,體態豐滿,她腳踩祥雲,衣袂飄飄。臉微側,左手輕托花盤,右手拈花。面部三白開臉,細目小口,臉型飽滿圓潤,神態安詳嫻靜。其素色長裙上著綠色衣衫,衣紋層層疊壓。衣衫上銀色雲紋,裙裝黃色團花,俱十分規整精細。腰發上的束帶石青敷色,與硃砂繪出的紅花形成色彩上的對比。頭飾及項鏈、托盤皆為描金,在總體的素雅中顯出一種華麗。至於人物的髮髻和鬢絲,鉤皴細緻,筆筆有飛動之勢,極富質感。全圖人物線條簡勁圓渾,轉折之處頓挫有力且富節奏感,設色艷而不俗,人物高貴典雅而又靜謐祥和。

1949年作 春困圖 鏡心 設色紙本

作  者: 張大千

尺  寸:79×33cm

創作年代:1949年作

成 交 價: RMB 8,970,000

張大千一生喜歡看川劇和京戲,他認為戲裡的美人最美,除了古裝的服裝美之外,他也愛戲中女子臉部的化妝,承襲唐宋以來的三白法,將額頭、鼻子和下巴妝粉擦得很白,然後以紅潤的臉頰陪襯,使得臉孔的輪廓線條分明。再者就是戲裡的每一動作都是經過藝人代代相傳的精華,是一種精練以後呈現的美感極致效果。尤其是名角,其眼神、嘴型、指法、舉手投足間,身段姿態無一不美。他看戲往往在欣賞和捕捉這種神韻之美。使他有些古裝仕女畫,面部、舉止、身段和手勢都受到傳統戲劇的影響。此乃筆者分析大千仕女畫所得之結論,其後閱讀大千先生賞愛的國劇演員楊連英的紀念文章,可作為上文的註腳。

約1950年作 大威德佛 鏡心 設色紙本

作 者:張大千

尺 寸:83×49.5cm

成交價:RMB 34,500,000

這幅畫作源自於佛教密宗一支的菩薩造像大威德佛,內容是男女菩薩共修,男性代表智慧,女性代表慈悲,象徵這兩種佛法力量融會交合時,即達到歡喜無限的自然生命境界;而圖像的骷髏、法器、火焰、蓮花等也都各有象徵意義,其中有宗教層次很高的莊嚴內涵,但由於世間宗教文化的不同,也往往容易產生很大的誤解。畫家用精鍊有力的線條,神奇地體現流動的生命感,而敷染醇厚,鮮艷華麗的色彩,更強化了畫面的視覺效果;上方的款式並以金粉書寫,增添了裝飾亮麗的表現,通幅呈現出大威德佛、法相莊嚴,以及自然運轉無窮之生命力。

空行母像 立軸 設色描金紙本

作 者:張大千

尺 寸:84×53cm

成交價:RMB 23,000,000

此幅作品色彩濃重,充滿濃郁的宗教色彩。張大千在創作時這幅畫作時用到了一些特殊的顏料,那就是金粉。據說張大千在敦煌的幾年間,全部花費達「五百條黃金」之多,生活已然非常拮据,但是還能用金粉來描繪此幅作品,可見大千對佛教的虔誠,更可見此幅作品的珍貴。張大千敦煌時期大部分作品,都被留在了成都,目前珍藏在四川博物院。1949年12月,國民黨撤離大陸的最後一批飛機即將起飛,張大千帶著他精選的幾十幅臨摹敦煌壁畫和自己珍藏的部分精品,要求同機撤離。機上的國民黨高官深知這些畫作的價值,然而,飛機嚴重超載,幾經磋商,無奈之下,機上的人員最終決定撤下已經上機的部分黃金,而帶上大千先生的這批畫卷。就這樣,這批張大千最珍貴的收藏和作品離開了大陸,抵達了台灣,此幅作品就來自於寶島台灣的資深藏家,或許其就是被張大千帶到台灣的幾十張作品之一。

1981年作 靈岩山色圖 鏡心 設色絹本

作  者: 張大千

尺  寸:95×265cm

創作年代:1981年作

成 交 價: RMB 62,720,000

此作寫於1981年,時張大千83高齡,居住在台灣摩耶精舍中,雖然已經進入耄耋之年,畫家仍然在為台灣博物館和巴黎東方博物館舉辦的展覽準備畫作。此一時期張大千先後創作了一批頗有分量的潑墨潑彩作品,其著名的《廬山圖》即從這一年開筆繪製。張大千為作《廬山圖》專程向日本訂製不接縫絹,此幅《靈岩山色》用絹本應為當時一併訂製。

