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叛徒》:一部別樣的黑幫電影

《叛徒》:一部別樣的黑幫電影

《叛徒》:一部別樣的黑幫電影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今年上海電影節的「戛納零時差」單元中,最令我期待的電影不是別的,而是這部義大利黑幫題材電影——《叛徒》。它在戛納放映時就好評如潮,被譽為「當代黑幫電影新經典」之作。

在看完電影之後,發現《叛徒》與自己的想像有著不小的差別。這並不是說電影不好,而是它好得太特別了。這是一部史上切入視角最特別、最反類型的黑幫史詩,對西西里黑手黨內部分崩離析的過程有著精彩而又真實的演繹。

《叛徒》根據義大利西西里島黑手黨首腦多瑪索·布西達的真實人生經歷改編而成,以他為引導角色,跨越幾十年的時空,在義大利、巴西、美國等不同地域間遷徙,拉扯起一幅宏大的時代群像。

上世紀80年代初期,西西里黑手黨各個幫派間矛盾重重,鬥爭不斷。布西達本想金盆洗手,從義大利移居巴西以遁世。然而黑幫之間火拚仍在蔓延,多瑪索·布西達的兄長及幼子等親戚遭黑手黨殘殺。身在巴西的他隨後被引渡回義大利,為了復仇,他決定違背自己的誓言,以信息提供者身份與義大利檢察官展開協作,成為「叛徒」。但作為告密者的他,真的是這個黨派的「叛徒」嗎?

在影片的類型取向與結構上,《叛徒》令人耳目一新。在傳統的黑幫片中,火爆刺激的火拚動作戲、宛如「英雄人物」一般的黑幫老大,始終會佔據影片很大的篇幅。在飾演男主角布西達的演員皮耶爾弗蘭切斯科·法維諾看來,「這些電影對許多年輕人而言是一種誤導」。

《叛徒》顯然不再是以往那類美化黑手黨的電影,而是有著現實主義訴求,真正深入地探討「黑手黨分裂、落幕」這一歷史事件背後的人性紛爭。

導演馬可·貝洛基奧時年80歲,是義大利最有名的導演之一,非常擅長執導政治電影。也正因此,他並沒有將這個宏大的題材以慣常的類型片方式粗暴處理,而是以「復古美學式」的鏡頭語言和紛繁的敘事方式,多維度地呈現出黨派鬥爭下的殘酷歷史,揭開義大利黑手黨真正的神秘面紗。

貝洛基奧在影片的第一幕中,就一反常態地快速構建起幫派間紛爭的背景,大量如「過山車」般飛馳而過的人名、人物關係、事件都令人眼花繚亂。而隨後,他轉換影片風格與節奏,以大量帶有激烈衝突的審訊戲、庭審戲來往回追溯布西達的「發家史」和幫派之間的「紛爭史」。這些戲份充滿了口述與想像並存的言語層次,讓觀眾聽取每個複雜人物形象背後的「弦外之音」,從而自主地梳理出複雜的人物關係和多面的人物形象。

我們不妨來解構男主角的人物形象。作為歷史上第一位站出來與政府合作的黑手黨,多瑪索·布西達直接導致了黑手黨群體從此的一蹶不振。但也正如男主角法維諾在映後所言,「主人公的背叛是黑手黨的應得」,但同時,他也不能算是一個「英雄」,而是複雜的多面體。

一個鮮明的對比產生於他前後的兩次審訊對質。在與自己黨派中同樣文化水平不高的仇敵對質時,他口舌伶俐,讓對方毫無還擊的餘地,彷彿說出的話都是真理,自己是那個「怒吼的獅子」,而對方不過是「過街老鼠」。而在與七任義大利總理、曾經被傳與黑手黨有密切聯繫的朱利奧·安德烈奧蒂對質時,安德烈奧蒂的律師犀利地指出了他證詞中的各種「不可靠之處」。

《叛徒》的最精彩之處莫過於此。外界對於黑手黨的形象有各種猜測,但從內部的視角出發,會發現他們也不過是平凡人,每個極端的選擇背後都是人性的黑、白、灰三色。沒有真正的英雄,也沒有真正的黑白分明。

影片最終,展現了風燭殘年的多瑪索·布西達在彌留之際的一個夢境:如果曾經有的選擇,他會成為那個先動手引發幫派紛爭的導火索,那個殺人犯。直到此刻,觀眾才頓時清醒過來——作為一個曾經的黑手黨老大,即便他的家人橫死,即便他選擇與警方合作共同除惡,但他還是曾經選擇犯罪、擁抱黨派,和其他人一樣有罪,並不值得我們的同情。

毋庸置疑,《叛徒》絕對可以成為「年度十佳」的選擇之一。馬可·貝洛基奧靠複雜的人性描繪,為我們帶來了21世紀以來最接近「史詩電影」氣質的作品。期待它能在中國上映,被更多的觀眾看到並喜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