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手握十萬重兵,李淵想平定卻無良策,一小卒說憑我一人就能滅他
隋朝末年,因為徭役繁重,百姓們苦不堪言,走投無路之下,只好揭竿而起。隋煬帝為了鎮壓此起彼伏的起義軍已經事焦頭爛額,這時民間不知為何忽然流傳起一句讖語:"李氏當王"。這句讖語出現之後,各路豪傑都開始尋找李姓之人,希望投奔到將來的天子帳下,這樣日後也能跟著分一杯羹。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瓦崗寨的李密自認為應此讖語,此人出身於名門望族,文武雙全,志向遠大。在李密的帶領之下,瓦崗軍迅速地壯大起來,百姓紛紛前來投靠瓦崗寨,一時之間,瓦崗軍成為起義軍中最強大的一支。因此,天下人都認為李密必取天下,可後來形勢卻出現了重大的變化。在被王世充擊敗之後,李密投靠了李淵,之後又因為反叛李淵被處死。等到李淵建立了唐朝的時候,人們這才明白過來,原來讖語所言之人是李淵。
除了李密和李淵,還有一個姓李的人也認為自己將是一統天下的天子,此人名叫李軌。李軌出生於甘肅武威的富貴人家,他從小就喜歡讀書,文韜武略,胸懷天下。隋朝末年的時候甘肅饑荒嚴重,李軌散財買糧救濟災民,百姓們都很感激他。
隋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薛舉於金城起義,此時李軌、曹珍和關謹等人也在謀划起義之事,但所有人都互相謙讓,誰都不願當盟主。後來曹珍對李軌說:"民間流傳一句讖語說李氏當王,說得不就是你嗎?"大家都認為此話有理,於是李軌就當了這個盟主。起兵之後,李軌自稱是河西大涼王,先後攻下敦煌等地,河西五郡全被其收入囊中。
就在李軌起義的那一年,李淵也在晉陽起兵了。李淵很快就攻下了洛陽,將年幼的楊侑立為皇帝。而處於李密後方的薛舉對中原也是虎視眈眈,他命人攻打位於陝西的扶風郡,希望能進入中原。很顯然,薛舉此舉已經威脅到了李淵,李淵為了自保,只能讓次子李世民出兵與薛舉一戰,而李世民也不負所望,打敗了薛舉,並將其勢力收為己有。
薛舉被消滅之後,能威脅到李淵後方的就只有李軌了。為了防範李軌,李淵不得不兵分兩處,沒辦法集中兵力進軍中原,為了後方不再受到威脅,滅掉李軌是勢在必行的。可讓李淵犯愁的是,李軌並不好對付。
李淵登基稱帝之後,曾經想過用榮華富貴來招降李軌,可李軌卻始終不願投降,可若是真要出兵與李軌血戰,又沒有勝利的把握,要知道洛陽到武威不僅是路途遙遠,而且中間高山重重,真要打起來,很難確保軍隊的供給。而且李軌很有本事,並不是庸碌之輩,手下還有十萬大軍。
李淵為了尋求平定李軌的良策,多次召集部下商議,可都沒有合適的辦法。就在這時一個無名小卒卻站出來說:"我有一計能為大王平定李軌。"李淵看了看此人,覺得十分可笑,滿朝文武大臣想了這麼久都沒想出辦法,這麼一個無名之輩能想出什麼好的對策?經過詢問,李淵才知道此人名叫安興貴。李淵就隨口問安興貴,需要多少將士與其出戰,誰知安興貴很有底氣的回答道:"我一人就夠了!"李淵更疑惑了,他對安興貴說:"李軌佔據險要之地,而且手下有十萬大軍,就算是派出軍隊討伐都十分困難,就你一人豈能攻下?"
言至於此,安興貴就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了李淵。原來安興貴之前在涼州住了很長一段時間,在涼州算是個人物,他的弟弟安修仁深受李軌信任,親戚朋友中也有很多人在為李軌做事,安興貴打算通過安修仁與李軌見面,然後勸說李軌,爭取不動一兵一卒就讓李軌投降,若勸降不成,就伺機發動兵變,將李軌活捉。
聽了安興貴的計策,李淵很高興,於是他就將安興貴派往涼州。李軌見到安興貴之後,很欣賞這個人,任命安興貴為左右衛大將軍。而安興貴也欣然接受,對於招降之事絕口不提,整日不是吃就是喝,然後找機會去聯絡自己的親戚朋友和不滿李軌的人。有一天,李軌請教安興貴是否有安境的良策,安興貴覺得時機已經成熟,就勸說李軌投降李淵,李淵必會保李軌一生富貴。李軌聽了之後十分生氣,他開門見山地問安興貴是不是李淵的人。安興貴急忙解釋,李軌這才打消了一些疑慮。
安興貴見李軌已經對自己起了疑心,只好抓緊時間準備兵變之事。他讓自己的親朋好友及怨恨李軌的人帶領親信,並聯繫羌人一起突襲武威,將李軌打了個猝不及防,就在武威城池即將被攻破的時候,李軌出城投降了。隨後李軌被安興貴等人押送至長安,被李淵下令處死。得知李軌投降後,其餘各郡也都向李淵投降。安興貴因此事立了大功,之後被李淵封為涼國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