1948年作 峨嵋接引殿 鏡心 設色紙本

作  者: 張大千

尺  寸:170.5×78.5cm

創作年代:1948年作

成 交 價: RMB 54,880,000

1948年春,張大千在上海成都路中國畫苑舉行盛大畫展,共展出作品百餘幅,大部分皆系工筆重彩,鑒藏家和同行們無不嘆為觀止。此作創作於1948年春,作品為此時期張大千喜歡創作的青綠重彩題材,上坡上的每一課樹、每一片葉都認真細緻描繪。根據李永翹著《張大千年譜》記載,張大千於1939年6月首次和黃君璧登峨眉山,後來又先後於1944年9月、1945年4月、1946年8月、1948年8月遊覽峨眉山。此圖就是1948年8月最後一次登峨眉山時所作。

1947年作 晴靄仙閣 立軸 設色紙本

作  者: 張大千

尺  寸:109×60cm

創作年代:1947年作

成 交 價: RMB 54,050,000

此幅作於1947年,大千的仿古寫生山水在此間進入了一個高峰期。自抗戰勝利後,北方的書畫市場上充斥著戰後散出的古代名家書畫,大千因緣際會陸續收藏了一批北宋重要名跡,如《江堤晚景圖》、《瀟湘圖》卷等。從敦煌回成都後,直至1949年底赴香港避戰暫居,大千這一時期的山水主要著眼於北宋大家的雄偉風格,尤其沉浸於董巨派的作品至深,他臨仿了大量董巨派佳作,如巨然的《秋山問道》等。此階段無論是臨仿之作,還是自作的青城、峨眉等寫景山水,均受董巨派影響很大,此幅作品即為師法董源。

1936年作 金璧雙輝—巫峽清秋 鏡心 設色紙本

作  者: 張大千

尺  寸:87×48cm

創作年代:1936年作

成 交 價: RMB 43,700,000

此作為民國時期北平春華樓菜館掌柜、素有「北平第一名廚」的白永吉舊藏。因是畫贈摯友,故極精心。1936年12月,北方遭災,舊京西郊哀鴻遍地。時有慈善家計畫設粥廠放賬,于非闇為其事奔走,商諸大千先生,兩人即決定舉行畫展義賣成此善舉。《救濟赤貧—張大千、于非闇合作畫展》在京展出三天,「大風堂」門人何海霞、巢章甫等亦出作品參加,展品全部售罄。時著名菜館春華樓掌柜白永吉捐重金以襄善舉,大千先生遂以本幅《巫峽清秋》相贈為報。

長生殿 立軸 設色紙本

作  者: 張大千

尺  寸:113×62cm

成 交 價: RMB 41,400,000

此幅《長生殿》創作於20世紀40年代後期的上海,當時徐雯波剛與張大千新婚,而畫中選擇長生殿盟誓的題材,應該也是寄託著張大千對妻子的一腔深情。畫上張大千以其天縱之才譜寫了一首出塵的愛情之歌。畫面構圖呈俯視視角,主體是橫卧在氤氳樹叢中的宮殿,與長廊庭院相接,前庭開闊平遠,李楊二人在殿前憑欄而立、相對無言。宮殿後有一處亭台樓榭,形影孤立,其後的大面積空白似乎是一片水域,只是不著一筆水紋,令人平添聯想。宮殿出以界畫,屋脊斗拱繁複奇巧,而蒼松翠柏則純以水墨寫成,一工一寫,一色一墨,極是動人。而蜿蜒於宮殿、樹叢間的雲氣,又使人恍然間覺得李楊正在天上相見。整幅似實似虛、若夢若幻,莫可確指,展卷之下,備極哀感頑艷。

