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智能合約賽道迎來行業玩家,金融壹賬通想做金融全領域

智能合約賽道迎來行業玩家,金融壹賬通想做金融全領域

近年來,隨著人工智慧、雲計算、區塊鏈等技術的湧現,金融機構在前台營銷和後颱風險兩大方面積極擁抱數字化轉型,但與此同時,一些行業基礎設施類的管理工作卻因需要長期大量投入而被「忽視」,正在成為阻礙金融數字化轉型的短板,合約管理就是其中一項。

現代金融市場,幾乎所有的金融交易最終都要以合約形式呈現。從某種意義上說,合約簽署和履約的效率決定著金融交易的推進效率,合約的真偽、執行的風險都決定著交易能否兌現。

雖然商務部早在2013年就頒布了《電子合約在線訂立流程規範》,賦予電子合約與傳統紙質合約同等的法律效力,但據商務部統計,每年企業間的合約大約40億份,而在使用電子合約及簽約的企業中,金融機構佔比很小,以銀行業金融機構為例,佔比僅為5.1%,行業需求巨大。

這樣的背景下,近日,金融壹賬通在深圳發布ALFA智慧合約雲平台,旨在實現端到端線上化的合約智能化管理,滿足金融機構對合約全周期、全流程的智能管理需求。

金融業數字化轉型進入深水區

合約管理是金融行業日常最基礎的工作之一,也是金融行業數字化轉型的深水區。在其他業務大行「去人工化」的時候,大量合約在擬約和簽約環節卻仍在採用最為傳統的人工操作方式,在束縛業務效率的同時也蘊藏著潛在的風險,總結起來主要有三大痛點:

一是,人工摘錄效率低、操作風險高且耗時長。金融機構間簽訂合約時,業務要素往往需要人工摘錄,繁雜的條款耗時長、效率低,同時也存在人為操作風險;

二是,合約方存在信息壁壘,溝通成本高、驗真難。傳統合約簽訂在前期溝通環節費時費力,還有可能遇到蘿蔔章、假合約、假冒代簽、發生糾紛取證難等風險;

三是,合約管理實時監控難、風險預警能力低。由於紙質合約和資產數據分散於不同系統, 需要人工在不同系統中收集需要分析的數據,同時,還高度依賴業務及法律人員定期人工查看法律法規和監管要求,合約履約情況難以監控,更難實現實時監控風險。

針對以上痛點,雷鋒網AI金融評論發現壹賬通ALFA智能合約平台重點從「管理模式、資產穿透、風險預警」三方面用力。

第一,在管理模式上,打造合約管理的標準化、標籤化、智能化、自動化、流程化,輸出20多項人工智慧服務。具體技術包括:

在擬約環節,提供智能分類檢索、智能推薦、要素標籤智能識別、條款標籤智能識別、標籤回填定位、要素智能填充、智能對比、在線智能編輯、條款內容生成、智能同步修改、文檔修改留痕;

在簽約環節,提供實時簽約提醒、電子簽章調用、區塊鏈存證;

在履約環節,提供合約生效提醒、合約到期提醒、只能風險預警、資金兌付提醒、違約風險提醒、智能資產追蹤。

據介紹,通過創新技術變革傳統的管理模式,平台可以幫助機構用戶將人工撰寫效率提高4倍,運營管理效率提高2倍,操作風險降低80%,人力成本減少2/3。

第二,在底層資產穿透方面,平台利用區塊鏈技術,並結合零知識證明和可授權加解密等技術,實現底層資產的登記與追蹤。

平台將合約模板調用、編輯、生成、簽約、履約全過程在區塊鏈登記,同時簽約各方作為區塊鏈的節點和自動同步合約的數據,實現簽約留痕和合約的保真。

第三,打造AI風險預警系統,提高風險甄別防範能力。方法是,合約簽署後平台通過智能識別引擎定位合約中的風險標籤,結合內外數據、資產狀況,一旦發生變化系統將觸發風險提醒,第一時間給到用戶。

事實上,早在去年壹賬通推出智能ABS雲平台時,就已嘗試運用了智能合約技術,而這一次意味著其智能合約管理能力的正式全面開放。

「平安產品創新的路線圖通常是:首先是做創新孵化,然後在平安集團內部子公司或者業務單元做應用,通過應用來看產品的成熟度,內部質檢完成後再向社會推廣。」金融壹賬通投資一賬通CEO 黃紹宇解釋到。

目前的落地情況是,已在10家集團內機構落地應用,對接了包括平安證券ABS產品工廠、平安銀行的行E通平台、平安投後平台、保險協議存款平台、投行業務平台、保險代理業務平台,並與4家外部機構達成了合作。

玩家湧入,同質化愈顯

整體上講,智能合約行業目前仍處於發展初期,深圳市銀行業協會秘書長陳顯忠用了一個類比來說明這一點:「目前智能合約的發展可能類似於電力革命時期的1935年人類第一次有了超高壓技術,但數字時代的特高壓技術尚未出現,前路長且精彩。」

