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書法,用筆貴在用鋒!
如何用鋒
01
要先學會中鋒用筆
書法要求線條要紮實,要「力透紙背」 也就是要有根,這和打太極拳一樣,講究腳下要有根。線條入紙,力在線中,給人的感覺是扎紮實實、根深蒂固、不可動搖。線條如水上浮萍,軟而無力,漂浮無根,糾其原因主要是:一、筆力不夠;二、速度不夠。
怎樣才能達到筆夠力透紙背呢?必須做到中鋒行筆,筆豪向下,如同鐵鍬挖地,只有這樣,線條才能入紙,才會產生力度。
從線條的內部結構說,線條的力度來源於起筆。起筆要有爆發力,爆發力的強弱,決定著線條質量的好壞,表現了功夫的深淺。因此,要認真體會起筆的方法,注重線條力度的訓練,學會在瞬間把全身之力通過筆毫表現在線條中。
用公式表示:力量 速度=爆發力。爆發力的產生,在於腕、肩等關節的協調運動,肌肉收縮,把力量瞬間凝聚在筆毫上,著力點高度集中,像閃電一樣迅速地畫出線條。就像短跑運動員瞬間把力量聚集在腳掌上一樣,法令槍響,就如 「開閘泄洪」 突然爆發,一瀉千里之氣勢。
長筆畫的爆發力,是在紙上進行運動,筆不離紙,力不離紙,如:橫和豎等。短筆畫的爆發力,是從紙面到空中的運動,如在彈簧上彈跳,騰然而起,線條短促而有力,如:左、右顧盼的點等。
02
要控制提按用筆
提按之法能表現出書寫者對毛筆的控制能力,掌握了提按技巧,可以說對用筆法就有了一定的把握。提筆與按筆,是使筆鋒作上下動作的兩種相對的筆法。提,是將筆鋒上提,為的是讓筆鋒斂合,使彎曲的筆鋒盡量恢復圓錐狀,筆尖與紙面的接觸面很小,猶如芭蕾舞女腳尖點地,步態輕盈。提也要力到筆鋒,不可如強弩之末。
按,是將筆鋒下按,筆毫鋪開,筆尖與紙面的接觸面很大。最能體現用筆的力度,但控制不好,一味下按,往往使線條粗鈍,形成墨豬。有人下筆就用筆肚,按筆有餘,提筆不足,書寫起來僵、結、板,這是對提按筆法缺少體會與實踐的結果。
提筆、按筆是垂直動作,這種動作是與筆畫書寫的水平動作同步進行的。
在運筆時,由提向按的過渡較容易掌握,而由按向提的過渡就有一定的難度。在寫捺腳、懸針豎、撇等筆畫的露鋒收筆時,沒有掌握這連續反彈轉換技巧。技巧要領是先象魚擺尾一樣,向相反方向用手腕擺起筆鋒,再用較前稍輕的筆觸向前行筆,如此交替進行,筆畫必越來越細。若直接收鋒,很容易寫出散鋒,達不到理想的效果。
03
要時刻進行調鋒
筆鋒在書寫過程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變化,如果不及時調鋒,便會出現偏鋒、絞鋒、散鋒等現象,這樣既影響線條的質量又給運筆帶來很多困難。
怎樣進行調鋒呢?一方面,我們要注意筆鋒的不同變化,靈活把握筆鋒的提按使轉;另一方面,要仔細體會筆鋒在行進中所產生的力量感,以表現線條質量為目的進行筆鋒調整。要表現遲澀、徐疾、燥潤等不同的感覺,就要求我們對筆鋒的使轉進行不同的把握與調整。
但有人寫字不知用偏鋒,往往寫一筆或一字便在硯邊調整一下,不知一擒一縱快速反應而調鋒。擒縱』二字,是書家要訣。
又如國畫的十八描法,這是以以線條描法的形狀命名,如鐵線描、琴弦描、高古遊絲描,以中鋒行筆,要求力度均勻,筆劃粗細一致,其效果圓潤飽滿。至於在行行筆過程過程中筆鋒不但有上下起伏及左右搖動的變化,而且行筆節奏也不同,從而形成多變化的線條。如:蘭葉描、柳葉描、行雲流水描、戰筆描等。
書法藝術的筆法,有一從簡到繁的過程。任何一根線,它都由起筆、行筆和收筆這三個部分組成,正確掌握和運用這三個動作是線條成敗的關鍵。
若就線條的筆法運動形式而言,平動、提按、絞轉這三種運動形式。
平動、提按、絞轉這三種運動形式
01
平動
包括紙平面上互相垂直方向的運動,運動空間比較單一、簡單,即是屬於一維空間的運動。
02
提按
相當於垂直紙平面方向的運動,還有在紙平面的平動運行,是把運動空間擴展到二維空間的運動。
03
絞轉
可以看作主要是繞紙平面的旋轉運動,還有平動和旋轉運動,又把運動空間開展至
三維空間的運動
筆畫上強調「線」,在筆法上強調平動和絞轉。因筆法側重平動,故線條平實內在。
讓作品更具有形式感和視覺衝擊力,線條時粗時細,在強化提按頓挫,實現外在線條豐富變化。提按頓挫加強,實際上都是對「平動」的削弱。