1941年作 山水 四屏 設色紙本

作  者: 張大千

尺  寸:102×33cm×4

創作年代:1941年作

成 交 價: RMB 25,760,000

張大千的山水脫胎於前人先賢,從此條屏之中可知大千對於古法精髓領悟之深厚。這組條屏之上均有張大千自題仿某位古人先賢筆意作畫,或以元人技法得之,或師井西老人筆意,又或參「公安三袁」之袁宏道詩意戲寫。然而不管張大千仿何家何法,其筆下總是能夠見到石濤的影子,石濤可以說貫穿於張大千的丹青生涯之中。在這組條屏中,無論是點苔勾勒還是寫山寫松均可隱見石濤之跡。以條屏中松樹之法為例,張大千曾說「石濤畫松自有定法,細觀之,每每三筆為一組,筆鋒先著針尖,下筆輕而收筆重,略加渲染,如此畫來,方是真石濤。」細觀圖中之松,枝幹松針、寫形點苔均遵石濤之法。松針多是三筆一組,針尖因下筆輕,故細;收筆重則漸粗,最後略加渲染,染出松針之勢。很明顯是一派石濤畫風,但若再拿來石濤原畫比較,卻又似乎不是。寫真,要在「似與不似之間」,而此松樹之法便暗合此理。

1933年作 山水花卉冊 冊頁 (二十四開) 設色紙本

作  者: 張大千

尺  寸:33×48cm×24

創作年代:1933年作

成 交 價: RMB 42,560,000

此冊頁包括了山水和花卉兩大題材的畫作,共計24幅。山水題材部分,透出石濤山水畫風的痕迹,筆墨松秀潤滋;花卉部分,風格可謂「清新俊逸」。二十年代張大千曾致力於石濤作品的臨摹和研習,由於其藝術悟性很高,在不長的時間內,已把石濤的筆墨方法掌握到得心應手的地步。冊頁上12幅山水作品,帶有很深的石濤遺意,如「大千擬大滌子」「仿大滌子」等題跋,就表現出張大千在創作時的取法。石濤山水畫中,筆墨枯秀凝澀,蒼潤中浸透靜雅之氣。而大千明顯於筆墨中增添了幾分流速之美,筆勢起伏森然,雖少石濤蒼逸青澀之筆意,但存秀雅樸拙之風韻。所以在筆墨逸致格調上,大千與石濤終始一致,體現出大千尤重石濤筆墨精神之繼承而非外在形式之表現,突出了大千對石濤「筆墨當隨時代」之深刻體悟。在花鳥畫上,張大千注重學習明代晚期寫意花鳥畫的代表人物陳淳及徐渭的畫風。與他們為世人所熟知的豪放恣縱的畫風相對照,12幅花卉作品,整體上雖兼及「青藤白陽」花鳥寫意之樣態,但仔細品味審視,比之徐渭,尚不激越昂揚,更顯穩雅平和;比之陳淳,文人情趣更濃,用筆簡略,然墨色把握調適臻於自然,更得物象之神韻。概而言之,《張大千山水花卉合冊》共計二十四開,保存良好,實屬難得。

1947年作 仿石溪山水 鏡心 設色紙本

作  者: 張大千

尺  寸:118.5×53.5cm

創作年代:1947年作

成 交 價: RMB 18,400,000

此幅作於1947年,是年被公認為張大千臨古創作的高峰。從敦煌回到成都後的張大千,因緣際會得以搜羅因戰亂流散在市場上的宋元名跡,這讓他的臨古愈加精進。此幅作於成都昭覺寺,張大千曾在此居住四年,在這裡大千心緒寧靜,創作頗豐。大千早年在曾農髯的引導下,自「四僧」入手,對於石溪研習很深。畫中所提白禿即為石溪,石溪自玄宰而上窺子久,此時的大千對子久已頗有心得,對石溪自然也愈加得心應手,且能參以己意。此幅蒼蒼莽莽,自然高逸,得石溪之蒼茫渾淪,兼具大千明潔靈動的秀逸之氣,構圖也在石溪的基礎上將景物距離拉開,益之以疏朗空曠。

1968年作 五亭山色圖?行書風蝶七律詩 鏡心 設色紙本

作  者: 張大千

尺  寸:62×128cm×2

創作年代:1968年作

成 交 價: RMB 17,020,000

一九五四年張大千全家移居巴西,用了近十年的時間營造「八德園」,在這極樂世界尋求「無有眾苦,但受諸樂」的美好生活,「八德園」中「不栽粟芋不栽桑,鑿個陂塘一頃方。修竹萬竿塵隔斷,老夫胸次有瀟湘」,建造了畫家一生追求的充滿詩情畫意的瀟湘之境。園內有山水、有樹木,鳥語花香,是大千先生「在地上畫的最大的立體的畫」。「五亭」建於一九六二年,環列「八德池」四周,賞景避雨,是園內的主要景觀。「八德園」原址已於一九六九年改建為水庫,沉淪水底。這些大千先生將「立體的畫」描摹在平面上的畫作就成了十分寶貴的歷史記錄。