事實上,智能合約的發展緩慢與早期法律不完善、相關技術不夠成熟、用戶認知度低等因素有關。近年來隨著雲服務、人工智慧、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的滲透,以及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旅遊、教育等領域相關政策法規的陸續出台,越來越多的資本和玩家瞄上了這一2B細分賽道。

比如在金融系玩家裡,截至目前,中信銀行推出了信用證信息傳輸系統,光大銀行推出了泛資管鏈,摩根大通基於quorum的區塊鏈技術試行了債券發行等等,探索智能合約在某一環節的落地應用。

創業企業方面,據不完全統計,截至 2017 年底,國內提供第三方電子簽名的廠商數量為 34 家,包括上上籤,e簽寶,法大大等都已經過多輪融資。應用場景廣泛涉及房地產、汽車、人力資源服務、教育、保險、第三方支付、旅遊、醫療、物流、供應鏈等行業。

此外,互聯網巨頭也通過資本布局跑步進場,比如在今年3月法大大的C輪3.98億元融資中,便出現了騰訊的身影,該輪融資由老虎環球基金和騰訊聯合領投。

「目前大多數(玩家)都只是聚焦在某一個業務環節上,還沒有深入到一個具體的領域。」 金融壹賬通投資一賬通業務中心副總經理潘玲表示。

此外,行業服務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同質化,大多聚焦於提供電子簽約服務、法規政策方面的輔助性信息服務,同時,在業務層面通常只能做投資風險分析或者金融領域裡的一些簡單識別和初步提取。

鑒於這樣的行業形勢,壹賬通目前的打法是聚焦金融全領域,在深度和廣度上橫縱拓展。「這一塊平安做的很深,直接和場景端的業務需求勾連在一起,覆蓋從智能的審查、准入到設計、發行、投後管理全流程。」

廣度上,ALFA智能合約平台覆蓋銀行、基金、證券、信託、期貨、保險等七大金融行業的合約,積累了近一千多份標準的合約版本,對接了平安證券ABS產品工廠、平安銀行的行E通平台、平安投後平台、保險協議存款平台、投行業務平台、保險代理業務平台等。

與大部分金融科技細分賽道類似,玩家在智能合約上的決勝點同樣是:數據 業務理解 核心技術。對金融行業來講,業務理解能力尤為重要。

在黃紹宇看來,壹賬通背後有平安集團全牌照的子公司,因而有完整的業務場景和合約方面長期的經驗和數據積累。「我們做這個事情的不同之處在於:技術條件我們有,其他機構也有,只是中間會有些差異。但從業務的理解和對合約條款的理解以及合約條款可能產生的法律問題的理解,我們應該更有優勢。」

放眼國外,智能合約已有上市案例。2018年4 月 ,美國電子簽名業內獨角獸 DocuSign 以每股 29 美元的價格進行 IPO,募集資金凈額為 6.29 億美元。IPO 過後,DocuSign 的估值升至 44 億美元。

目前,DocuSign 的技術已經被應用到金融服務、保險、房地產等多個行業,Salesforce、Morgan Stanley、Bank of America、思科、Comcast、惠普都是該公司的客戶。

當然,這也與美國的企業服務市場發展時間也比較長,電子簽名有較高社會普及度和企業付費意願有關。

行業仍存待解題

雖然有著不錯的範例與前景,但國內智能合約目前仍處於發展初期,在到達行業爆發點之前還需要攻克種種挑戰。

其中最大的一個挑戰是合約標準化問題。據了解,在智能合約的五化——「標準化、標籤化、流程化、自動化、智能化」中,最核心的前提是標準化,同時也是最難攻克的一點。

以金融行業為例,黃紹宇對雷鋒網AI金融評論解釋到:整個銀行或金融機構的合約,主要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對私的業務,除了個人,也包括小微企業、公司客戶。這一類客戶跟金融機構之間不構成單個意義上的合同對等關係。

這種合約,往往都是賣方(金融機構)的合約,買方(比如公司客戶、個人客戶)接受的契約行為。這類合同往往都是金融機構的格式化合同或者標準合約,改動空間不大,因而最適合線上化。

但另外一類即金融機構之間的合約是不一樣的,金融機構之間都是機構主體對機構主體。機構主體對機構主體首先是對等的,其次是每一個機構主體的法律要求和內在合規要求是有差異的。這種合約是很難標準化的。

尤其是銀行間非場內業務,目前很多都沒有做到行業的標準化。儘管每家金融機構內部已經差不多標準化了,但打通金融機構之間交易合同的標準化的比例還很低。

就解決辦法而言,黃紹宇表示,目前業內主要從「合同的標準化「和」條款的標準化」兩個維度去推動合約標準化建設。目前各方都在往前走,但整體而言,還是一個需要長期大量投入的基礎設施工程。雷鋒網雷鋒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雷鋒網 的精彩文章:

活捉黑客大會兩大開鎖門派:世界上沒有打不開的鎖|DEF CON CHINA 1.0精彩瞬間
Uber展示空中計程車;格力記者會還原舉報全過程;手機殼暴露新iPhone外形

TAG:雷鋒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