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品賞中國畫
中國畫是中國傳統民族繪畫的統稱,也稱國畫或水墨畫。她以墨為主要顏料,以水為調和劑,以毛筆為主要繪畫工具,以宣紙和絹帛為載體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特有畫種。她植根於華夏民族濃厚的文化沃土之中。跨越不同時空,經歷了萌芽、發展、成熟、創新和再發展的諸多不同階段。形成了融匯民族文化素養、思維方式、審美意識和哲學觀念的完整的藝術體系。因此,中國畫和西方油畫形成了兩座對峙的藝術高峰。
那麼,我們應該怎樣來欣賞國畫呢?
用於繪畫的線條是有生命力的,千百年來,中國的藝術家們伏案筆耕,利用不同的筆法書寫著粗細、曲直、剛柔、毛澀、疾徐、虛實、順逆和繁簡等不同質地,不同感受的線條。並用這些含情線條的漸變、排列、組合、交搭、分割、呼應等,在畫面上構成諸多形式的造型,抑揚頓挫、疏密粗細、快慢虛實、濃淡乾濕,無不顯現眾多畫家的奇才和功底。
筆韻是國畫家追求的最高境界。運筆時所表現出的一種內在節律、情感起伏,通過氣與力的統一變化而形成。用筆的韻律感和節奏感亦是國畫家們的心弦撥動。筆力、筆氣和筆韻是有機結合的統一,以氣統力、統韻,以韻助氣、助勢。三者完美的結合,方稱上佳的用筆。或渾厚蒼勁、剛健挺拔,或含蓄內斂、簡約空靈、飄逸洒脫。無不是國畫家們的千錘百鍊和用心血汗水澆灌的結果。
中國畫以墨為主,以色為輔,是其基本特點。筆墨二字幾乎成了中國畫的代名詞,如果說西方畫是體、面、色的交響,那麼中國畫就是點、線、水、墨的協調。墨可分為:焦墨、濃墨、重墨、淡墨和清墨五大色階。唐代張彥遠論墨時說:草木敷榮,不待丹碌之彩;雲雪飄揚,不待鉛粉而白;山不待空青而翠,鳳不待五色而彩。是故運墨而五色具,謂之得意,意在五色,則物象乖矣。
中國的畫家深諳繪畫要旨,認為畫面太枯燥,則有燥氣;畫面太濕,則無生氣。墨無變化則僵滯死板。因而數塊濃墨必以淡墨破之,一片淡墨必以濃墨破之,一片枯墨必以濕墨潤之,一片濕墨必以枯墨提醒。觀畫時往往尚未看清具體形態就已被畫面筆墨中溢出的抽象意韻所感染,在欣賞國畫時往往也從這裡入手。
在中國畫的創作過程中,始終離不開墨。用墨的方法有以下幾種:潑
墨法、積墨法、破墨法、宿墨法、漬墨法和蘸墨法等。好的國畫無不在用筆、用墨、用線、用水等方面有高妙之處。在畫面上顯現出濃淡乾濕變化。古人云:「乾裂秋風,潤含春雨」,就是這個道理。
三、欣賞中國畫要看構圖和形式
從古到今中國畫的構圖有諸多形式,自成章法布局。東晉顧愷之稱之為「置陳布勢」,謝赫則稱之為「經營位置」。說法雖不一樣,但其意相同。即畫家將要表達的內容和形式加以組織、安排,構成一幅體現個性,呈現氣勢,和諧統一的整體畫面。一幅作品的境界高地,奇特平庸,構圖非常關鍵。
中國畫講究穩中求奇、險中求穩、著意對並、打破對稱,形成一個富有節奏的協調整體。大多採用「三七停」起手法則,把主要物象放置在三七點上對打破均衡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也易於形成韻律節奏,給觀畫者以視覺美感。
看畫還要遠觀其勢,近取其質。利用不固定的視距、觀其物象。遠看大勢氣韻,近看點線質量。「六法」精論,千古不移,是畫學傳統的金科玉律。在中國繪畫史上這一理論具有無法撼動的深遠作用。也是時下評價、品賞中國畫的根本法則。凡屬畫人必受這一法則的約束和檢點,用這一法則鑒賞,評價中國畫作品,其高低自可辨也。
TAG:老煙斗鬼故事怪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