1938年作 荷花鴛鴦 立軸 設色紙本

作  者: 張大千

尺  寸:117×48cm

創作年代:1938年作

成 交 價: RMB 10,350,000

該幅畫作畫意取自唐代鄭谷的詩《蓮葉》:「移舟水濺差差綠,倚檻風搖柄柄香。多謝浣紗人未折,雨中留得蓋鴛鴦。」一生酷愛荷花的張大千曾多次取此詩的詩意寫荷,此幅顯示出張大千早期繪畫中那種典雅寧靜的格調和工緻細謹的筆法。

1959年作 荷塘清趣 鏡心 設色紙本

作  者: 張大千

尺  寸:193×103cm

創作年代:1959年作

成 交 價: RMB 13,440,000

49年去國後,張大千輾轉日本歐美香港台灣巴西阿根廷各地,念念不已的是故國家園夢。這在他當時的畫作中極為多見,如他在日本上野公園不忍池觀荷所作《南浦紅荷》中即題詩云:「不是野芳解留客,故山歸夢已無家。」此幅1959年懷不忍池荷花的《荷塘清趣》與此其實同一旨趣,都是發抒懷鄉病的,故題款說:「憶不忍池上芙蓉正開,盛嘆為此。」此幅以楊妃喻荷花、以楊妃愛情悲劇喻世事改易而歸鄉不得,似也為張大千市上流傳作品中僅見之作。

1944年作 番女掣厖圖 立軸 設色紙本

作  者: 張大千

尺  寸:108.6×73cm

創作年代:1944年作

成 交 價: RMB 38,929,800

1945年的《番女黑厖圖》,題款中交待了此一系列創作的緣由始末:「往於青海三角城,見此西番二姝當欲寫之未果,頃始追憶為此。」其中幾件更有數本傳世,不難想像大千對此一題材的種愛。劉姓實業家兄弟所舊藏《番女掣庬圖》為難得一見之精品,此畫完成於「甲申嘉平」,即1945年,與張大千「血戰古人──張大千的繪畫」中展出的《番女掣庬圖》如同雙胞,兩件的差異微乎其微,只在題款上略有不同。劉氏所藏之本題曰:「番女掣庬圖。甲申嘉平。大千張爰。」後一件所題則為:「番女掣庬圖。甲申嘉平月。蜀郡張爰大千父。」鈐印兩方亦均相同,顯見成畫時間相當接近。

1944年作 麻姑獻壽 立軸 設色紙本

作  者: 張大千

尺  寸:91.5×43cm

創作年代:1944年作

成 交 價: RMB 3,892,980

麻姑乃女壽佬,傳說中麻姑曾「見東海三為桑田「,可見其壽歲之長。農曆三月三日為王母壽辰,舉行蟠桃盛會,麻姑特在絳珠河畔用靈芝釀酒,獻給王母作賀禮,謂之「麻姑獻壽」。因而每為女性賀壽辰時,畫家多作麻姑像。此畫作於1944 年,時張大千自敦煌歸來,得惠甚多,繪畫風格變化明顯。線條更加流利且富有變化,色彩則採用純色搭配,沉著明麗卻不失和諧。仕女服飾上的紋樣組合,多取自敦煌繪畫中的裝飾圖案。除敦煌之外,四十年代也是張大千廣泛從古代繪畫中汲取養分的時期,山水追溯董巨,仕女畫以敦煌壁畫之沉穩古勁,結合宋明諸家之典雅,形成自己的獨特面貌。

1948年作 唐人秋獵圖 鏡心 設色紙本

作  者: 張大千

尺  寸:139×66cm

創作年代:1948年作

成 交 價: RMB 42,550,000

此《唐人秋獵圖》色彩艷麗,筆法精緻細膩,精妙絕倫,堪稱是大千先生仿古之作中的至精之作。此作為澳門鉅賈蔡克庭舊藏。蔡克庭之二子蔡昌鑾在重慶結識張大千,二人成為至交好友。1949年春張大千及其弟子、僕人在澳門蔡家豪宅中作客達三月之久,為了感謝蔡家的盛情款待,張大千將曾多次參加其畫展非常看重並列為非賣品的《唐人秋獵圖》送與蔡克庭。克庭先生去世後,此作歸其第七子蔡昌桓所有,此作現由居住於美國的蔡昌桓家屬友情提供。