平動和絞轉最早源自於篆書的筆法。由於書畫同源,國畫的線條描法源至篆書。
用「玉箸縱橫」來比喻篆書的各種筆法,就是由象筷子一樣的線條組合而成的。篆書橫筆決不是隨便地一下,應在堅持中鋒運筆的前提下,要理好起筆,行筆,收筆。篆書除了橫豎之外,還有許多不同方向,長短的弧線。
圓弧的筆基本原理,和橫豎畫是基本相同,只是起筆,行筆,收筆要隨弧勢的變化而變化,基本弧線的變化,可以理解為左右半圓線。弧線在運過程,要隨弧線的運行略有捻筆,以保持筆鋒的中鋒狀態。篆書在直線和弧線的基礎上,可以引伸為各種直線與弧線組合變化的線條。
利用提、按、頓、挫等用筆手法以及行筆或暢或澀的時間把握,使線條產生彈性,使力量得以強化。也要注意線條的相互關係:粗線條所佔的地位較為重要,是整個字的主筆,力量也較為集中,用墨較重;而細線條處於輔助地位,用墨也輕。
更要講究筆力。讓毛筆既要提得起,又能壓得下,使線條形成輕重對比。從筆法上看,筆法豐富,方圓並用。即使同樣的方筆或圓筆,也有虛實不同,切入點不同等因素存在。一般地說,方筆多為露鋒,折鋒筆法,圓筆則是藏鋒,轉鋒的筆法效果。故古有「折以成方」,「轉而成圓」的說法。
線條形成的過程是起筆——行筆——收筆。在這個過程中,每一步都很關鍵。
2
起筆——起筆要頓
線條有沒有力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起筆,因此,一定要學會起筆,學會利用爆發力,從而寫出「力透紙背」的傑作。行筆前要先後退(逆鋒入筆)、停頓(為行筆做準備),然後行筆,只有這樣,才能寫出高質量的線條。
起筆要頓就是要筆鋒始終在線條中間運行,這樣寫出的線條既圓潤又厚實,即前人所講如屋漏痕、錐畫沙的效果。中鋒用筆首先執筆要穩,行筆要靜(是指行筆要神情專註,凝神靜氣)。出現偏鋒及時調整,不然即使是中鋒,寫出的線條也容易扁薄。所以,中鋒用筆在筆法中占重要位置。等到中鋒用筆熟練了,也可用側鋒、逆鋒等書寫,以求線條有所變化。
點:任何筆畫都由點起。筆桿垂直,要求下筆角度要斜(45°)(預設為這個角度,具體到不同風格楷體可作相應調整),由輕到重寫出前尖後圓的杏仁點。根據筆畫的粗細寫出點的長短,不可一味拉長以免給下一步帶來麻煩。
帶:是為了寫出起筆輪廓,也便於轉筆。
毛筆不要提起,把點的頭和尾蓋住(以看不見點的頭尾為準),側鋒帶筆形成平形四邊形塊面,寫出三條直邊兩個方角。
以橫為例,杏仁點寫完後,毛筆按筆畫運筆方向(橫向右、豎向下、撇向左下、捺向右下、提向右上)側鋒帶筆形成平形四邊形塊面,這樣做既寫出了起筆的輪廓,又便於筆鋒在其中不露痕迹地換向,保證下一步的中鋒運筆。
轉:是為了調整筆鋒指向以達到中鋒運筆要求。平形四邊形塊面形成後,筆鋒不須提起,接著就是靠大拇指和食指逆時針轉動筆桿,帶動筆鋒作逆時針調鋒,使原來的筆鋒指向由向左前變成向左,這時向右運筆才是橫的中鋒行筆。
注意:轉筆時毛筆不要提起,直接用拇指和食指轉動筆桿帶動筆鋒在紙上轉動,像蹺蹺板一樣,讓接觸紙面的筆尖和筆跟部同時向筆畫中心移動,直到筆鋒狀態符合中鋒要求為止。
筆鋒:橫、提為逆時針轉動,豎、撇為順時針轉動,捺因為下筆方向同點一致,故不須轉動。
3
收筆——收筆要留
書法筆畫線條要求收筆時要「回鋒」,也就是要將筆鋒回過來藏到線條之中。在進行國畫線條練習時也要注意「藏鋒」,但沒有必要象書法那樣「回鋒」。「 留」就是將筆鋒留於線條之中,切不可將線條尾巴隨意地拖到線條的外面。在畫線條時只要將筆適時停住,不要下意識地拖帶即可。
起筆三步完成後,緊接著中鋒鋪毫行筆,在行筆過程中,要始終保持筆鋒指向與運筆方向正好相反,同時要求筆鋒始終保持在筆畫的中央,隨著手腕的運動,筆桿可以倒向筆鋒所指方向。
若運筆方向往筆畫兩邊倒,會造成拖鋒或偏鋒,即筆桿傾倒幅度越大,筆鋒與紙面的摩擦力越大,筆毫克服阻力前進,寫出的筆畫自然就有力度美。
內容源自書法網,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楷書結構36種書寫技巧,動態演示清晰明了!
※京劇大師程硯秋,書法功力亦不俗!
TAG:大眾書法 |