觀音大士 立軸 設色紙本

作 者:張大千

尺 寸:115×50cm

成交價:RMB 9,980,850

此件雖未署年款,但構圖與大千一九四二年九月所寫,橅自莫高窟第六十八窟唐人造之在構圖上幾如出一轍。大士體態勻稱豐腴,從五官手足到寶冠纓絡、衣紋飄帶到腳下所踩蓮座等,無不精準優美、流暢華麗,呈現出端敬庄穆的氣象,或可大致推估上拍本件應系完成於上述兩者同時或略晚,亦即四二年至四三年間。畫中觀音開臉豐腴圓潤,手持柳枝、腳踩蓮座,身體呈倒S型立姿,身戴纓絡,衣帶飄揚,整體線條穩健圓轉,設色穠艷富麗,可謂盡得神佛慈悲喜舍、恢宏廣大之氣象,而由大千希望畫壇摯友,同時也是名家的黃君璧「永充供養」的題識字句來看,似不難見大千對此作的自得之情。然此件後歸美籍華人雕塑家暨收藏家陳哲敬所有,陳氏祖籍福建,在上海長大,並修讀雕塑;早在五O年代其便與張大千交好,甚至如今位於四川內江的張大千紀念館中所陳設之大千居士頭像,也是大千主動找上年紀小他卅歲的陳哲敬,歷多時摹寫修改而完成。對此藝壇後輩,大千可說是欣賞有加,不僅曾為陳哲敬雕塑展覽題字,更不乏作品寫贈,兩人深厚情誼可見一斑。

1937年作 水月觀音 立軸 設色紙本

作 者:張大千

尺 寸:165×67cm

成交價:RMB 9,200,000

此幅作於1937年,「觀音」是張大千常畫亦擅畫的題材,最喜表現水月觀音,多為繪贈好友,或乞福之用。大千一生畫觀音集中在20世紀30年代後期至40年代中期,敦煌之行是其中一個轉折點,其前期的觀音畫像具有唐寅、新羅山人等人的風範,後期受到壁畫技法的影響,風格產生較大的差異。此作從開臉、設色、衣紋等方面來看,均代表著大千前期人物畫的面貌。畫中觀音閑坐在岩石上,面相圓潤,體態豐腴,姿態隨意,神思安詳。背光是一輪滿月,疏疏朗朗幾枝修竹點綴,石台上的凈瓶里插著青翠柳枝,泉流於石下,水花激蕩。法相飄然出塵,衣紋用筆轉折輕靈,設色清新雅緻,無論景緻抑或人物,均透閃著靈秀之光,堪為大千早年人物畫之佳構。

龍女禮佛圖 鏡框 設色紙本

作 者:張大千

尺 寸:90×44cm

成交價:RMB 4,140,000

《龍女禮佛圖》題材出自於《法華經—提婆品》,描述的是大乘佛教經典之一、有「經中之王」美譽的《法華經》中的提婆品,即文殊菩薩入龍宮說法,八歲龍女聞經即身成佛的故事。曾見有張大千同一畫題的作品三張,繁簡雖有不同,但都精心描繪,重彩敷色。除本幅外,另兩件均繪於1948年,一幅贈送張群作為六十歲生日賀禮(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另一幅曾參加同年在上海舉辦的張大千畫展。

此幅繪一佛二脅侍菩薩,龍女參拜於下,無論是背光、衣紋、髮式、色彩,均較賀贈張群的另一幅豐富,面部未點睛,但已完成五官輪廓的最後一道描線,色彩鮮麗工緻,確屬已繪製完成的精心之作,與另外兩幅同一題材的畫作相比較,更接近現代敦煌壁畫的面貌。畫中佛陀手結說法印、盤坐蓮花座上,眼瞼低垂,「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中」。龍女跪地頂禮佛足,表情肅穆虔誠、柔和雅善。瓔珞披身,飄帶線條妙不可言,充滿盛唐風韻。全圖採用白描手法,線條勾勒極為瀟洒準確,比例恰當,形象逼真,神情可掬,其人物衣褶線條勾勒細謹,勁健有力,筆墨交代極為清晰,毫不含糊,充滿盛唐風韻,直追李公麟筆意,為大千佛像繪畫中的經典之作。

1939年作 無量壽佛 立軸 設色紙本

作 者:張大千

尺 寸:69×28cm

成交價:RMB 2,760,000

這幅《無量壽佛》就是畫於張大千隱居青城山的時期。整個畫面的氣息比較清新妍麗,有無限意韻。畫中無量壽佛盤腿而坐,旁邊是一座佛教造像,無量壽佛似乎在對著佛像念經打坐。無量壽佛一襲白衣,線條幹練流暢,將僧袍的輕盈通透表現地極為完美。無量壽佛面部用淡赭石暈染,旁邊的造像用重色表現,與無量壽佛的形象形成鮮明的對比。整個畫面充滿著一種溫和、意韻深遠的佛教氛圍,實屬張大千早期作品中優秀的畫作之一。

1969年作 松峰曉靄圖 鏡心 設色紙本

作  者: 張大千

尺  寸:187.5×95.5cm

創作年代:1969年作

成 交 價: RMB 39,100,000

大千的潑法,並不單純地往畫紙(絹)上潑墨,而是相當費時費事,其繁複處理過程,非十天、半月不能完成。首先他將畫紙或畫絹貼在板上,作畫之前,還得先噴濕紙、絹,再緩緩將調好的墨汁潑上。其後,令門人子侄,各持木板一端傾側搖動,直到他滿意為止。等到墨暈固定後,大千由遠處不同角度觀看,再細加經營,審度再三,才用傳統的筆法在適當位置略加皴法,再點綴人物、屋宇、橋樑、舟楫。於是從混沌中開闢一片山川出來,為此他又增添一方閑章「辟混沌手」,符合併滿足他說「藝術家是上帝」的觀點。由於每一次潑墨流動的效果絕不會重複相同,因此每一次都是新的創造經驗,畫面、章法也絕不會有雷同,此與西方自動性技法相通。大千處理畫面的方式和他對完成度的要求,端賴他長年養成的傳統山水素養,以及他對真山水的閱歷,二者相互醞釀而成,仍在中國傳統藝術的範圍之內。

1947年作 仿宋人筆古木幽禽 立軸 設色紙本

作  者: 張大千

尺  寸:131×59cm

創作年代:1947年作

成 交 價: RMB 18,975,000

此幅作於1947年,乃仿宋代宮廷畫師李迪之本。張大千的花鳥畫起初走寫意路線,八大、華嵒均為其學習的對象。自20世紀30年代中期開始,漸學北宋人的工筆院體,同時也從觀察寫生入手。40年代初期,大千在敦煌臨摹壁畫,這在一定程度上亦影響了其花鳥畫,逐漸形成了宋代院體以來未見的瑰麗風格。從大千離開敦煌,回到青城、成都,直至1949年底離開中國大陸,這段時期是其工筆花鳥畫的巔峰時期,不僅筆墨純熟,且格調高雅,此圖便為大千在這一時期的佳作。李迪的工筆花鳥畫構思巧妙,細緻入微,大千可謂頗得其意。畫面上,枯枝翠竹相映生輝,雀鳥獨立枝頭,構圖疏空,意境清幽。竹枝、翠竹以及雀鳥的描繪均帶有裝飾性,但仍不失優雅的書卷氣和唯美的情趣,大千既在筆墨和設色上得古人精華,又以獨特的審視角度賦予物象新的生命。

1951年作 白荷 鏡心 設色紙本

作  者: 張大千

尺  寸:70×139cm

創作年代:1951年作

成 交 價: RMB 8,970,000

作者以大寫意的筆法描繪荷葉,更加烘托出荷花的潔白與聖潔。此年,張大千畫展在新加坡、吉隆坡、怡保、檳城舉辦展覽,六屏巨幅通景《荷花》在紐約畫展中被美國《讀者文摘》以14萬美金高價收購。

贈刀圖 鏡心 設色紙本

作  者: 張大千

尺  寸:98×52cm

成 交 價: RMB 5,175,000

《贈刀圖》繪於「甲申嘉平」,大千先生時居成都,正用功古人前賢之法的最盛期。從傳世畫跡所見,選用此題材鮮有,或謂本幅乃首創者,於一九四七年秋另寫一本於昭覺寺。構圖甚類,細節稍作改動,恐據粉本再行臨寫。畫作題材取自《三國志》和《三國演義》中的「呂虔贈寶刀」的故事。

初唐大士像 鏡心 設色紙本

作 者:張大千

尺 寸:116×60cm

成交價:RMB 17,825,000

張大千的畫風在敦煌之行後發生了顯著的變化,由早年的清麗雅逸,變為富麗堂皇,人物畫尤其雍容華貴,華麗明艷,多用重彩重色,又不失和諧,整體富有裝飾性,又不乏沉著的內在氣質。他將敦煌壁畫中強烈的色彩效果與文人畫的詩意筆調相結合,創造出一種獨特的格體,成為張大千在40 年代之後人物畫的主體風格,從此幅《初唐大士像》中可見一斑。此幅原型大約繪製於618—704 年,即為初唐時期,這一時期社會穩定、繁榮,文化多元並存,壁畫中的人物造型亦發生了變化,從北朝的清秀雋永漸趨豐滿結實,菩薩的面相、身段更具世俗風貌,方額廣頤,姿態婀娜,體現出開朗樂觀的時代精神。

1944年作 南國仕女 立軸 設色紙本

作  者: 張大千

尺  寸:95×43cm

創作年代:1944年作

成 交 價: RMB 5,520,000

題款中的《浣溪沙》詞經常出現在張大千的仕女畫中,尤其是20世紀40年代中期以後。此詞的最後一句乃取自清代吳偉業的《無題》:「錯認微之共牧之,誤他舉舉與師師。疏狂詩酒隨同伴,細膩風光異昔時。畫里綠楊堪贈別,曲中紅豆是相思。年華老大風情減,孤負蕭娘數首詩。」舉舉與師師分別指唐代長安名妓鄭舉舉和北宋末年汴京名伎李師師,二人皆為美艷絕倫的一代名妓,大千畫仕女時大概便參照了她們的風流儀態。

1946年作 清溪翠幄 鏡心 設色紙本

作  者: 張大千

尺  寸:158×82cm

創作年代:1946年作

成 交 價: RMB 17,250,000

1947年作 李德裕見客圖 鏡心 設色紙本

作  者: 張大千

尺  寸:33.5×95.5cm

創作年代:1947年作

成 交 價: RMB 13,800,000

張大千題邊跋:此圖失去已久,頃為名靜賢侄收得。人生離合聚散無常,可慨嘆者多矣。況此身外物乎!而秋妹墓木已拱,未由臨吊,為之黯然。六十九年庚申冬十一月。大千張爰。 說明:李秋君侄女李名靜舊藏。張大千居滬期間,多寄寓李家,關係密切。他在李秋君「歐湘館」中寫畫,所畫多留置「歐湘館」供秋君賞玩,無不精彩。秋君歿後,收藏多付侄輩。

1929年作 採菊東籬下 立軸 設色紙本

作  者: 張大千

尺  寸:140.5×59.5cm

創作年代:1929年作

成 交 價: RMB 2,094,972

此幅張大千《採菊東籬下》描繪的便是東晉陶淵明賞菊的故事。陶淵明是東晉詩人,曾任當時要職。因看不慣時事動亂和官僚腐敗而去職歸隱田園山林,之後作品多描繪自然景色生活,流露出對太平世界的嚮往。圖中描繪的假山修竹,滿地金菊,詩人悠然拄杖立於假山前,一童子正俯身採菊,烘托出「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閑適氛圍。全圖布局穩妥,筆墨明潤爽利,層次分明,堪稱張大千早歲人物畫之精品。此作乃張大千摯友顧毓琇舊藏。

人物山水 二十八屏鏡心 設色紙本

作  者: 張大千

尺  寸:95×42cm×28

成 交 價: RMB 31,050,000

北京保利2015秋季拍賣會Lot1167

1973年作 雲山依水 鏡心 設色絹本

作  者: 張大千

尺  寸:69×241cm

創作年代:1973年作

成 交 價: RMB 28,750,000

此《雲山依水》為張大千用在日本訂製的無接縫絹寫成,同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的《廬山圖》與《溪橋晚色》材質一致,實屬難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半山古玩 的精彩文章:

據說這是一件明成化 白釉磬口加康熙五彩過枝松鼠葡萄盤
首次披露瓷器收藏收到頂級藏品的奧秘

TAG:半山古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